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平
【摘 要】新课标中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存在,并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这就使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正视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分层作业设计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的现状和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可。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教学活动中的作业环节进行分层设计,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的现状
现实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形式单调,内容陈旧。
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形成有效的训练。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基础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不过是通过机械的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2.时间要求一刀切。
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
3.作业难度一刀切。
对优等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又太难,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作业分层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及学生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在设计作业时,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1.学生主体分层为前提条件。
作业分层设计的对象为学生,所以教师对于学生主体的分层是关乎作业分层成败的重要前提保障。教师应做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学生性格特点、日常课堂表现、期中期末测试成绩、课外活动能力、家长反映和评价等等方面综合考量,将学生主体科学地分为三个层次:A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B类学生,综合能力一般,学习比较积极,有一定上进心的学生;C类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
对于学生主体分层时应注意两点:第一,分层应该是一种模糊区分,不设置具体框架,分层结果最好是不公开,以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第二,分层应该是一种动态的,不固定每层学生人数。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得低层级学生努力超越层次,提升自身的能力,跨越到更高一层。
2.作业有效分层为主要手段。
在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作业分层,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实践经验,作业的分层设计一般可分作两部分:一是针对课堂练习的分层,二是有关课后作业的分层。
课堂练习是反映一个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多少的直观参照,也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内化手段。一般可将课堂练习分为三个层次:A类综合性练习,这类练习适合A类学生,在拓展和深化所学知识基础上将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这类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得A类学生在“吃饱”的基础上增加学习兴趣;B类巩固型练习,这类练习是对课程标准的稍加变化,在基础知识基础上略有发展。通过这类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并巩固基础知识,这类练习适合B类学生,C类学生也可以选做;C类模仿性练习,这类练习是针对基础差的C类学生设计的,主要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一些简单的、相仿的题目为练习标准,目的在于使得C类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在对于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中,一般可以设计成四类:提高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模仿性作业。在这样分层的四类中,C类学生必做模仿性作业,对于巩固性作业可以选做;B类学生必做巩固性作业,同时可以选做更高一层的综合性作业;而对于A类学生而言,综合性作业是必须要做的,其他类作业都可以选做。通过这样一种作业的分层设计,使得学生有了自己选择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承受力去选择相应的作业练习。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但完成了相应层次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他们尝试更高层次的练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立体评价分层为促进完善。
适当的评价对于初中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有重大的激励作用,而初中生正处于个性明显时期,对其客观科学评价的标准和方式的选择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过程,所以对于初中生实施立体的分层评价是有必要的。
在实际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分层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第一,对于不同起点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进行认可评价;第二,对于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予以尊重和激励;第三,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为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根据上述分层目标,我们建立起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立体分层评价模式。比如,可以给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把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同学的评价以及自己的评价都记录在里面,使学生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逐渐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使得以往的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演变成立体动态的评价体系。这样做,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做到了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最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分层作业设计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尤其适合初中数学提高各层次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作业设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阿宾.《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5.1
[2]张梅.《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