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虎
摘 要:“XY理论”是行为管理科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在组织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文章从“XY理论”的重要内容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现状,并提出了“XY理论”在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XY理论;高校;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79-03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示范作用,对于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由于动机不端正,思想觉悟低等原因,部分学生入党后对自我放松要求,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作用。另外,重发展、轻教育管理在高校学生党建中普遍存在,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势在必行。“XY理论”作为久负盛誉的行为管理理论,为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一、“XY理论”的主要内容
“XY理论”又称“XY人性假设”,由美国行为学家、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其著作《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首次提出。麦格雷戈对长期流行的管理学观点以及对于人的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疑问,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决定管理人员工作方式最为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的性质及行为的假设。管理者应以被管理者的人性假设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工作。“XY理论”正是围绕人的本性分析人的行为规律和特征,并发掘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工作方式[1]。
传统的管理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认为自私自利是人的本能,凭借主观感性行动追求物质利益和享受的最大化是人的主要目标,麦格雷戈把这种观点称为“X理论”,其人性假设为:大多数人是懒惰的,逃避工作,漠视组织,没有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让别人领导。他们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自相矛盾的,容易受别人影响,容易安于现状,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大多数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会选择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情去做。基于这种人性假设,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式为: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严格的规范进行约束,忽视人的特点和精神需求,把金钱当作主要的激励手段。管理人员运用职权,发号施令,使被管理者服从,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
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中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天性使然,也不是固有不变的,而是由现有的组织性质、管理理念和方法造成的。他认为基于“经济人”假设之上的管理和激励理论抹杀了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带来劳资关系的紧张和生产效率的低下。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建立一个关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新理论,于是他提出了“Y理论”,其人性假设为: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工作是一种满足,员工会自愿去执行。外来的控制和监督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更愿意自我管理和控制。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的要求之间并不矛盾,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不仅会接受职责,还会谋求职责。基于这种人性假设,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式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并参与管理和决策;从外部的工资、提升转变为内在的激励,让其承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可以看出,“X理论”重视规章制度对人的约束,主张实行强有力的管理,以物质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忽视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Y理论”则更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对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转外部约束为内部激励。
二、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现状
“XY理论”从人性假设出发,根据人的特点得出不同的管理约束及激励方法,对于管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既与管理对象——学生党员自身的问题有关,也与教育管理实施者——学校层面的工作缺失有关。
(一)学生党员层面
1.入党动机不纯,功利化明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调整期,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的入党动机变得复杂。部分学生“理性经济人”特征明显,认为在校期间加入党组织可以获得许多优厚的待遇,得到现实的好处。部分学生迫于社会就业压力,将入党作为获得好的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很多家长从学生个人前途和发展考虑,不断向学生灌输加入党组织的重要性。入党动机功利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2.漠视组织生活。组织生活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形式,正如“X理论”所指出的,确有部分学生加入党组织后对组织生活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组织安排的工作能拖就拖,即使完成,质量得不到保证。组织举办的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即使参加,也是被动应付。学生党支部召开会议讨论党员发展本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总有个别党员因各种理由不能出席,有时甚至影响表决,导致会议延期。
3.缺乏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很多高校将是否承担学生干部工作,服务学生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标准,部分学生在加入党组织后不再主动担任学生干部职务,对集体事务置之不理。一些党员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持老好人态度,不能自觉抵制落后思想的侵蚀,对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不闻不问,对于需要帮扶的学生不能及时施以援手。有的学生党员以“成功者”自居,群众基础变差,班级工作不仅不参与,有时还起到负面作用。
4.自控力弱,安于现状。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理应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现实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党员自我要求降低,自我控制力减弱,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走下坡路。有的学生党员认为已经加入党组织,学习成绩无关紧要,专业成绩开始下滑,甚至考试不及格,一些与党员身份不符的不文明现象开始出现,有的党员甚至违反校规校纪,产生恶劣影响。
(二)学校管理层面
1.重发展,轻管理。学生党建工作是包括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养、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在内的系统性工作。各高校对于党员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拥有比较成熟的工作体系,但是党员教育管理往往被忽视。在对于学校基层党组织的考核上,党员发展数量、质量、规范程度是最重要的“硬性”指标,而作为“软”指标,发展后的党员如何继续教育,有效管理却很少提及。另外各高校一般将学生工作的重心放在后进学生的教育管理上,学生党员作为先进分子,可以做到自我教育管理。这种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倾向必然不利于学生党员的持续发展。
2.考核机制不健全,退出机制匮乏。目前,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预备期,大多坚持无重大过错便可正常转正的做法,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对于转正后党员的考核很多学校不够重视,没有开展或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党员发展阶段,竞争异常激烈,对于发展对象的考核尤为重要,入党后这种竞争已不存在,学校和学生党员对考核的意义重视不够;二是考核必然和奖惩挂钩,对于党员的处理是非常严肃且程序复杂的政治工作,各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处理比较谨慎,极少有学生党员受到党内纪律处分,更不用说开除党籍。这种能进不能出的机制,使得学生党员的考核变得更加复杂。
