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
摘要:近年来,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从知识传承角度明确方向,唤醒思维,以及从学情实际出发创设情境,鲜活认知等多方面对初中生长型课堂教学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项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教学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作为初中课题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多方面的措施与方法,进一步优化初中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从知识传承角度明确方向,唤醒思维
教育的真谛是充分激活和调动学生的已知来吸附未知。与新知识有关的“适当知识”,可称为是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或切入点。知识生长点对新知识学习起到支持或固化作用,对探究问题的成功与否也起到重要作用。所谓“适当知识”,是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与新知识存在某种联系的那些知识。它可以是数学知识,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知识、生活经验或者某种观念。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某些知识,如果与新知识不存在任何联系,那么这些知识对新知识来说,尽管是“已有知识”,但它不是“适当知识”。因此,所谓的“适当知识”是与新知识有关的。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角度出发,摸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之分。①逻辑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时,按照教材体系与结构应具有的知识基础,知识教学一定要寻根,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和切入点。②现实起点则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上已具有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理解能力、社会阅历、计算和实验能力等。把握好学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寻求到最佳的学习起点,进行难度适宜的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高效。
中小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失衡,使他们经历“无法解释、产生困惑、急于消除”的心理过程,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的思维必将被唤醒。
三、从学情实际出发创设情境,鲜活认知
荷兰的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提出的再创造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基于个人的“数学现实”,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类比等“数学化”的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的活动。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把前人已经创造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创造。当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时,他就能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创新能力。依据该理论建立的中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探索数学的活动,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愤悱”的积极状态,不断去发现和“再创造”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因此,教学内容应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它做过于简单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要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教师不需要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提供解决问题原型,并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课堂的生长源于对基础的深度加工和学生角色的准确定位,给学生表达,引学生质疑,让学生在思索中一路前行。中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直观思维到初步抽象思维的过度时期,教师需要设置最适合的方式呈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只有“稚化”——回归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情境,“还原”——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才能鲜活学生的认知。
四、从创新思维视角预设问题,生长实践
数学学科研究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认知,数学教学需要传承知识,也需要传承思想与方法。中小学生正处于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抽象思维的水平还处在低水平、低层次阶段。所以数学教学要注重操作性。对于数学现象、数学性质和数学规律的认识,多数学生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来完成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地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明白问题、梳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对数学现象、数学规律的认识、理解、总结与概括。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发展,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教学需要生长学生的阅读、观察、实验、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能力。教学中更多的以“小问题”推进,“小步子”突破,让学生扎实、优美的生长。
五、从课程理念层面建构课堂,融合知识
所谓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持久行为、能力和倾向变化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教材和规定的时间进行的,以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容、方法、思想为主要目的,是在人类发现或发明基础上的一种再发现。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和执着的探索性。数学的严谨性、应用性和探索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抽象性所决定的,因此,数学学习活动主要是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学习现成数学知识的抽象活动过程,与人类发明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在很大程度具有相似之处。
中小学数学秉承“从生活到数学,从数学到实践”理念,教师将“生活即教育”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才能有站在高位“整合教材、融合知识”的魅力和“坚持初心、不忘始终”的毅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张立昌.基于核心知识导图的高效课堂创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8):80-82.
[2] 叶小耀.构建有效课堂的路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4(12):115-116.
[3] 黄宝国.差点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