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欢
高山蔬菜,以山为依,以高为名,尤指海拔500 m以上的蔬菜。地势之高,夏季温凉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立体型气候明显,也因此成就了蔬菜上佳的品质:天然生态、营养丰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商品性好。加之高山与平原明显的季节差,市场青黄不接之时即是高山蔬菜上市之机,产品畅销且价高,由此高山地区已多兴种菜之风,山腰、山脊、山谷、山坡,甚而山顶,皆点缀其间,各处青翠。
然高山之上的雨量充沛却也不总是恰逢其时,到夏季高山蔬菜为此多遭淋袭,造成虫害多发,裂果、病果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及商品价值。为克服这种气候短板,一直专注于高山蔬菜科研、加工、种植、储藏及销售等业务的宜昌巴楚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楚蔬菜)深耕研发,最终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避雨延秋,
对比之下优势尽显
巴楚蔬菜的掌门人左帮烈带动当地发展高山蔬菜20多年,有着丰富的高山蔬菜种植、营销经验。公司于2011年落户于长阳县贺家坪镇渔泉溪村三友坪物流产业园,注册资本1 000万元,目前占地面积14 361 m2。以高山蔬菜的科技开发、产销对接(代购、代销、加工、包装)及配套服务(种子、农药、肥料供应及大棚建设)等全产业链业务为主,巴楚蔬菜已明确形成了以科研、产品、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尤在科技方面,巴楚蔬菜一直致力于高山蔬菜种植模式、种植技术、配套设施等的改革与提升。近年来,以番茄为主打产品的露天种植过程中,阴雨天气的频繁“造访”,给番茄产量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给巴楚蔬菜提出了新的研究挑战——避雨栽培,巴楚蔬菜董事长左帮烈及其团队为此进行了6~7年的潜心钻研。
长期的科研攻关终于在2014年获得进展,公司投资30万元在紫台村开展了1.33 hm2番茄的避雨延秋栽培试验,大棚内的番茄通过避雨增温,于11月底才结束收获期,采收期延长了60天以上,667 m2产量增加了
2 500 kg以上;2015年公司又继续扩大推广规模,投资600万元流转了33.3 hm2土地连片种植避雨延秋大棚蔬菜,并扶持带动3个村分散种植33.3 hm2,收效明显,667 m2增产5 000 kg以上,平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与露天模式相比,避雨延秋蔬菜栽培模式竞争优势强烈凸显:一是种植成本降低,病虫害明显减少,667 m2大棚可减少2/3的农药量;二是节约用工成本,其中打农药、插杆、捆绑等工序可节省劳力费900元/667 m2左右;三是产量显著提高,病果裂果减少,每667 m2产量高出
2 500 kg以上;四是采收期从9月延长至11月;五是商品价值提升,在同等市场行情下比露地产品高出0.2元/kg以上。凭着这诸多优势,避雨延秋栽培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一致肯定与好评,2016年6月经湖北省科技厅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产业扶贫,
因户施策对点帮扶
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模式的大获成功,不仅使之成为产业技术的优秀典型,而且被纳入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的产业发展项目。2016年长阳县委县政府结合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实际,做出了将巴楚蔬菜的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技术定为产业扶贫项目的决策,力争以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步伐。
巴楚蔬菜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承揽了贺家坪镇的紫台山村、堡镇村,榔坪镇的梓榔坪村、文家坪村、茶元村、秀峰桥村、八角庙村共7个村352户贫困户的产业脱贫重任,与他们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在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战略部署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借力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推动脱贫的工作。
本着对扶贫对象的深入了解,巴楚蔬菜为352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了一套严格的脱贫方案,整体以交通、海拔气候、家庭劳力、农田面积、经济状况等自然条件与现有基础为考虑依据,将其大致划分成有田有劳、有田无劳、有劳无田等类别,在尊重贫困户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因户施策,长短结合地为其确定符合切身利益的蔬菜生产计划,并提供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帮扶。
有田有劳的,在发展传统露天种植基础上,重点发展“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长效产业发展模式;有田无劳的,建议贫困户将土地有偿流转给巴楚蔬菜以从事规模化生产,同时公司还为其提供就业岗位;有劳无田的,巴楚蔬菜协调其流转他人土地,与公司合作从事蔬菜生产,同时公司协调生产投资及完善基础建设,还为其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一定生理缺陷的,巴楚蔬菜优先为其提供务工就业岗位,以扬长避短的能动方式发挥所能。
在此基础上,巴楚蔬菜还以接受电话咨询、上门授业、编写材料等方式指导贫困户的蔬菜生产技术问题;以20%的优惠价让利、先赊销后付款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农资;以不限制产品销路,但优先优价收购其滞销产品的方式为贫困户保障生产收益;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的尾菜处理项目中生产的有机肥,免费向贫困户供应;与平安保险公司达成合作,为大棚种植的贫困户每年提供1万元/667 m2的自然灾害险;同时积极协助贫困户争取政府扶贫政策及贴息贷款。
攻坚作战,
成效之中忧虑隐存
通过巴楚蔬菜的尽心推进,截至2016年7月底,扶贫工作已大有成效:总体实现蔬菜种植213.3 hm2,其中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面积达34.6 hm2,让利供应农资共200多万元;2016年3月至今,为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到了农行长阳支行的560万“扶贫惠农贷”,以受托支付的方式确保再生产;投资30万元为贫困户建成40个小水池及80个1.5 t的水罐。此外巴楚蔬菜还以1 000元/667 m2的流转费促使土地增值,通过吸纳贫困户劳力促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大力推动了“三增三减”健康栽培模式的推广及机械化的操作。
在这场产业发展促脱贫的攻坚战中,巴楚蔬菜知难而进,以公司一方之力勇挑社会之责,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并特设产业扶贫指挥班子挂图作战,为着“避雨延秋种植户2016年率先脱贫,露天蔬菜种植户2017年脱贫,提供就业岗位的2018年脱贫”的3年脱贫承诺而尽心竭力,甚至以暂时牺牲公司自身发展利益为代价。
然诸事并非有心即平顺,尽管巴楚蔬菜始终坚定如初,不遗余力,现实问题却还是横亘于前,扰人心绪:高山蔬菜种植之处皆地势不平,海拔较高,灌溉条件相对较差,现有灌溉水池根本无法满足目前规模的蔬菜种植,严重阻碍扶贫项目的顺利开展,甚至引发了几起群体恶性事件,而这仅凭巴楚蔬菜一方实难解决,亟需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援;而资金问题,更是困扰巴楚蔬菜的根本问题,尽管产业扶贫才开展数月,巴楚蔬菜已投入众多,设施建设、生产投资、农资让利等诸多方面皆一己投入,无相应的政策补贴或投资,公司陷入了资金周转不开、流动困难的境况。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本为创新之举,英明之策,巴楚蔬菜积极响应尽显社会担当,但政府补位也实为必要,无论是以高山蔬菜产业的总体发展为虑,亦或精准扶贫重任的落实为忧,都亟需政府有形之手发挥应有作为,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共同推进尽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