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湧现有许多革命烈士之家,上至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下至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他们都是一家人或一个家族参加革命,一家中出现多个革命者或烈士是普遍现象,一门忠烈也是司空见惯的。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而彭湃的母亲周凤老人也为革命献出三个儿子,三个媳妇和她自己。靠“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一家出了一百多位烈士,加上族亲中的烈士多达两三千位。这样的英烈之门已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中记录在案。然而,还有千千万万朴素的农民、工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生命及家族中亲人的生命,在国家和地方史誌中鲜有记载,今天,对於这样的英烈之家,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潮中,深入挖掘这些鲜为人知为国捐躯的历史英烈事蹟,这些具有红色基因的“英烈之家”已形成中华民族近代“忠烈文化”。红色基因的“忠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在长期革命斗爭中铸成的光荣传统,是世界上极为珍贵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教育、勉励一代又一代。
澳门海陆丰同乡会会长吳利勳家族,就是这样的“英烈之家”、“忠烈文化”家族之一。在人民解放事业中出现六位革命志士,其中一位为国捐躯。
吳年棠:革命先行者
根据《吳氏家谱》记载,吳氏家族从明朝末年於海丰县田墘镇石岗围村重创基业,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吳利勳会长的祖父吳年棠1876年出生,从小时候就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掠夺资源、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在幼小的吳年棠心中种下了反抗的种子。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彭湃在海丰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吳年棠曾经读过几年书,在农民中也算是识文断字之辈,因此,积极参加由彭湃组织的社会主义研究会,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他开阔视野,从此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从思想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1922年彭湃成立了农会组织,史上被称为“六人农会”在海陆丰诞生,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拉开了序幕。农会的宗旨是:为农民的利益和农民的解放而斗爭。不到3个月农会发展到500多人,这就是当时海陆丰的“赤山农会”。吳年棠加入了农会组织,积极参加农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並向农会捐献钱款和物品。农民运动很快蔓延到广东省多个地方,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1923年农历七月初五,海陆丰农会遭到地方反动势力的镇压,农会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吳年棠等政治可靠,受彭湃信任的少数农会会员,便不顾个人安危,秘密掩护彭湃离开了海丰,为以後的农民运动保存了永不熄灭的火种。
1925年,彭湃随周恩来回到了海丰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海丰支部,又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吳年棠主动参加了农民自卫军。在海丰的三次武装起义,吳年棠均参与其中並为武装起义捐献钱物。
1927年11月21日以农民为主的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同时标誌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形成。
“大革命”失败後,国民党反动派攻佔了海丰县,开始抓捕彭湃及与他有密切关係的农会群众。吳年棠是他们重点抓捕对象,国民党军队进村第一家去的就是吳年棠的家,在当地群众的保护下几次都藏到山中,躲过追杀。这些匪兵抓不到人就在吳家翻箱倒柜搜到一些钱财之後方离去。
据吳利勳口述,其爷爷回忆:1928年,国民党匪兵第一次到吳家抓吳年棠时,非常突然,外面打门声一阵紧接一阵,吳母急中生智,一手抱着幼小的吳丰淦,一手拉来梯子,架到後屋的围墙上,吳年棠越墙逃跑,躲过一劫。
年轻的吳年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参与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出了一份力,为农民革命运动做出了贡献。至今,彭湃的後代还与吳利勳先生保持往来。
吳年棠育有5男5女共10个子女,其中1女4子参加革命队伍,1人壮烈牺牲。是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他的子女们。
吳格:粉枪队裡的巾帼英雄
吳格,吳年棠的大女儿,1910年出生,从她记事起就面临着一个崭新的世界,受到史无前例的农民革命运动的熏陶,青少年时期就置身於有“小莫斯科”之称的海丰,大家在此艰苦奋斗,生活平稳安宁。
1922年7月,彭湃组织成立了第一个农会组织。加入农会的会员达两万户共计10万多人,其中一半是妇女。彭湃宣传妇女解放,发动妇女参加乡村农会组织的妇女会。1925年6月,海丰妇女解放协会成立,不到一年,已有女会员1800餘人。吳格成为女会员之一。妇协发动妇女加入农会、参加反土豪劣绅减租斗爭,吳格加入这一斗爭之中。
1926年,她参加了海丰7万人举行的“苏俄革命九周年庆祝大会”,高呼“十月革命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随着遊行队伍,由马克思路到十字街,又由中山路遊到列宁路,从中接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熏陶,为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927年,海丰农军在红二师(南昌起义军改编)的配合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成功。在海丰县三次武装起义斗爭中,吳格参加了赖月婵指挥赤坑妇女粉枪队,在可塘镇、田墘镇等地的活动,她们要完成侦察敌军,为红军主力部队提供情报等任务,做了大量的工作。
海丰赤坑妇女粉枪队是该苏维埃政权最早的娘子军,现有的资料很少,现在只能在海丰红宫红场馆内悬挂的一幅照片,看到她们庆祝海丰建立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列队的英姿。在当时,海丰县妇女粉枪队轰动了海陆丰地区。
她在海丰参加当时的歌詠队、集益读书会、巡逻、放哨,打探敌情,聆听革命者演讲,不断接受革命道理的熏陶。党的先进思想时刻在引导她,她的命运也与党紧密联繫在一起。她加入了青抗会、妇女会,白天宣传抗日,晚上下乡演戏,因工作突出,被推选为妇救会主任,解放後,被选为海丰县第一届政协委员。
吳丰正:作战勇敢,功勳卓著
