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勇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吉林 四平 130700)
原发性痛经是痛经的一种类型,约占痛经的90%,是指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周期性腹痛的一种疾病,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1]。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据报道显示,青春期女性的发生率达43.6%[2],且病情易于反复发作,故而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西医治疗本病以对症为主,但不能有效预防复发,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近年来笔者采用大温经汤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共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6.7±3.4)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3.2±0.6)年,婚况:未婚54例,已婚8例;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6.9±3.3)岁,病程5个月~7.5年,平均(3.5±0.4)年,婚况:未婚53例,已婚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婚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年龄18~40岁。②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西医诊断标准[1]。③符合中医学“寒凝血瘀证”的证候诊断标准[3],见经行腹痛、经量少色暗、畏寒肢冷、手足不温、面色青白等症,且月经周期规律者。④排除合并有妇科器质性疾病者及过敏体质者。⑤同意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1 对照组
给予单纯西药治疗,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规格为0.3 g/粒)0.3 g,每日2次口服。在每次痛经开始时服用,痛止时停用。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1.3.2 观察组
给予中医药治疗,①大温经汤,药物组成如下:肉桂3 g、吴茱萸10 g、人参3 g、阿胶10 g、当归20 g、川芎15 g、白芍20 g、牡丹皮15 g、法半夏6 g、麦门冬10 g、炙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100 ml/次,分早晚2次口服。于每次月经前7天开始服用,共服用7天。②艾灸治疗:取子宫、中极、地机、关元、血海、地机等穴位,将艾条点燃后在所选穴位处进行雀啄灸,每穴治疗10 min,于每次月经开始前7天开始治疗,共治疗7d。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①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症状、体征显著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但<95%。③有效:症状、体征显著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痊愈15例(占24.19%),显效32例(占51.61%),有效12例(占19.35%),无效3例(占4.84%),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临床痊愈8例(占12.90%),显效17例(占27.42%),有效23例(占37.10%),无效13例(占20.97%),总有效率为79.03%。两组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多与外邪引起宫寒、寒凝则血瘀所致,因此在治疗时应以温宫散寒、活血化瘀为主。笔者采用大温经汤口服,方中肉桂、吴茱萸等温经散寒通络,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络止痛,人参、麦门冬、阿胶、白芍、炙甘草等补气健脾、生津养液,牡丹皮祛瘀通经,法半夏散结祛痰,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而艾灸法则有较好的温经散寒之效[4]。综上,采用大温经汤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理想,故值得推广。
[1]史耀勋,田 谧.功能性疾病中医诊治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70-271.
[2]花佳佳,张玲燕.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隔姜灸天枢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3):69-70.
[3]主苏云,李信春,马金琼.温宫活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4):21-24.
[4]李凤英,王 琪,周 巧.痛经灸Ⅰ型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