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昌露
摘要:民族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又是民族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制定的一项特殊的教育政策。由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本身的特点,使其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要使预科教育健康地发展,就必须针对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Abstract: Ethn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thnic minority preparatory course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national education. Minority preparatory course education is a special educational policy formulated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ity preparatory course education itself, it also fa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preparatory course education develop healthily, a series of practica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问题;对策
Key words: minority nationality preparatory course educ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59-03
0 引言
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来看,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边远民族地区的学生难以进入大学之门,少数民族预科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学生能够有较多的机会继续深造。作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和边疆民族地区的巩固都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范围较广,各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使预科教育的管理难于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至今,各民族地区的预科教育仍是各自为阵,部分学校没有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的规定,没有使用规定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民族预科班统编教材,国家没有设置统一的升学考试,这极大限制了预科生跨地区升学,造成预科教育办学效益差的现状;由于预科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经费投人方面要求比普通教育要高,事实却截然相反,这会直接影响到预科教育质量的提高;由于大多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贫困,预科难招老师、留不住老师,这会影响预科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
文章将会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即少数民族学生在参加高校统一招生时,适当降低录取分数,在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的前一年或两年接受的一种的过渡性教育。
1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
1.1 学制方面的特点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分为一年制和两年制。一年制适用于“民考汉”(少数民族考生用汉字参加高考)的学生;两年制适用于“民考民”(少数民族考生使用本民族的文字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章主要探讨“民考汉”这种学制。
1.2 办学模式方面的特点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预科的办学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为学院式,预科生预科阶段的学习和正常阶段的学习都在本校完成,即为自己的学校培养预科生;另一种为基地式,预科生预科阶段的学习在一所学校,正常学习的阶段又在另一所学校,即为其他学校培养预科生。
1.3 预科教育的过渡性
少数民族预科的教育具有两大功能“预”和“补”,这两种功能又决定了预科教育的过渡性,其既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又不同于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既不能管得过严又不能以自学为主。由于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都来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远远要落后与发达地区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家庭经济状况差,无法辅助学生的学习,一些家长仍有读书无用的思想,每当农忙时节便让孩子辍学回家帮忙,农忙过后又会学校读书,这些必然导致预科生的基础偏差。这就要求预科教育必须要补习高中的基础知识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学生的差距,即“补”。作为进入大学之前的准备阶段,预科教育要帮助学生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的过渡,就必须要有为学生进入大学接受专业教育做准备的功能,即“预”。
1.4 预科教育的复杂性
预科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藏族大多信仰藏传佛教、回族和维吾尔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等,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或宗教信仰有抵触的问题,这就要求预科教育必须要因人而异,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另外,预科生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来自同一个族别的学生会使用同一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产生一种较为团结的氛围,如果别人对自己的民族稍有冒犯的话便会“挺身而出”,甚至采取比较极端的手段来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强烈的民族意识很可能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把“个人恩怨”上升为“民族仇恨”。这些就要求预科教育要在在充分尊重的条件下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把学生培养成从基础教育、文化、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合格的“准大学生”,与此同时,重要的的是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培养,特别是要培养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素养。
1.5 预科教育的特殊性
预科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特殊性,两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预科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预科生的学习、生活和预科教育工作等方面。首先,在预科这个大集体中各民族同学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在预科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这一特殊性;其次,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差,在教育过程中要了解这部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理解其与其他民族同学交际能力差的特殊性;第三,预科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但又高矮不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特殊性;第四,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同学对饮食有特殊的要求,办学高校应尊重这分同学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开设相应的清真食堂。
2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但都处于山区或边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从而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和贫困。而这种落后与贫困又致使教育的落后,加之,大多数少数民族家庭对教育不太重视,使得少数民族与汉族接受的教育水平差距扩大化。如不想法补救,差距便会不断增大,形成恶性循环。少数民族预科便为此而生,目前这种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部分预科学校脱离国家的宏观指导,办学效益较差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范围广阔,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60%以上,各民族地区之间的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民族文化千差万别。各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程度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且各自为政。《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规定:“汉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思想政治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使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民族预科班统编教材。”,而部分学校没有使用规定教材,有用自己学校编写的教材的、有用教育部2007年启用的统编教材的,甚至有用1995年版的教材;没有全国统一的升学考试,有的是一个学校自行编写试卷组织考试、有的是几校联考。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预科生的跨地区升学。由此可见预科教育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办学效益的低下。
民族预科教育的办学效益指,“产生满足社会需求的、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办学成果(预科生的培养、科研成果)[1]”,在此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单位成果的投入,以实现人、财、物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承担预科教育的高校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力。
