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失明说拜拜

2017-01-12 20:39刘安科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基因治疗感光视网膜

刘安科

对黑暗的恐惧

清晨时分,你可以看见天慢慢变亮,斑驳的光影洒在窗帘上,窗外翠绿的树叶迎风摇曳,朵朵洁白的花儿悄然绽放……假若,此时你所在的城市慢慢坠入黑暗,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最后连一点微弱的光亮也不见踪影。这时,你可能马上会陷入恐惧之中,惊慌失措、惶恐不安。

然而,没有一丝光亮的黑暗世界就是盲人每天生活的世界。

根据一项调查,对于正常人来讲,失明是最令人恐惧的残障,害怕失明的人比害怕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心脏病等疾病的人还多。但未来,这种恐惧感可能会减轻,因为科学家正使出浑身解数,想出一些神奇的治愈眼盲的方法,为失明者带来光明。

仿生眼睛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里的感光细胞会把光线转化成电化学脉冲,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在大脑里它们被解码成图像。一旦感光细胞受损,比如因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睛里的感光细胞会被破坏,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英国牛津眼科中心开发了一种仿生眼睛——视网膜植入物,简单地说,就是用这种“电子版视网膜”代替人体视网膜。它工作方式就好比数码相机上的图像传感器芯片一样,让失明者重新看见东西。

经过持续6至8小时手术,科学家将3毫米的视网膜芯片插入患者的眼睛里。患者在光照下,所插入的芯片会发出电化学脉冲刺激患者视网膜后面的视神经细胞,然后视神经细胞向患者大脑发送信号,解读成图像,这样,患者就可以看到东西了。该装置会连接到一个微型计算机,这个微型计算机植入在耳朵后面,并由一个磁性线圈供电。

虽然植入这种仿生眼睛,看到的图像只有黑白两色,像素也只有1500。这是什么概念呢?拿我们的手机相比,iPhone 6的像素已经高达800万了。但患者基本可以看到周围环境的大体轮廓,并且还会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变化,对那些失明多年的人来说,也算是一个福音,可以改变他们原本无穷黑暗的世界。

与此同时,美国监管机构已批准一些仿生眼进入市场销售,比如一种叫做ArgusII仿生眼系统。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副笨重的太阳镜,通过一个小型摄像头捕捉图像,并将其发送到一个手持式联网计算机。计算机处理数据后,会将其无线发送到植入到视网膜上的电子装置,剩下来就交由大脑负责解读。Argus II仿生眼系统已经帮助60多名因视网膜色素变性而眼盲的恢复了一部分视力。现在,科学家正在开发能产生更高分辨率图像的仿生眼。

良性病毒,基因治疗

很多人的眼盲是由于基因变异导致的,年幼时发作,到成年可能完全失明。似乎无药救,不过,随着基因学的发展,科学家想出了一种方法,就是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中要使用到病毒。一提及病毒,大家也许会想到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令人不寒而栗的病毒,可是病毒并不总是扮演损害人体健康的角色,比如在基因治疗中,它们是“助人为乐”的载体,能将一个健康的修正基因导入到一个发生突变的相同基因的细胞中,健康的基因替换掉突变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的功能。

英国小伙子霍华什从出生起就患有眼疾(因视网膜内RPE65基因变异),视力非常弱,其中一只病重的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几乎属于全盲。他非常幸运,获得了英国科学家的基因试验治疗。

科学家将它眼球后方的视网膜稍微抬起,使视网膜和眼球暂时脱离,并将携带正常RPE65基因的病毒,注射到霍华什那只病变眼睛的视网膜底部,取代变异基因,恢复视网膜感光神经细胞的活力。功夫不负有心人,6个月后,霍华什原本病变的眼睛能看清昏暗光线下的物体。

基因治疗失明算是目前最先进的新方法,但由于基因导致的眼病类型很多,而科学家对此知之甚少,因此,基因治疗失明法仍需要深入研究。

培养皿里的再生视线

干细胞治疗修复角膜损伤已在人类身上测试了十多年了,主要用来治疗眼球后方的问题,特别是老年黄斑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老年黄斑病变破坏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的作用是滋养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细胞。因此,如果上皮细胞死亡,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在不久后也随之死亡,眼睛就看不见东西了。

科学家正在使用捐赠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然后将这一新的健康细胞层植入老年黄斑病变患者眼中,患者或许可以重新视物。

例如,英国公司ReNeuron已获得批准,开始干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不久的将来,人类的“再生视线”可能会诞生在培养皿里。

猜你喜欢
基因治疗感光视网膜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你了解多少?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涎腺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眼前一道“闪电”可能是视网膜病变
感光器件尺寸:同样重要
触感光油为PE膜包装带来丝滑手感
基因修饰的脐血MSCs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