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扁形茶生产历史回顾及今后发展思路

2017-01-12 05:30:13陈建兴胡惜丽陈红英周其德
中国茶叶 2017年3期
关键词:仙都缙云缙云县

陈建兴 胡惜丽 陈红英 周其德

(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局,321400)

缙云县扁形茶生产历史回顾及今后发展思路

陈建兴 胡惜丽 陈红英 周其德

(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局,321400)

缙云县位于浙中南,地处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北大门”,素有“浙江绿谷”之美称,具有得天独厚的孕育高品质茶叶的天然条件。缙云县从1985年开始培训炒制扁形茶,使缙云扁形茶生产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以五云街道杜桥村为中心逐步向重点茶场、重点乡镇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缙云县扁形茶生产规模和生产量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5.85万亩,茶园无性良种率已达到80%,其中为最适宜制作扁形名茶的“龙井43”“龙井长叶”“中茶108”等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占60.2%;茶叶总产量1486吨、总产值2.5亿元,其中扁形名茶产量达1460吨、产值达2.38亿元,分别占全县茶叶总产量与茶叶总产值的98.2%和95.2%。从茶树品种类型、产量及其占比等可见,缙云茶区是“龙井型”扁形绿茶的主产区。

一、缙云县扁形茶生产历史回顾

1.扁形茶炒制能手的培养

从1985年县科委立项创制名茶试验开始就培训炒制扁形茶,到1997年止每年聘请炒制西湖龙井茶师傅来缙举办培训班,并多次选派年轻炒茶骨干到西湖龙井茶产区学艺,培养了一大批手工炒制扁形茶的能手。2000年后又组织培训机器炒茶技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使缙云县茶农炒制扁形茶的技术不断提升。全县有500多人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扁形茶)中级加工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缙云茶农陈俊良在2006年“华发杯”浙江省第三届龙井茶手工炒制大赛中获浙江省“龙井茶十大炒制能手”称号,2016年在浙江职业技能—茶叶加工工竞赛中获第五名。

2.缙云扁形茶名称的变迁

2001年前与浙江省其他茶产区相类似,缙云县所生产的扁形茶统称为“浙江龙井茶”。“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实施后,由于种种原因缙云县域产茶区没被纳入“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从2002年开始缙云县所产的扁形茶被迫改称为“仙都笋峰茶”。事实上,原“仙都笋峰茶”是采用“福鼎大白茶”的鲜叶为原料,经炒制成外形多毫、条直、略扁的一种缙云名茶,由于产品特性、市场销售以及在“浙江龙井”品牌面前不具综合比较优势等因素,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原“仙都笋峰茶”年产量占比不到全县的2%。在此特定条件下,将缙云县生产的扁形绿茶即“浙江龙井”取代原“仙都笋峰茶”,改称为“仙都笋峰茶”已成为必然。

3.缙云县扁形茶炒制经历的三个阶段

缙云县扁形茶炒制经历了“全手工炒制—机手结合(组合炒制)—自动化/智能化单板机炒制”的发展过程。1985~1997年为手工炒制时期,在这期间主要是聘请西湖龙井茶梅家坞产区炒茶师傅金如松来缙授艺,使缙云扁形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1997年全县扁形茶产量达100吨左右。1998~2009年为机手结合炒制时期,在这期间主要是聘请中茶所炒茶师傅来缙培训,此时期为缙云扁形茶快速发展期,主要是由于1997年缙云茶叶市场建成和扁形炒茶机的推广以及炒制扁形茶的高效益,快速推动了缙云茶叶的发展,到2003年扁形茶产量就达400吨,占全县茶叶产量的98%以上。到2010年后基本上使用智能炒茶机炒制。目前缙云县已建成5条名优茶连续化生产线和6450台智能化自动炒茶机。

4.缙云县扁形茶的优异品质及奖项

缙云县是名副其实的扁形名茶生产基地,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合炒制扁形茶的茶树品种以及精湛的炒制技术,使缙云县生产的扁形名茶品质优异,外形扁平光滑,内质鲜醇甘爽,可与西湖龙井茶相媲美。从1998年起有40多次在全国各类茶博会、农博会、中茶杯等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欧盟馆的指定供应茶,2012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

