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社会公德意识

2017-01-12 18:46徐宏伟
未来英才 2016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榜样

徐宏伟

社会公德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是公民道德修养和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社会公德行为如何,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孩子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幼儿社会公德意识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不堪入目的镜头,它们的无处不在使人们迫切地感觉到社会公德的需要。路灯或其他公共设施被无故破坏;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现象;乘车争先恐后,决不让座;违反公共秩序,不听劝告……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还不高,所以必须全方位推行社会公德教育。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社会公德作为人们的一种道德行为准则,应从娃娃抓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幼儿来说,3~6岁是其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及道德情感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公德意识的最佳时期。

二、培养幼儿社会公德意识的方法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他们还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因此对幼儿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应该贯穿在幼儿游戏和一日生活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在他们与同伴及成人的交往关系中。

1、以身示范法,多渠道树立良好榜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之一: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

第一,父母的榜样潜移默化。幼儿期的社会公德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幼儿对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父母的行为。首先幼儿模仿性强,因此父母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家庭成员之间不友爱、不尊重的行为,对幼儿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都有不良的影响。此外,幼儿对父母作出的评价极易认同。父母肯定的、赞扬的,幼儿就认为是正确的;父母否定的、指责的,幼儿就认为是错误的。其次就是父母的教育。幼儿对社会公德的概念、公共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的东西,是通过父母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获得。如,父母带着孩子外出乘车,每次都遵守秩序,排队候车,从不插队,孩子就知道这是乘坐公共交通的规矩,他将来独自乘车时也会如此;父母在外从不随手丢弃垃圾,孩子就知道,即使是小小的一张纸巾,用完也要扔进垃圾桶里;父母带孩子去餐馆吃饭,彼此之间说话时都注意压低声音,以免影响到他人,孩子就知道在外面和在家里是不同的,不能高谈阔论随意喧哗……只有父母的行为考虑到公共利益,才可能影响孩子成为一个有公德意识的人。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的学习过程之中,发挥家长的知识经验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挖掘家庭中蕴含的教育内容,扩大教育内容的内涵,真正实现从传统的幼儿教育到机构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的转变。幼儿园可通过开家长会、家园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向家长宣传幼儿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符合公德规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

第二,教师与同伴的榜样立竿见影。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另外,教师要注意发挥幼儿之间的榜样作用,有意识地讲一些优秀的儿童遵守社会公德的故事,要求幼儿把这些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积极遵守社会公德,并把本班、本园幼儿的公德行为画成张贴画,引导幼儿效仿,激发幼儿的进取心,从而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

2、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随机教育法。所谓随机教育,就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活情境和具体事例,随时随地地对幼儿进行有关教育的活动。由于它是经常性的、寓教于看、寓教于听、寓教于想、寓教于说、寓教于玩的方法,所以直观性强,很容易被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所接受。

第一,利用晨间和户外活动随机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在晨检时,提醒幼儿主动和老师问好;在户外活动时,当幼儿碰到困难需要帮忙时,教师可提醒幼儿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教师也不要忘了及时回应。

第二,利用集中教育活动随机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要渗透到每个领域的集中教育活动中,如:在语言活动中,通过看图讲述、讲故事、阅读等形式,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认识到要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活动中,如“同伴的玩具掉到你的桌椅边来了,怎么办?”“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从而更好地遵守社会公德。

第三,利用各种游戏进行社会公德行为训练。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可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占着主要的地位,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为幼儿获取道德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游戏活动进行公德行为训练。游戏首先能使孩子感到愉悦、好奇,而这种兴趣,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理解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第四,创设情境,进行幼儿社会公德教育。幼儿园实际上也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幼儿在幼儿园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涉及社会公德的情境。如幼儿去洗手时,经常会出现抢着洗、拥挤现象;美工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不经意丢下纸屑和其它废物,影响环境卫生。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运用小品、情境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抓住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抑制幼儿不良行为的萌发,强化幼儿对社会道德行为的认同感。

幼儿期是一个人性格、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行就难以形成。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总之,幼儿社会公德教育需要幼儿园的主力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从身边的小事教育幼儿,使幼儿形成良好公德意识,为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良好公德的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公德榜样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太没公德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