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事美
近代上海著名的陈曲江医生就曾发生过半夜拒绝出诊,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事情。后被《申报》痛斥为贪利之辈、蛇蝎之心。医生们也倍感委屈,苍天啊,大地啊,不治是我的错,治死了更是我的错。这上哪说理去?
“医闹”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事件。有人认为,背后的原因是医院与医生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丧失了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崇高信念。也有人认为,看病贵、就医难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们翻阅史料发现,在晚清时期,同样也有各种医闹,甚至有些闹剧在今天看来极其荒唐。
晚清医闹也疯狂,这说明医闹还是一个历史问题,在这背后仍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比今天,晚清的社会环境与医疗环境更加复杂与混乱。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洞开,西医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西医当时也被称为“新医”,而中医自然就是“旧医”。这种新旧理念的碰撞,对医生与病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时的国人对疾病的认知还处于一种蒙昧状态,如很多人迷信邪魂附体、妖术驱病,或认为“有一病必有一药”。那时的医生,尤其是医术精湛,眼界开阔的良医,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担负科学启蒙的重任。
虽说西医已经传入中国,但正式的医院也只是出现在租界里。当时大多数中国人一方面不相信西医,或是无法接受西医的救治理念;另一方面,中国人也无法承受西医诊治的高额费用。而中医郎中又普遍处于一种无组织、无管理的散漫状态,既无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也无规范的资格准入门槛。很多从医者或是子承父业,或是拜师学艺,这些就已经算是正规科班出身。一些人为了谋生计,或是投机赚钱,只会背两句汤头口诀,或是会开两副方子,或是懂一些巫术就敢给人看病。各种庸医、游医,就犹如当今电线杆上小广告泛滥的“老军医”。如此医生,与当今驾校速成的“马路杀手”绝对有一拼。由此可以想象,医患关系便不会好到哪里去,出现医闹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庸医治坏了人
据 《申报》 报道,光绪元年 (1875),上海有一位开铁店的朱老板,儿子二十多岁,因患有疯病而一直娶不到媳妇。朱老板遍寻名医,仍是医治无望。好好的一个儿子,说不好啥时候就会突然抽风,口吐白沫、倒地抽搐、不省人事。奇怪的是,几分钟过后,又如同好人一样,有说有笑,似乎像没有犯过病一样。其实,这种疯病,就是癫痫,俗称“羊角风”。按现代医学解释,就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
儿子娶不到媳妇就抱不上孙子,朱老板郁闷至极。朱老板虽然是个老板,但也不敢去租界找西医诊治,毕竟是个小老板,养家糊口还行,去大医院也承受不起。有人给推荐了一个姓熊的中医医生。熊医生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据传说的确有过人之处,常有神来之笔。
熊医生接诊后,每天必到朱家,又号脉,又聊天,然后才开药,每次嘘寒问暖让人倍感体贴。朱老板抱孙子的希望就完全寄托在熊医生的身上。谁知,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朱老板的疯儿子突然犯病后,再也没有起来,彻底一命呜呼。朱老板全家悲痛欲绝。哭过之后,朱老板感觉问题可能就出在熊医生这里,因为原来找过很多医生,其他医生治疗的时间比熊医生还长,虽然没有治好,但至少没有治残,也没治死。
朱老板对儿子死讯秘而不宣。次日,熊医生照例来探访,顿感朱家气氛异常。平日全家上下对自己都是笑脸相迎,今日却冷若冰霜。正在纳闷之时,朱老板突然和三五家人用铁链将熊医生捆住,饱以拳脚。熊医生大惊。
朱老板大骂熊医生拿人钱财害人性命。熊医生急忙辩解,但铁链子越捆越紧,还将其与儿子尸体绑到了一起。这种行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非法拘禁,限制人身自由,羞辱人格。后经过两名地保的调解,熊医生赔付二十银元了事。
这种医闹方式甚至在当时还成了一种流行。病人家属往往以这种方法,向医生勒索钱财。不管医生是对是错,只要病人死了,家属秘不发丧,将医生骗来后,限制其人身自由以讹诈钱财。一般医生基本都会乖乖就范,因为赔钱事小,名誉事大。如果家属将事情闹大,自己的名誉也会大大受损。
赔钱还是好的,还有赔女儿的,现在人听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据 《医界镜》 记载,在江苏通县,有个周药师非常神通广大,江湖传说手到病除,尤其是擅长各种妇科病,一时成了中老年妇女的偶像。
某日,张姓大户家的媳妇产后患病,久治不愈,请周药师去诊治。结果,周药师或是过于自信,大用猛药,没想到,只三五日的时间,张家媳妇就撒手人寰。这张家话说也不是好惹的,愤而派人到周药师家围攻打砸。周药师慌忙躲了起来,托人说情,愿意多赔银子。谁知,张家不吃这一套,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没了媳妇就没了香火,后果很严重。周药师被逼无奈,只好答应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张家,以示赔偿。
没过多久,李大郎家的媳妇怀孕,因身体不适,请周药师去看病。按说有了以前的教训,周药师应该更加谨慎才对。谁知,周药师一时粗心,给李大郎的媳妇用了打胎药,致使其血崩而亡。这下不得了,李家虽是穷苦人家,但家族兴旺,家属人多势众,纠集数十人到周药师家,非要周药师偿命。
周药师吓得浑身筛糠,忙下跪磕头,愿意将最后一个女儿赔给李家做媳妇。李家顺势就将周药师的二女儿绑了回去,可怜的二女儿一路哭天抹泪。众人散去,周药师与老婆默默无闻两眼泪,二人独自在风中凌乱。
医生也有苦衷
一般情况下,这种医疗纠纷不管怎么闹,最后都有两种解决途经。一是由地保、士绅等人出面,居中调解,结果无非是医生掏钱赔偿。只要家属认可赔偿,至于赔偿金额,双方还是可以商量的。还有一种就是,医生自认诊治无错,不愿赔偿,或赔偿金额远低于病人家属的心理预期。双方往往不欢而散,直接闹到官府打官司。
对于官府来讲,也是希望能调解则调解,尽量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占用官府资源打官司。地方官员为了稳定考虑,也常常为此专门发布劝讼文,规劝百姓不要恶意争讼。但仍有难以调解,最后闹到官府的案例。
其实,大清朝的法律明确有“严惩庸医杀人”的条文,但官府往往更倾向于和稀泥。对病人及家属则规劝“生死乃常事”,医生治病救人也不可能希望把病人治死。对医生则又是另一种态度,勒令医生赔钱消灾。到了这个地步,医生即使再有理,也要给官府的面子,否则结局会很惨。闹大了,自己名誉受损不说,还会被关进大牢治罪。
出了医疗纠纷,有些媒体也跟着煽风点火,基本都是偏向病人的一面之词,指责医生是庸医害人。如此一来,医闹更加理直气壮。医患的生态关系就此慢慢发生了改变,医生就会以各种方式力求自保。尤其是稍微有些威望的医生,不会遇病就治,而是“择病而医”。说白了,就是要有选择地看病。如果病人病入膏肓,病情复杂,医生往往以各种理由搪塞,不愿出诊。这样一来,还有个好处,就是藏拙。有些医生对某个领域不是很熟悉,如恰遇此类病人,医生也可进行推脱。上海著名的陈曲江医生就曾发生过半夜拒绝出诊,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事情。后被 《申报》 痛斥为贪利之辈、蛇蝎之心。
医生们也倍感委屈,苍天啊,大地啊,不治是我的错,治死了更是我的错。这上哪说理去?
(选自《南都周刊》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