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有熔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体艺2+1”背景成为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艺2+1”活动融入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能丰富课堂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 理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B-0083-01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理念
在“体艺2+1”背景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体育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理念。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在“体艺2+1”背景下的体育教学需要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给予充分的考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体艺2+1”活动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认识程度,还能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身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学校以及家长都需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体艺2+1”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在“体艺2+1”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对教学理念进行优化,重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体育教师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尊重。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整合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等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理的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适当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指导,将体育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强化组织管理,合理选择项目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艺2+1”活动,需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组织管理进行强化,结合体育教学、“体艺2+1”活动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体育教师需要将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艺2+1”活动相结合,从而设计优秀的教学方案,并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进度。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学校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对“体艺2+1”活动实施给予保证,协调好教学中各个环节,从而确保“体艺2+1”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如果学校对于一些体育活动的要求无法满足,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活动中的一项作为传统项目开展,而另一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想要使“体艺2+1”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符,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项目,就需要确保小学体育教学项目的多元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分组教学,根据体育项目的不同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在各自喜爱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锻炼,从而使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多样教学方法,提高体育兴趣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体艺2+1”背景下开展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体育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关键就是兴趣,也是学习的前提。体育教师想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就需要让学生对体育互动产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时,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种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使体育活动内容变得情境化,能够活跃体育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体育教师应该重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第二,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教师不仅能够通过多媒体将体育动作以文字、动画以及声音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将“体艺2+1”活动融入体育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善用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结合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运用。此外,体育教师还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对教学设施进行优化。在“体艺2+1”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对教学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时,应该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选择,不仅要将课内的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一些课外的体育技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艺2+1”活动带来的好处。因此,在“体艺2+1”背景下,应该合理开展小学体育教学。
综上所述,在“体艺2+1”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教学理念、强化组织管理, 合理选择体育项目以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等方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国斌,徐敏.浅谈农村村小体育游戏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4).
[2]李燕强.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对于学校体育的意义[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1).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