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需”渐进,让阅读教学“乐”起来

2017-01-12 00:50胡守虎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2期

胡守虎

【摘要】语文教学要的就是关注课标与教材落实之需:让学生学“标”所需,学我所需,学中有乐;让教师教“标”所需,教生所需,教中有乐。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共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和老师对话。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则能很好地让师生都在阅读中寻找到所需,在质疑中有获,在交流中学法,在拓展中体验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按需乐学;单元整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语文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语文教学要的就是关注课标与教材落实之需:让学生学“标”所需,学我所需,学中有乐;让教师教“标”所需,教生所需,教中有乐。关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融合之需: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共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关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之需: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和老师对话。

本学期笔者承担了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单元整合教学,在师生共同对话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融会贯通,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掌握未知的知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探寻、研究、表达的钥匙,让学生乐学、会学、敢学。主要做法有:

一、化繁为简,理清主线,关注文本,寻找落实教学所需

苏教版语文国标本第11册第六单元的课文编排很有特点:每篇文章的主人翁都是名人。这些人物身上都有着一种共同的情怀,那就是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满腔的热情。而语文所采用的表达方式都是较好的引用了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在设计教学时,笔者采取“提取—整合—总结”的方法,即:《钱学森》这篇课文为引子,教学中就以人物的语言为抓手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从人物语言中的词语、句子中去体会、感悟,感受人物的思想及人格魅力;接着,以此文作比,整合其他三篇课文,以“爱国”为主心骨,分别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去体会人物情感;然后再分析几位人物身上不同的个性特点,注意结合与人物有关的背景知识材料,在鲜活的事例中认识真实的“人”;最后,以板书的方式整合所有课文,将学生心中的那份认知、情感更加形象化、系统化,这样既是对单元知识的梳理,也是引导学生掌握抓住关键体会文本的一种方式。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让一个个名人那独特的、可感的人格魅力,让其伟大的品格在学生内心铭刻。

二、因文而异,因生而异,学会倾听,发现整理学生阅读所需

倾听学生等于尊重他,欣赏他,给他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尊重和欣赏其他人。倾听学生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发现他们的困惑,准确地介入对话。针对这样的设计思考,笔者在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

(一)先尝试,分类品

以“研修单”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单元教学前,笔者设计了一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也可以提出问题的课前研修单。这份研修单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读文本,搜集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解决与文本有关的生字新词。课堂上以这份研修单为基础,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自己疑问,同时倾听伙伴的疑问,能帮助解决的就解决,如不能的由组长统计好,做好大组汇报的准备。

(二)微观察、个追踪

在“研修单”的基础上,从文本设计的人物语言入手,带领学生体会文本,把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物语言勾画下来,把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放在一起阅读,让学生寻找相似点,发现不同点,在学生的交流评价中对学生的差异进行追踪。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是否能结合文本要点,是否能在倾听中学会追踪。

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给予方法,引导掌握解决阅读疑问所需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能带着问题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就要把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摸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

站在这样的角度,笔者在教学之前所设计的研修单既是学生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抓手,也是师生“疑”问的开始。通过研修单,学生可以把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罗列。教师在阅读研修单的过程中就会知道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教学目标存在差距,为教学调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样就便于对事先拟定的“教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而不是唯教案是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的“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也逐步养成倾听、评点的习惯。全班有针对性的交流,则关注到学生是否真思考、真研究;教师需要在这样的交流中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走进生活去探寻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积累更多的学习资源。当然,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会读、读懂,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手段。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学生领会重点语句,领悟文章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按需乐学”,笔者认为从教的角度讲是以课本为抓手,发现学生现实的学习之需,进而比照课标,而实施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教学。从学的角度讲是以课本为学才,了解现实的求知之需,进而比照教学目标,而实施的个性化的快乐学习。而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则能很好地让师生在阅读中寻找到所需,在质疑中有收获,在交流中学方法,在拓展中体验快乐。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