基于经济原则的交传语速研究

2017-01-12 06:20李新年
考试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速

李新年

摘 要: 经济原则是语言运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主张在保证取得最佳交际效果的前提下,采用相对最“经济”和“省力”的方法和途径。这条原则影响以双语交际为特点的交替传译。本文对温家宝同志连续十年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语料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并制图比较,直观并且客观地得到口译交传语速所应采取的策略,并从经济原则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优点,最终得出重要结论。

关键词: 经济原则 交传 语速 言语输出

一、引言

笔者以语速为篇名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后发现,整个数据库尚无对口译交传语速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因此更加坚定了笔者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信念。首先提出经济原则(the economy principle),又称省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的美国学者Zipf认为,这条原则是“指导我们所有个体和集体行为的一条主要原则,包括我们的语言行为”[1]。法国著名语言学家Martinet认为,语言经济是支配人类言语活动的规律,它不仅是“节省力量消耗”的同义语,而且是指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2]。本文从经济原则的角度分析视频及语料,解释口译交传语速变化的原因,试图从语速层面上,在口译交传过程中力量的消耗和言语交际功能的实现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得到交传时所应采取的语速最佳策略。

二、经济原则与交传

在1962年出版的《语言的功能观》里,马丁内把省力原则和交际需要看成语言经济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把两者结合起来考察。他指出:一方面,说话人需要传达足够的信息,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他(她)尽可能少地付出脑力和体力,达到最省力的目的[3]。这就是语言的经济原则。交替传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行为,也受到经济原则的支配。口译员在听懂发言内容后,需要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信息内容。口译员一方面是最先听懂发言的人,也就是第一听话人,另一方面在发言人之后用目的语重新讲述一遍,就像自己在演讲一样,因此又是第二说话人。这种针对同一信息内容在有限时间内既是听话人又是说话人的双重身份使口译员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力。这就要求口译员必须在力量的消耗和语言交际功能的传递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从语言经济原则的两个构成因素来看,就是在达到交际目的的同时达到最省力的目的。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越完美,口译员的翻译越完善,交流就越流畅。

在交传过程中,译员的第一任务是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因此在口译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源语内容和交际对象的需求等客观因素对口译过程中自己的精力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这种安排所产生的结果便是一种言语的配置。在言语配置中只有实现言语投入与言语需求的一般均衡,言语配置才能优化,投入的言语的总效用才能实现最大化[4]。口译语速是精力安排和言语投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

三、研究方法及温家宝同志十年中外记者招待会语料分析

每年一次的温家宝同志记者招待会都是国人和世界瞩目的焦点。届时,温家宝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口译交传便是这一重要场合中温家宝同志和各国记者交流的唯一桥梁。由于问题和回答的即席性,为我们研究交传语速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由于语料库研究工具的限制,无法对语速进行计算和分析。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采用原始方法,对温家宝同志自2003年至2012年的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视频和原始语料进行人工且机械的查数和计算。以温家宝同志开始一段讲话为时间起点,结束该段话并交由译员翻译为时间终点,计算出温家宝同志该段讲话所用的字数和所消耗的时间;以译员开始翻译为时间起点,结束该段落翻译为时间终点,计算出译员该段翻译所用单词数和所消耗时间。具体方法如下:

温家宝同志:我想,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第一,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耗时00:15:52-00:16:11;53字/19秒)

译员:First of the major problems we are faced with is the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slow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This has seriously constrained the expansion of Chinas domestic demand.(Time 00:16:15-00:16:29;32words/14seconds)

温家宝同志: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是第二点。(耗时00:16:32-00:16:44;33字/12秒)

译员:Second,some enterprises face difficulties in their business oper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corporate system will be a long-term task.(Time 00:16:46-00:16:57;21words/11seconds)

温家宝同志:第三,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耗时00:17:00-00:17:11;26字/11秒)

译员:Third,the number of laid-off and unemployed workers keeps going up,causing tremendous pressure 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Time 00:17:13-00:17:23;19words/10seconds)

此方法随传译交替进行的过程循环往复,对温家宝同志在十年记者招待会上所讲的每一段和每一句话及译员介入翻译的每一段和每一句话都会相应的计算时间和字数,最后得到温家宝同志所用的所有字数总和及所消耗时间总和,二者相除,得出温家宝同志平均每秒讲话的字数,即温家宝同志语速(w/s);然后把译员所用的所有单词数总和除以所消耗时间总和,得出译员平均每秒讲话单词数,即译员语速(w/s),制成表格和折线图如下:

在折线图中,上部折线为译员语速,下部折线为温家宝同志的语速。对比两条折线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到2005年及2010年到2012年,温家宝同志的语速变化幅度较大,在这些年份当中,译员的语速也随温家宝同志语速的升高或降低而发生明显的改变;2006年到2009年,温家宝同志的语速变化幅度较小,相应的译员的语速保持在较为平缓的层面。言语活动中存在从内部促使语言运动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归结为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后者要求在言语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力量的消耗。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冲突的结果,使语言处在经常发展的状态中,并且总能在成功地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对平衡和稳定[2]。温家宝同志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答记者问当中,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有时候会减慢语速调和交际需要与自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疲累。译员没有这种权利自主地选择省力的时间点调和自身的疲劳,只能根据说话人的语速快慢作出相应调整。在源语语速慢时相应地降速节省精力,这样在源语语速提高的时候便有多余的精力投入,以这种被动的方式实现精力投入、言语产出和完成交际功能之间的均衡。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译员的语速平均比温家宝同志的语速快0.4w/s。综上所述,译员在交替传译的过程当中,语速可随说话人进行相应的变化,以保持在比说话人快0.4w/s的平行线上为最佳。

