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扬州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研究

2017-01-12 06:54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4期
关键词:扬州市生产性增加值

马 华

当前扬州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研究

马 华

现阶段,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扬州服务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并日益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在对近几年扬州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制约扬州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因素,提出了未来扬州服务业发展思路及转型升级措施。

扬州;服务业;发展现状;转型升级

一、扬州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扬州市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总量规模偏小

2010年扬州服务业增加值为819.4亿元,2015年达到1762.94亿元,按可比价格算六年翻了两番。年平均增速达12.6%,比GDP增速略高1个百分点,比江苏省年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排名中稳步提高,由2010年的第十名上升到2015年的第八名。随着总量规模的扩大,服务业在扬州经济中的地位也迅速上升。2010年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7.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6%,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3.9%,增加了6.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7%,增长了4.1个百分点,呈逐步提升态势,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7.2:55.7:37.1调整为2015年的6.0:50.1:43.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见表1。

虽然近几年扬州服务业总量规模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和苏州、南京相比总量规模仍然较小,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偏低。2015年,扬州服务业增加值为1762.94亿元,居全省第8位,其总量规模仅为苏州的24.6%、南京的31.6%、无锡的42.1%。服务业增速为10.8%,居全省第7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扬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9%,居全省第10位,远低于南京57.3%的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5个百分点,见表2。

2.扬州市服务行业分化明显,传统服务业比重大

从扬州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扬州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均在70%以上,扬州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优化。2015年传统服务业增加值968.7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4.9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794.1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5.05%。传统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总量最大,2015年实现增加值29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8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8.1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6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73%。从现代服务业内部构成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金融业为例,2015年增加值为208.05亿元,占当年扬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1.80%;而当年苏州金融业增加值超900亿元,占当年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201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25%,2015增长率也达到了20%,但由于起步晚,重大项目投资不足,扬州市软件信息服务业税收仅占服务业税收的1%,且2015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总量亟须扩大,见表3。

扬州市服务业行业分化态势比较明显,2015年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分行业看,在规模以上服务业30个行业大类中,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发展比较好的是租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体育10个行业,而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仓储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新闻出版、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居民服务业,新闻和出版业等行业增长相对较缓,其中6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为负。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行业只有邮政业、租赁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教育、文化艺术业、体育等7个行业,见表4。从企业看,一批企业主动通过科技创新、加大投入等方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2月末,规模以上服务业亏损企业136家,亏损面14.4%,比上年末缩小1.6个百分点,亏损额增长15.9%。

表1 2010—2015年扬州市服务业总量规模

表2 2015年江苏省各地级市服务业总量规模比较

表3 2015年扬州市服务业分行业发展情况

3.扬州市服务业重大投资稳步提升,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表4 2015年扬州市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1.95亿元,2015年达1329.5亿元,年均增速为27.7%,而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21%,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2010年的31.7%上升到2015年的46.5%。服务业投资的稳步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服务业重大项目的推进。2015年全市新开工的重大服务项目达到了42个(见表5)。旅游业方面,建设包括宝应泰山殿佛教文化景区、高邮清水潭等在内的旅游度假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方面,推进“中国扬州云计算中心”、中电28所装备试验场、联创扬州国际软件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文化产业方面,建设江都沿江文化艺术中心,开发现代花乡之旅项目,打造高邮生态文化风光带项目;物流业方面,重点推进仪征绿地汽车物流园、中海钢材集配中心等5个省级重点项目;商贸流通业方面,推进淘宝扬州馆建设运营和快递服务中心、智能快递柜建设;健康、养老和家庭服务业方面,重点推进包括中德合作扬州医康养产业示范项目、普仁(扬州)国际医院和广陵新城国际医院在内的11项健康养老服务业重大项目。

表5 2010—2015年扬州市服务业投资状况

服务业投资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的初步显现。2015年,我市出台了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办法,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业集聚区星级评定工作,通过评选优秀集聚区、淘汰落后集聚区、新增新兴业态集聚区,实现集聚区动态管理和质态提升。2015年新认定市级服务业集聚区10家,全市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达到43家,其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9家。初步形成以“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为导向,完善和提升“一基地三板块”的产业规划布局,即:加速推进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和广陵区、邗江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核心板块划定和建设工作,提升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扬州园区、设计硅谷等一批已具规模的产业园区。万润软件、新宇软件、普洛斯物流等企业正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万家福、汇银、宏信龙等一些传统服务业龙头企业也开始转型。据初步统计,2015年43家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917.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服务业税收26.6亿元,同比增长11.2%。

二、当前扬州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有待深化

从结构上来看,扬州市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以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意产业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发展缓慢,截止到2015年,扬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不足40%,而苏州、南京比重均超过50%;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仅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28.3%,而同期苏州、南京、无锡分别达到40%、46.4%和50%,与省内其他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虽然扬州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因为起步晚,结构上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加快优化扬州服务业内部结构,促进扬州服务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2.服务业发展潜力不足