5.缙云扁形茶的销路

缙云扁形茶从开始试制到上世纪90年代,在杭州市场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2003年前所产扁形茶叶90%以上销往杭州,自2001年“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获批后,缙云县扁形名茶销往杭州的比例逐渐下降。在产品销售方面,除去地方茶叶龙头企业以品牌茶直接销售外,绝大多数产品主要通过缙云茶叶市场、松阳茶叶市场和杭州市场三大茶市场销往上海、北京、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市。

二、缙云县扁形茶今后发展思路

缙云县的扁形茶生产有历史、有人才、有技术、有产量、有知名度,是名副其实扁形茶生产县。缙云县扁形茶在手工炒制时期曾有很高的知名度,产销两旺。由于2001年浙江省“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获批,缙云县扁形茶不能称龙井茶;加之智能自动炒茶机的发展,各地扁形茶产量快速增加,都对缙云县扁形茶产销造成很大的冲击。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缙云县扁形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谈几点想法。

1.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提升缙云县扁形茶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缙云县扁形茶生产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采摘粗放,采摘的鲜叶普遍存在带蒂、鱼叶和鳞片,尤其是前期高档茶,严重影响缙云县扁形茶的质量和声誉。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加大采摘技术培训,开展采摘比赛等改进茶农的采摘习惯,提高鲜叶采摘质量把缙云县的扁型茶做精做细,从而提升缙云县扁形茶市场竞争力。

2.转变营销方式,提高缙云县扁形茶的经济效益

目前缙云县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通过市场出售鲜叶或干茶给收购商。在收购市场上茶叶质量的好差在价格上没有体现足够的差距,造成茶农没有充分重视茶叶质量的提升。这也是造成鲜叶采摘质量迟迟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快培育新型茶业经营主体,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逐步转变营销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充分体现出“好茶有好价”,推动缙云县扁形茶的良性发展。

3.加大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仙都笋峰茶品牌的知名度

近几年,缙云县的扁形茶遭受各地扁形茶快速增长的冲击,加上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缙云县仙都笋峰茶品牌的影响力不大,茶叶价格、销路受到很大的影响。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仙都笋峰茶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力度,组织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各类茶博会、农博会;鼓励企业开设品牌店,开展采摘炒制体验,发展茶旅融合等。企业、合作社要加强茶园科学管理,提高鲜叶采摘质量,提升炒制技术水平,确保缙云县扁形茶的质量。逐步提高缙云县仙都笋峰茶品牌知名度,拓宽市场销路。

4.加快新型主体培育,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标杆引领

目前缙云县的茶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自主品牌营销的主要为缙云黄茶、缙云红茶,扁形绿茶(仙都笋峰茶)主要还是通过市场销售。要加强对茶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技术、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新型的茶业经营主体。引导企业培育企业产品品牌,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诚信意识、质量安全意识。通过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模式推动缙云县扁形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同时开展新型的营销方式,使企业做强做大,为缙云县的扁形茶发展起到标杆引领作用。

5.厘清与龙井茶渊源关系,力争尽早纳入“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

缙云县扁形茶发展与龙井茶历史息息相关。从水系地域来讲,缙云县地处诸暨—丽水—寿宁山脉断裂带的中段,其中新建镇、新碧街道、七里乡、东方镇等七个乡镇的绝大部分水流为钱塘江支流源头,故缙云扁形名茶产区与“钱塘龙井”茶产区同脉同源,其中壶镇镇、前路乡、三溪乡与“越州龙井”茶产区磐安、东阳相邻,同属括苍山脉,更关键的是与茶叶品质形成密切相关的相对湿度、年平均降雨量、日照时间等等气候环境条件,缙云茶区与龙井茶区几乎相同。从炒制工艺来讲,缙云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得到省农业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大力支持,缙云扁形名茶炒制手法均出自“西湖龙井”,属同师同工艺,炒制的“仙都笋峰茶”产品与“龙井茶”属于“同形同质不同名”,产品质量与龙井茶相媲美,得到了业界特别是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为此,极有必要厘清缙云扁形茶产地、加工技艺、产品特征与消费市场等与龙井茶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力争尽早加入“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以进一步推动缙云县扁形名优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仙都缙云缙云县
人间仙都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50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5:08
仙都美照
文化交流(2019年10期)2019-11-22 10:41:21
海上仙都
宝藏(2019年7期)2019-07-29 09:32:32
First Man
TAOBAO TOWN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nown and Her Roots in Rural Jinyun
文化交流(2016年10期)2016-10-27 03:10:44
丽水风物志
缙云:不是相遇而是久别重逢
缙云县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