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全香,钱瑞莲,张燕红,曹 香,刘寿娟,苏静予,陈兆红,刘富英,宗 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护理研究
延续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金全香,钱瑞莲,张燕红,曹 香,刘寿娟,苏静予,陈兆红,刘富英,宗 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按照延续护理方案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结果 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以降低复发率,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改善其社会功能。
延续护理模式;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病情复发;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由于这种疾病存在持续性和复发性,患者出院后仍需长期或终身服药来控制病情,并预防疾病的复发[1]。但此种疾病的高复发率和患者的不依从性高有很大的关系[2]。有报道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不依从治疗的比率为20%~89%,平均为50%[3]。疾病的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4]。延续护理模式[5]( 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能够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继续得到与自身疾病有关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有效地将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特别是在慢性疾病康复治疗方面的成效已得到证实在其他领域的护理中已有报道[6]。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提升此类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是临床护理人员亟须解决的疑难问题。我院从2013年6月起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并临床实施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80例,均符合ICD-10精神障碍诊断[7],在南京市城区内长期居住,愿意接受延续护理服务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无言语听力功能异常,有手机或者固定电话能够正常接听;男女不限,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病情复发住院;延续护理过程失防者;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为190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1 人员培训 由10名护理人员组成精神科延续护理小组,要求具备主管护师职称,本科学历,工作8年及以上,愿意参加此项研究。其中1名精神科专科护士负责方案的实施、质量控制以及资料录入,9名研究人员负责患者的延续护理方案的实施。小组成员,均经过统一、专题培训,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心理护理知识、心理咨询与访谈基本技能、支持性心理治疗、量表的评定、人际关系理论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全体研究组成员经过系统培训后均通过理论与实践考核且成绩合格,并进行量表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为0.96和0.97。
1.2.2 干预方法 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于出院后第1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进行电话回访或门诊随访一次,每次20~30 min。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出院前给予出院指导,内容包括:①药物的使用和保管、坚持服药意义、出院带药用法;②出院作息和活动、饮食等生活注意事项;③定期复诊的意义,告知门诊复查时间;④告知科室的联系电话,以备出现异常情况时联系。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出院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案,首先对患者的病情及服药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康复需求,包括4个方面:①服药情况:是否遵从医嘱服药,是自愿主动服药,还是需要家人提醒或劝说后才服药,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②与病情相关的症状评估:病情是否稳定,包括患者的情绪状态、睡眠、饮食、大小便情况及有无感知觉障碍;③情感支持情况: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如何,能否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④社会功能情况: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参与家庭内外活动情况,所从事的职业和工作情况。其次针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健康指导和干预,内容包括5个方面:①生活卫生及自我照顾、饮食和睡眠的指导;②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教育: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时间、复发的原因,如何预防疾病复发,具体服药指导;③生活技能、职业和劳动技能及社交能力训练指导;④认知干预:改善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服药方面的认知偏差,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⑤对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内容包括熟悉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如何与患者正确相处、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理,使家属能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督促患者服药,适时随诊和复诊。
1.3 观察指标 出院3个月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和治疗依从性以及社会功能。①复发率:以患者复发住院来计算复发率。②治疗依从性评定: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由11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为3级(0分为没有认识,1分为部分认识,2分为全部认识),得分范围0~22分,分值越高,说明对疾病的认识及对治疗的依从性越高。③社会功能评定:采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8](the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该量表主要评估患者4方面的功能。a项:社会中有用的活动(包括工作和学习);b项: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c项:自我照料;d项:扰乱及攻击行为。前3项共用一个评分标准,第4项(即d项)单独的一个评分标准。分别完成这4项的评分后,依据评分标准,评出一个总分。总分的范围是0~100分,分为10个等级。总分71~100分表示患者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无困难或有轻微困难;总分31~70分表示有不同程度的能力缺陷;30分以下表示功能低下,患者需要积极的支持或密切监护。
2.1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在延续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因患者病情复发住院治疗10例,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因病情复发而住院治疗36例,复发率为1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72,P<0.05)。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ITAQ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IT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ITAQ评分高于干预前,且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ITAQ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PSP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PS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PSP评分比较分)
目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照料工作由家庭成员承担,由于大部分家属对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加之患者缺乏自知力、维持治疗阶段的药物不良反应、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等,患者往往会自行减药或停药。而药物治疗的中断是导致患者病情复发的主要因素,且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9],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欧美对精神分裂症的经济负担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是“最昂贵”的精神疾病[10]。笔者课题选择的延续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很好地切合精神病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本课题主要探讨的是如何让精神分裂症患者仍能继续得到与自身疾病有关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及家属应对疾病的能力,有效预防因知识和照顾技能的缺乏而导致疾病复发的风险。本研究实施的延续护理模式,使患者回到家中仍能得到持续、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跟踪健康指导效果,根据患者及家属掌握情况进一步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形成“指导—实施—反馈—指导”的良性循环,随着精神疾病知识了解的增多,患者的自知力和对治疗、服药的依从性明显提高,这与文献[11]研究结果相一致。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认识,即承认有病;对症状的认识,即对病变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不正常体验能正确分辨和描述;对治疗的认识,有主动接受治疗的愿望或者服从治疗。自知力是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12]。干预后研究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表明此延续护理模式能够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降低了复发率。
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平均处于较低水平,此类患者大多病程长、住院时间久、反复发作次数多,与社会接触时间短等多因素导致此种结局[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在延续护理干预后,患者社会功能有明显改善,表明延续护理干预模式能从患者社会功能的各个方面给予干预,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TCM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但本课题的随访时间不够长,延续护理模式的长期效果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1] 沈渔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93;527-530
[2] 吴洪军,张伟娟,丁跃庆,等.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再入院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776-1777
[3] 杨艳.护理综合干预对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8):55-57
[4] 管丽丽,杜立哲,马弘.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2):913-919
[5] Naylor MD,Feldman PH,Keating S,et al.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Transitional care for older aduhs[J].J Eval Clin Pract,2009,15(6):1164-1170
[6] 洪赛赛,单萍.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26-3728
[7] WHO.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9
[8] 司天梅,舒良,田成华.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1):790-794
[9] Clark RE,Samnaliev M.Psychoso treatment in the 21st century[J].Inte J Law Psychiatry,2005,28(5):532-544
[10] Hu TW.Perspectives: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e national cost estimates of mental illness.1990-2003[J].J Ment Health Policy Econ,2006,9(1):3-13
[11] 胡红梅,陈兵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及自知力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1):93-94
[12]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
[13] 尹娟,李小妹,周凯娜.西安市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7):1941-1942
钱瑞莲,E-mail:qrlzxz2005@163.com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3122)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6.037
R473.74
B
1008-8849(2016)36-4089-03
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