3.管理方式简单,激励形式单一。各高校一般将学生党员作为最可依靠的力量与普通学生区别对待,将学生党员队伍当作先锋队和生力军,管理以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方式为主,学校下达的任务都是“政治任务”,学生党员必须不打折扣地执行。这种方式很少顾及学生的主观感受,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同样,对于学生党员的激励方式也和党员身份密切相关,过多地强调光荣性和使命感,考虑不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太过空泛而无法落到实处。
4.忽视学生党员平台建设。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需要借助运转良好的组织平台,目前各高校一般借助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学生支部本身有着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察,党员材料整理,理论学习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无法承担更多的职能。正如“Y理论”所指出的,“工作是一种满足,在适当条件下人不仅会接受职责,还会谋求职责”。很多学生党员有自我教育管理和在组织中承担责任的需求,学校组织平台的缺乏使得这些党员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三、“XY理论”在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XY理论”对于组织管理的启示包括:对于自私懒惰、不负责任、自控力低的人而言,严格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要给予被管理者一定的自主权,使其实行自我控制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注重内在激励措施,满足被管理者自我实现的需求;要为被管理者创建可以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这些启示对于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帮助,在“XY理论”指导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党员管理与监督机制建设
针对部分学生党员中出现纪律松散、自控力弱、自私懒惰等情况,学校必须建立严格的管控机制,使其在制度的范围内活动。第一是出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将此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依据。第二是完善组织和人员保障,建立包括组织员、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党支部书记在内的党员管理责任主体。责任主体要及时掌握所联系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建立学生党员问题倒追制度,将每个学生党员出现的问题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第三是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管理。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支部成员加强对党员课堂出勤、宿舍纪律、校园文明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处理并公示。第四是强化后续教育制度,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第五是要完善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度。学生党员要定期接受师生的民主评议,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近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第六是为了增强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学生党员挂牌制度。在宿舍楼公示学生党员宿舍信息,党员在公开场合要佩戴党徽,在考场上设立党员诚信考试座位等,使他们时刻明确自己的党员身份,主动接受监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
另外,要探索学生党员的退出机制,突破预备考察阶段走形式的现状,对于表现不好的党员,果断延长预备期。转正后明显表现下滑的党员要坚持激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做出处理。
(二)管理人性化,根据学生党员不同特点开展工作
高校人才培养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当前大学生党员多为“95后”,他们成长于经济社会快速变革的时代,其思想、价值取向、行为、个性、心理需求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需求是产生行为的动机,“Y理论”认为,了解并为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可以激励他们主动接受职责,实现自我管理,完成组织任务。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者,要了解工作对象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首先,要建立组织发展联系人和学生党员定期谈话制度,了解他们的需求;建立党建导师制度,党员教师根据其专业优势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其次,在大学生生涯设计工作中,将学生党员的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作为独立的工作进行开展,其标准和要求要高于普通学生。最后,尽可能满足学生党员的具体需求,如想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党员,为其安排学生干部职务;家庭贫困的党员,为其安排勤工助学岗位;专业成绩突出的党员,使其与学生分享学习经验等。
(三)创建学生党员工作组织
1.建立学生党员工作中心。一直以来,党支部是学生党员工作开展的载体,支部本身事务性工作较多,承载能力有限,制约了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构建学生党员工作中心,与党支部协同开展工作,为学生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党员工作中心的职能部门由秘书部、纪检部、组织部、宣传部和保障部构成,中心设主任职位,统筹全局工作。中心干部由党员担任,干事由预备党员及考察对象担任。秘书部负责各支部组织的文字材料整理;纪检部负责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行为管理和考核;组织部负责工作中心及各支部活动的组织;宣传部负责日常教育及宣传报道;保障部负责站内工作开展的后勤保障。
建立党员工作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党员提供了更多的学生干部锻炼职位;学生党员独立开展工作,直接参与决策管理,权力下放,增强活力;工作中心有效统筹各支部的工作,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学生党员直接参与监督考核,有助于其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此外,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也是党员工作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党组织对于他们的管理和考核,也有利于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2.组建学生党员班主任队伍。为了加强对大一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各班班主任,建立党员班主任队伍。党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不同,对于学生来讲,以“教师”的身份负责一个班级的管理,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所带来的荣誉感和自我实现是其他岗位不能比的,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党员的工作热情,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外,还可以采取以党建带团建、学生党员联系低年级宿舍、建立校内党员服务点和校外党员实践基地等方式,为党员作用发挥创建更多的平台。
(四)重视内部成就激励机制建设
“Y理论”指出,从外部的工资、提升转变为内在的激励,让其承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满足被管理者自我实现的需要。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最有效的激励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管理理论也告诉我们,成就感来源于人们对所取得的工作绩效的一种内在心理体验[3]。
从内部激励角度而言,第一是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为其实现价值创造条件;第二是教育管理方式要从强制命令型转为指导帮助型,对于具有自我教育管理意识的学生党员来说,过多的硬性命令会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学校教育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听取学生党员的意见反馈,了解他们的接受程度和内心感受;四是对各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要及时表彰并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宣传,提升党员的成就感;五是学校政策制定或开展决策时建立学生党员问询机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突出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六是学校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和家长及时沟通,特别是将学生党员的良好表现告诉家长,使他们在家长和亲友中得到更多的认同,以起到激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馨霆.浅谈麦格雷戈“XY”理论思想[J].学理论,2014,(6).
[2]于克谦.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与解决对策[J].沈阳师
范大学学报,2009,(6).
[3]王平风.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研究
[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