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自夸”

2017-01-12 21:00
读书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阁下东方朔引号

贾平凹先生的满头乌发,早已被秃顶所代替。一位女记者采访他时,为此,大发感慨,并替小说家惋惜。贾平凹先生则随口答曰:“富矿山上不长草嘛。你长发飘飘是雌性象征,而我头顶锃光发亮是对雌性的反动。谢顶有众多好处,如省却洗理费,无小辫子可抓,有虱子还可以一眼看到,且不会削发为民,即使愤怒起来,也无发冲冠,还不会被误为发霉变坏”……

听,贾平凹这些话,简直就是一段“脱口秀”!连那阿Q先生都忌讳别人说他秃顶,甚至忌讳到不准别人说“灯泡”,说“光”说“亮”……否则,不是以骂还击,就是给你一顿拳脚。而贾平凹先生,不仅不忌讳,反而把自己的秃顶,夸成了一朵花儿。这就叫“自夸”。

说起“自夸”,我便想到了台湾作家李敖。他经常“自夸” 说:“五十年来、五百年来,中国白话文学第一、第二、第三,李敖、李敖、李敖。”有一次,记者问他,五百年来你还是第一吗?李敖说:“可以稍微客气一点,不讲五百年,四百九十年也可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还会想到我的老乡柏杨先生(他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人)。他的“自夸”水平,更是让人望尘莫及。他说,我的文章“既如此之好,又兼如此之妙……不敢自秘,整理印出,以供读者老爷拜读——其实贵阁下拜读不拜读没啥关系,柏老学问博大精深,贵阁下即令拜读,也未必拜读得懂。只要猛掏银子,狠狠地买上一册,你就伟大定啦”。这样的“自夸”又是别一种风格。

文人“自夸”,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喜欢“海选”人才。于是,有个特别会“自夸”的东方朔,便上书汉武帝。他在文章中说:“草民东方朔……十二岁读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已经够用……如今我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两米多)。眼睛亮得像珍珠,牙齿像贝壳一样整齐洁白,兼有孟贲(古代卫国勇士)之勇,庆忌之敏捷,鲍叔之廉洁,尾生(先秦人,与女友约于桥下,女友不至,河水上涨,尾生坚守不离,被淹死)之诚信。我是文武兼备,才貌双全,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汉武帝看罢他的“自夸”,不仅没有“龙颜大怒”,反而禁不住放声大笑,并大加赞叹。于是,东方朔便脱颖而出,成了一代奇才。在《史记》里,司马迁还为他写了传记。

人们常说,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其实,好的“自夸”,其高难度的把握,远远超过自嘲。自嘲无非是自我贬低,自我开涮,自我嘲笑,然后让大家都跟着自己一起乐。它不失为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而“自夸”,则是自我拔高,把自己的优点,甚至缺点、短处,统统自我颂扬、自我赞美、自我夸奖一番。这个“自夸”,必须带有强烈的幽默感,必须带有独特的艺术性,它看似搞笑但不低俗。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听众或读者以感官冲击,让他们从心底发出会心的大笑,使他们的“审美疲劳”顿时灰飞烟灭,精神为之一振。否则,带引号的“自夸”,就变成了不带引号的自夸。不带引号的自夸,就是骄傲自大、自我吹嘘。

对于“自夸”与自夸,我们欢迎前者,而讨厌后者。因为前者给人的是美的享受,而后者,透露出的则是修养的欠缺。

(选自《粤海风》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阁下东方朔引号
引号的用法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东方朔的自夸式检讨
法官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这样的“高”智商,也是没谁了
引号和书名号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