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之不相称的是,对预科教育的管理方面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提高预科教育的办学效益十分必要。从教育投入的角度来讲,投入的人、财、物资源数量越多、质量越高,预科教育的质量就会越好,办学效益也会有所提高。就教育投入这点来讲预科教育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重点高校认为,学校应该向更高端的方向发展,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办研究生学院,而不应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浪费于预科教育;基地式培养方式的基地学校认为,不是给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不会想方设法的办好预科教育,导致学校对预科教育不够重视、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办学效益。
2.2 经费少,办学条件难,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从理论上来讲,由于预科教育具有特殊性、复杂性等特点,经费投入应高于本科教育的经费投入,但在实际上预科教育的经费投入与本科教育投入的经费比相差甚远。而正是由于预科教育所具有的特点使其在高校中得不到重视,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状况,其办学条件也不能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而得到同步的改善,这将直接影响到预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由于预科教育的特点和在高校中的地位,使预科教育的师资队伍的质量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有人认为预科教育的层次较低且复杂不愿从事预科教育的工作,从而很难招到合适的教育工作者;其次,有的院校预科教育的教师的讲课薪酬偏低,并且比其他高等院校教师肩负的责任要重大,导致预科教育的师资队伍人才流失的现象较为普遍;第三,从事预科教育的教师在学术水平、学术研究、论著的写作等方面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晋评职称成了一大难题,这造成了预科教师在职称评定上的不平等。第四,由于预科教育只有给高校输送合格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功能,劳而无功,长期以来福利、待遇得不到改善,严重地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2.3 预科教育中的“预”、“补”之争
预科教育有两大功能“预”和“补”,从理论上来讲,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并非如此,每位老师在教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补高中知识”还是“预大学知识”,由于预科班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造成教学老师在“预”和“补”之间徘徊。如果选择“补”则对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不公平,如选择“预”成绩较差的学生又会学不会,若两者兼顾又“预”又“补”则时间不够用导致既没有补好高中的知识有没有预好大学的知识。最终,只能二选一。
3 对策分析
3.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各族儿女共同的家园,无论是内地还是边疆,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应自觉地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国家的利益和荣誉。一些不明真相的民族群众在分裂势力的操纵下参加了拉萨的“3.14”暴力事件和新疆的“7.5”暴力事件以及昆明发生的“3.1”恐怖袭击事件、“4.30”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案、“5.22”乌鲁木齐爆炸案等一系列爆恐事件,使社会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反思这些事件,除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之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更应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力,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并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而预科阶段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阶段,就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预科教育应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预科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利用重大的纪念日、党团活动等方式开展爱国教育;特别是要抓住少数民族节日的机会,组织有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使爱国教育辐射到每一个学生;开设宗教类讲座,揭开宗教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对于宗教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满足,摆脱对宗教盲目的信仰,树立科学的宗教观。自觉地将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促进祖国的发展与繁荣、捍卫国家的利益与荣誉作为自己的职责。
3.2 紧跟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提高办学效益
各预科办学学校应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规定办学,使用规定的教材,完善办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开设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讲座和编写其他课程教材。
扩大预科招生规模的自主权。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跟不上民族人口的增长和高校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三者之间的不平衡。不同的预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招生规模,以使预科教育、民族人口、高校教育三者的发展相协调。部分高校预科一个班的规模只有十几人,而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人数应在几十人,这会造成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对于这部分高校在成本投入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地扩大招生规模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一些高校预科教育一个班的规模却可达百人,规模过大易造成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的下降,这就违背了预科教育办学的初衷,所以这部分高校或加大师资投入、经费投入,或适当缩小招生规模,以保证预科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3.3 加强财务管理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3.3.1 加强财务管理
预科教育一直存在经费紧缺的问题,在教育经费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增强成本、效益意识,制定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资金的利用率,杜绝资金的浪费和闲置。另外,预科院校可以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来提高办学效益,如接受社会捐赠、银行贷款、个人投资等。
3.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预科招不到教师,难留住教师,教师薪酬低、评职称难、福利待遇得不到改善,人才流失严重,进而影响到预科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①留住教师。
给预科教师提供与普通院校教师相当或更高的薪酬,提高教师的福利,比如安排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每学期参加专业培训、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教师们心情愉快,把预科当成是自己的家。
②恰当地运用双因素理论去激励教师。
“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理论(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与上下级、同事间的关系,监督)和激励理论(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责任)[2]”。保健因素对教师起不到任何的激励作用,但如果保健因素低于一定的水平的话又会引发教师的不满意,所以保健因素应当维持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如尽量满足教师的基本物质需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激励因素是激励教师的关键,当激励因素具备时可以对教师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激励因素不具备时会使教师产生不满情绪,所以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努力工作,如提供培训机会、建立公平的晋升机制等。
③合理地运用奖惩机制。
对优秀教师予以更多的关注,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如在薪资待遇上向优秀教师倾斜,在职称的评定上优先考虑先进教师;对绩效较差的教师予以适当的惩罚,如罚款、批评等;在运用奖惩机制时一定要明确通过奖惩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注意批评的方法,人人都要平等,不能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任何的奖惩都要合情合理,不能过于迷信重奖重惩以免事与愿违。
3.4 解决预科的“预”、“补”两大功能之争
由于预科生生源基础较差,且差距较大,“预”、“补”两大功能之争就只能从源头上来解决了。如分班,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基础相近的学生分成一个班,基础较差的班以“补”为主、以“预”为辅,基础较好的班则以“预”为主、“补”为辅。而当前我国的预科教育教学条件大多不允许分班,这就需要把全国的预科教育当作是一个整体来看,从招生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招生时就考虑到预科教育的这一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基础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4 总结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一项极富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为了能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预科办学学校就要接受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办学效益,加强财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以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青年成才的“金色桥梁”。
参考文献:
[1]刘志鹏,乌丽亚.米吉提,郭志刚.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想[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04).
[2]周三多.管理学[M].五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7.
[3]吐尔德古力·巴扎尔艾力,张小楠,高樱平.浅谈预科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