整体对比两条折线后我们还可以发现,温家宝同志语速线波动较大,语速区间为1.36w/s至2.16w/s,速度差为0.8w/s;而译员语速线则相对较为平稳,速度差仅为0.44w/s。这是因为,作为一名高水平高素质的译员,更多的是需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口译活动中精力的消耗做出最经济合理的安排。这种安排越合理,口译的言语输出就应该越平稳;译员的水平越高,可进行言语配置的精力就应该越充沛。因此,最优秀的译员应该是能够保持最平稳语速的译员;即使在源语语法结构内容或者语言形式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仍能平稳地实现言语输出。从这一点对上图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担任温家宝同志翻译时间最长的费胜潮先生做得最好。在2006年到2009年的四次温家宝同志新闻发布会上,费先生的语速区间为2.19w/s至2.25w/s,速度差仅为0.06。能连续四年在如此大型的翻译活动中保持如此稳定的语速,实在值得每位译者钦佩。费先生的语速可以成为每位译员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由于口译语速加快的同时也加快了信息的流通,因此口译交传活动有关各方,包括译员本身,往往希望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翻译出源语的信息和内容。如有人曾提倡过口译的“准、顺、快”的标准,有人提出过“准确、晓畅、迅速”,还有部分人认为口译标准是“准确、迅速、传神”等。但不管对标准的描述有多么不同,有一点译员的看法是始终一致的——快速,不仅要快速理解、快速记忆、快速转换,还要快速表达[5]。因此,有些译员认为,能力越强的译员,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信息量就应该越多;翻译得越快,交际的效果就越好。这实际上是译员的职业自尊心所导致的一种误区。翻译的目的是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传递源语的全部信息内容。“快”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且,一个相对较快的语速会使译员在遇到瓶颈的时候无退路可走,在保持较快语速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停顿或犹豫会显得极其明显。因此,口译员应该尽量合理地控制言语输出的速度,实现言语输出速度和交际对象言语接受速度的均衡。从上图费胜潮先生的语速我们也可以看出,费先生的语速一直处于中间比较平稳的位置,在所有译员中语速也属于中等。

除此之外,从张璐译员连续三年的语速区间可以看出,速度是逐年降低的,且幅度较大。其中2010年的语速比所有译员的平均语速(1.83w/s)低了近26%。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看似违反口译准则的现象呢?这是因为,语言学界所提出和倡导的“经济”和“省力”是相对于交际效果而言的:在保证取得最佳交际效果的前提下,采用相对最“经济”和“省力”的方法和途径。因此,“经济”和“省力”本身并不是目的,达到预期交际目的才是最终目的[3]。也就是说,语言经济原则是以省力为核心,以完成语言交际功能为前提和最终目的。从这方面来看,语速的降低减少了单位时间内译员处理的信息量,力量的消耗随之减少,心理压力减轻;时间的延长使译员可以根据源语内容对自己的精力作出更经济有效的安排,从而更准确高效地实现所希望达到的语言交际功能。换句话说,译员通过降低语速在采用了最省力方法的同时更好地达到了预期交际目的,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满足了经济原则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因此,经济原则为口译交传语速的降低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温家宝同志译员的口译经历为这种现象提供了充足的语料参考。语速的降低也许是今后口译交传的一个大趋势,也是译员可以利用的一个特点。

四、结语

首先,在口译交传过程中,译员可以根据说话人的语速快慢作出相应调整,在源语语速慢的时候相应地降速来节省精力,在源语语速提高的时候投入更多的精力,被动地实现精力投入和言语产出的均衡。其次,口译员应该尽量合理地控制言语输出的速度,实现言语输出速度和交际对象言语接受速度的均衡,而不是越快越好;对于水平越高的译员而言,可供其进行言语配置的精力越充沛,就更能够主动地对言语的配置做出最经济合理的安排,口译的语速应该更趋于平稳。最后,译员可以通过降低语速的方法,在省力的同时更准确高效地达到语言的交际功能,满足经济原则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语速的降低是口译交传的一个大趋势。

参考文献:

[1]Zipf,G.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cology[M].New York:Hafner,1949.

[2]周绍珩.马丁内的语言功能观和语言经济原则[J].国外语言学,1980,(4):7.

[3]韩芸.“经济原则”发展概述[J].中国外语,2007,(4):54.

[4]向明友.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310.

[5]邓伟英.以语言经济原则为线谈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10.

猜你喜欢
语速
辩论赛之语速
输入语速对同声传译译语流利性的影响:基于实证及语料库的研究∗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说话人识别中语速鲁棒性研究
Algorithm and experiments of six-dimensional force/torque dynamic measurements based on a Stewart platform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浅谈新闻联播播音员的语速变化
正常成人朗读和自发言语的语速研究△
不同语速对听力正常者和听障者言语辨别率的影响
地道口语是怎样练成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