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雾霾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调查研究

2017-01-12 06:54赵思茹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4期
关键词:雾霾天气问卷

赵思茹

大学生雾霾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调查研究

赵思茹

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同时也使环境、社会、经济等受到巨大冲击,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时刻提醒着人们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雾霾天气作为风险事件,对社会公众产生重要影响,而大学生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庞大群体。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切入点,以雾霾天气为事实根据,以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为依据,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风险认知与行为应对教育的建议。

大学生;雾霾;风险认知;应对行为

2012年以来,雾霾天气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特别是2013年,我国平均雾霾天数36天,全年雾霾天数超出以往27天,这是自1960年以来出现雾霾天数最多的一年。[1]事实上,现代社会置于风险中,风险与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雾霾天气作为风险事件,对社会公众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庞大群体。

一、风险、雾霾风险认知及其理论基础

1.风险与雾霾风险认知

风险,最早指人们出海遭遇的风暴等不确定因素。在吉登斯看来,风险的产生有其背景:“它源于探险家们对未知区域的探索,还源于重商主义资本家们的行为。”[2]这里风险指自然危险。在现代风险的研究中,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认为,“风险是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3]广义上,风险是指未来给人们带来损失的行为或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认知指人们面对某一确定或不确定的危险或损失时的主观判断,并且不同人们=的个体特征对这种主观认知有一定影响。[4]雾霾风险认知指人们受自身已有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等影响,对频发的雾霾天气的主观认识。雾霾风险认知同样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如:对雾霾关注度、生活阅历的影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风险社会理论

德国学者Ulrich Beck根据社会形态将风险分为三类:一是前工业社会的风险,即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二是工业社会初期的风险,如贫富差距、劳资冲突等;三是现代化风险,即工业社会晚期的风险,指环境污染等。[5]显然,雾霾应归结为第三类风险。在风险社会中,社会随机性与日俱增,风险系数日益增加,造成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危险指数上升。就雾霾而言,人们对于雾霾的风险认知及采取的应对行为影响着人们的损失程度。

二、大学生雾霾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调查分析

1.调查样本概况

笔者对燕山大学大学生的雾霾风险认知状况及应对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被调查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被调查学生对雾霾风险的认知状况、被调查学生的雾霾应对行为。问卷随机发放,当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问卷有效率82.67%。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整理,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选取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燕山大学学生雾霾风险认知状况

(1)雾霾风险熟悉性认知。雾霾风险熟悉性认知,指人们对于雾霾的熟悉程度。关于雾霾风险熟悉性认知,笔者从“霾的天气符号是什么”“雾霾形成原因了解程度”等方面设置问题进行调查。以“霾的天气符号是什么”为例,笔者在设置问题选项时,将“雾”的天气符号“≡”与“霾”的天气符号“∞”分别列出来。经调查发现,23.4%的学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大多数学生将“雾”的天气符号当做“霾”,这说明学生对于“雾”和“霾”的认知模糊,对于霾的熟悉性认知有待加强。

表1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2)雾霾风险敏感性认知。雾霾风险敏感性认知指人们对于雾霾风险的感知程度、关心程度以及雾霾对人们的影响程度的主观感受。对于雾霾风险的感知程度,在对“您是否感受到雾霾给您带来的影响?”调查中,15.3%的学生感受强烈,50%的学生感受较深,27.4%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7.3%的学生没什么感受,这说明有接近70%的学生对雾霾风险的感知程度较高。对于雾霾对人们的负面影响,学生们主要认为雾霾影响身心健康,对其他方面的认知较少。综合来看,学生的雾霾风险敏感性认知相对较高,但对雾霾危害性认知有待加强。

(3)雾霾风险可控性认知。雾霾天气频发,各相关责任主体,能否应对、如何应对,以及在应对过程中如何承担责任,这都是人们对于雾霾风险可控性的认知。在对“您认为雾霾可以被控制吗?”的调查中,有26.6%的学生认为雾霾完全可以控制,有50%的学生认为雾霾基本可以控制,只有4%的学生认为基本不能控制,这说明,有将近80%的学生对治霾抱有较大信心,认为雾霾能够被控制。在被问到“您认为政府的治霾措施成效如何?”的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成效,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成效不明显,时好时坏,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略有成效,这说明虽然同学们认为雾霾能够被控制,但政府的治霾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没有得到认可,因此治理雾霾不能松懈。同时,学生们还列举了诸如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在内的相关主体都应承担起治霾责任,合力治理雾霾。

3.燕山大学学生应对雾霾风险的行为分析

首先,在防雾霾用品方面,较大多数学生(69.4%)采取的措施为佩戴防霾口罩,对于购买绿植以及使用空气净化器,统计结果显示采取此行为的学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购买能力有限以及对雾霾的危害性认知不足。其次,在雾霾应对方面,每天查看空气质量的学生很少(3.2%)。在雾霾天气出现时,选择少开窗,减少外出,或外出回到宿舍做好清洁工作的学生数量也并不乐观,仅占比33.1%,学生们显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并没有因为雾霾影响其做其他事情。第三,在治理雾霾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治理雾霾不是一方的事情,而是各主体共同的责任,在对各雾霾主体的排序中,学生们对政府给予的希望最大,其次是企业,再次是公众,最后是媒体和环保组织。所以,治理雾霾需要各方的重视与协调。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学生的雾霾风险认知有待提高:首先,学生的雾霾风险熟悉性认知仅仅停留在借助手机查看是否有雾霾上,对于雾霾的基本常识了解不多。其次,雾霾风险敏感性认知较高,但雾霾危害认知有待加强。第三,学生对于治霾抱有较大信心,但对目前的治霾效果感到不理想。对于雾霾风险应对行为,由于学生的雾霾风险认知还停留在表面,因此并没有形成防霾习惯,普遍做法是佩戴防霾口罩,选择其他措施较少。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深化雾霾风险认知。充分利用校园环保组织、广播站及宣传栏等,加大宣传雾霾知识,让学生们了解雾霾常识,不仅是对雾霾的主观感知,而且更应该从科学的角度防霾、治霾。第二,培育雾霾风险意识。尽管雾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能即时表现,但适时地培育雾霾风险意识,尽早认清雾霾本质,才不至于当危害真正到来时临时抱佛脚。第三,掌握雾霾规避方法。学生们应从自身做起,例如:课余时间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合理饮食,尤其在雾霾天气下,尽量减少外出。在雾霾天气下,掌握一些规避雾霾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雾霾。

[1]2013年中国气候公报[EB/OL].http://www. zsqx.com/weather/middle/detail_27178.html.

[2]安东尼·吉登斯.尹宏毅,译.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75.

[3]乌尔里希·贝克.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9.

[4]谢晓非,徐联仓.风险认知研究概况及理论框架[J].心理学动态,1995(2):17-22.

[5]丁烈云.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4, 23.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34

猜你喜欢
雾霾天气问卷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Weather(天气)
可以消除雾霾的新型无人机
问卷网
从雾霾中突围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雾霾下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