2015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税收持续负增长,住宿和餐饮业税收至7月份后才转为正增长,仓储物流业客户资金压力加大,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向服务业传导。再加上扬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城镇化进程缓慢,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供给不足等因素也制约着扬州服务业未来发展。2015年发布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中,扬州市潜力指数仅为51.31,排倒数第二名,远低于南京的89.09、江苏省70.93的平均水平。

3.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

由于长期受“重工轻服”思想的影响,扬州服务业发展缓慢。虽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意识到发展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但由于起步晚,总量规模小,扬州服务业的竞争力还很薄弱。对服务业企业的有效法律监管不足,使得消费者正当权益受损,企业信用度也偏低。对服务业集聚区缺乏有效管理,各区内企业各自为政,对集聚区的发展思路不明确。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税收优惠、审批程序、人才引进、特色品牌建设等方面,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较小,缺乏激励机制,使得企业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扬州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建议

扬州已将服务业发展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扎实做好服务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预计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幅10%以上,占GDP比重达4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幅12%以上,占服务业比重达51%。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现代服务业总规模达165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5%以上。

1.把握“十三五”创新发展路径,促进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贯彻市委六届十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主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十三五”服务业发展新目标,提出新举措。结合扬州服务业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完善任务分解和目标考核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动服务业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全市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提升发展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各类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争创发展新优势。

2.量质并举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支撑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4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开工,其中现代服务业和旅游项目比重超过60%,重点推动百亿级江都金鹰新城市中心项目和一批50亿级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步伐。强化申报组织和对接,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十三五”省级重大项目库,加强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开工和达效进程。推动市级重大项目库分级管理,加强月度监测和季度督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程。

3.多层面推进企业培育工作,提升扬州服务业整体竞争力

继续实施服务业品牌标准化计划,壮大我市服务业驰名和著名商标队伍,推动服务业企业品牌价值和服务质量提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品牌创新力度,继续壮大省级创新示范企业队伍。启动第二批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申报工作,遴选优秀企业申报省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推进物流企业创A工作。

4.打造星级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产业集约发展水平

依托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星级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新兴业态开展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工作,进一步壮大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规模,组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申报省“生产性服务业百区提升工程”,强化集聚区的辐射效应,加强集聚区的平台建设,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加快大企业和专业高级人才向集聚区聚集。

5.把握融合创新发展路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一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张和质态提升并重。放大物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优势产业,提升创意设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商务服务业等支撑产业,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短板产业,确保生产性服务业快速稳定地发展。二是继续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百千”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备显著创新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支撑全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加速壮大。

6.把握消费升级驱动路径,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精细化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新近出台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意见,牵头推动出台我市实施方案。一是以消费升级为引领深度开发生活性服务市场。在“互联网+”发展战略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促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创造出“1+1>2”的经济效益。文化旅游业着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完善全市域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健康养老服务业设立“长三角区域健康服务业”专家库,完善城乡居民基本保障功能。商贸服务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以服务质量为本显著提升生活性服务品质。鼓励通过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促进以“春字号”为代表的扬州传统生活性服务品牌焕发新生机,实现服务质量和服务品牌双提升。

7.提供产业发展全要素支撑,营造现代服务业良好发展环境

资金要素方面,强化资金绩效评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做好服务业专项、物流专项等上级引导资金的申报工作。用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为扬州服务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人才要素方面。加快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型、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筹备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用好行业协会渠道,开展协会内部和行业内企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土地要素方面,要保障我市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引文注释

①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服务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服务业的增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量*100%.

②数据来源:2015年扬州市统计年鉴.

[1]游立华,张羽.扬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探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1):60-62.

[2]樊荣臻,李光泗.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路与建议——以扬州为例[J].江苏商论,2012(11):109-116.

[3]张妍,王敏洁,赵丹丹.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文汇,2014(3):225-228.

[4]邓泽霖,胡树华,张文静.我国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2(10):60-63.

[5]裴长洪,谢谦.集聚、组织创新与外包模式——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视角[J].财贸经济,2009(7):5-15.

[6]于鹏涛.江苏省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

[7]扬州统计年鉴编委会.2010—2015年扬州市统计年鉴,2010—2015.

[8]2015年扬州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EB/OL]. (2016-1-28)[2016-7-2].http://tjj.yangzhou. gov.cn/tjj/tjfx1/201603/ b024643e65264523bf33e970ae4fd126.shtml.

[9]扬州市推进“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EB/ OL].(2016-2-19)[2016-7-12].http://www.jsdpc.gov.cn/gongkai/jjfz_1/201602/t20160219_ 416268.html.

[10]2015年扬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3-08)[2016-7-3]http://www. yangzhou.gov.cn/tjj/tjjtjgb/201603/ af578025c14f4bee813e1077abd98c70.shtml.

[11]2015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2-25)[2016-7-5].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6/02/25/ 027935497.shtml.

(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11

猜你喜欢
扬州市生产性增加值
扬州市出台《扬州市氢能产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