吳利勳的大伯父吳丰正,出生於1914年5月。1927年,14岁的他受父亲的影响加入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和起义中,並加入了共青团。“大革命”失败後,吳家被国民党及当地豪绅追杀,吳丰正逃亡香港、惠州、广州等地,後被海丰县政府抓获,关进监狱两个多月,受尽严刑拷打,其父母靠典卖田地将其救出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爭,抗日战爭全面爆发。面对国破家亡,民族危难之际,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1938年12月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遊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吳年棠老人送大儿子吳丰正、二儿子吳丰宇、三儿子吳丰静和吳丰淦等四子加入抗日部队。兄弟四人在抗战初期的抗日遊击队中先後参与对日军作战30多次。1940年9月,广东境内的抗日武装统一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遊击总队。
1941年6月吳家兄弟参加在林平、曾生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遊击总队的“白花洞战役”。此役,击毙包括大队长长濑在内的日、伪军50多人。
1941年12月,日军攻佔香港。林平、曾生按周恩来指示,经过半年的对日战斗和营救工作,救出了包括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胡绳等在香港的各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及文化人士800多人,此外还有英、美、印(度)籍的国际友人近百人,还接应护送了港澳2000多名想到中国内地参加抗日战爭的青年学生,万名港九同胞、侨商、侨眷回到内地,史称“省港大营救”。这次营救行动在国内外造成很大影响,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些行动中,吳家兄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特别是吳丰正作战英勇,在营救工作中能力突出,被上级领导任命为独立中队队长。
1943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遊击总队的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遊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为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林平任政治委员,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此时这支抗日的队伍已经发展到3500多人。吳家兄弟皆是“东江纵队”中的一员。
1944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反法西斯战场上,盟军和苏军节节胜利;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失利,希望扭转局势的日军为加强太平洋战场的防御力量,企图以中国大陆作为基地,实施打通从东北到广东、南宁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的战略计划。此时,广东的抗日战爭进入关键时期,海陆丰沿海形成了其中的重要战场。东江纵队为加强对日军作战,决定以海陆丰地区的原来独立大队为主力,组成第六支队,简称“六支”。
遵照东江纵队党委指示,时任独立中队队长的吳丰正带领其部队与其他部队配合,成功完成开辟罗浮山抗日根据地的任务。1945年5月,广东省临委会和“东江纵队”领导机关进入罗浮山根据地,直到抗战结束。
抗日战爭胜利後,解放战爭爆发。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後,海陆丰陷入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他们对海陆丰人民横徵暴敛,海丰的共产党同时遭到迫害。吳丰正等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香港长洲,担任香港海陆丰地下党组织的交通员。他协助上级改组了“海陆丰旅港同胞互助社”,将此建成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站,又先後成立了“海流”等党的外围组织。在香港,吳丰正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为前线战斗筹措大量的医药和物资。吳丰正为人民解放战爭的胜利,为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2004年9月9日吳丰正先生於香港辞世,享寿积闰94年。
吳丰宇:30岁壮烈牺牲
吳年棠的二儿子吳丰宇,生於1918年,少年时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並参与对敌斗爭。抗日战爭时期与大哥吳丰正等胞兄弟加入抗日遊击队,战斗中机智勇敢,奋勇杀敌,屡建功勳,被任命东江纵队某大队任领导职务,每次执行任务都身先士卒。解放战爭初期,被任命中共惠州地区组织部部长,与在香港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站“海陆丰旅港同胞互助社”交通员、大哥吳丰正保持单线联繫,多次将“交通站”筹集到的物资护送到广东革命根据地。1948年,他在护送医药物资去惠州途中遭遇国民党168师的伏击,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30岁。1957年被广东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吳利勳先生等後辈被列为革命烈士後代。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吳丰宇同志补发烈士证书,追认为“革命烈士”。
吳丰静:誓言战死沙场
吳丰静,吳年棠的三儿子,与大哥一起参加抗日战爭。1943年海陆丰沦陷,日本鬼子在此处烧杀姦淫,无恶不作,依仗武器的优势,追杀中国抵抗力量。吳丰静等人的部队,对日本鬼子实施夜战,机动灵活地与敌人周旋,多次在战斗中立下了战功,受到上级的嘉奖。抗日战爭後,退役回乡,然而,因参加了共产党的队伍,又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陷害与追杀,他为求生存,不得已重新拿起武器,参加战斗,加入“海陆丰人民自卫队”。
在国民党的大规模“清剿”广东人民武装力量的战斗中,吳丰静冲在最前面,在战斗中表现英勇,被提升为某部排长。1948年11月的一次反“清剿”战斗中,他所在的人民武装部队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取得胜利,以宋子文为代表的“清剿”广东人民武装的阴谋被粉碎。解放区的人民为庆祝胜利,演大戏慰劳部队指战员。十分疲惫的吳丰静在看戏中进入梦乡,突然一声枪响惊醒了他,原来他的手枪不慎走火,子弹打在石头上弹起击中一个7、8岁小孩,不治身亡。吳丰静受到部队批评和制裁,但並没有取消他参加战斗的资格。
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於1949年元旦在惠东安墩宣佈成立,任命林平为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建东江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海陆丰人民武装整编在东江第一支队第五团、第六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方部队。吳丰静被编入在第六团。
在解放海陆丰的战斗中,吳丰静为弥补自己的过失更加英勇,连续作战,在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誓言战死在沙场。然而,在抗日战爭和解放战爭几百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他大伤没有,小伤常在,並不影响战斗,而且还立下了卓越的功勳。1949年11月24日,东江第一支队第五团、第六团解放海陆丰两县全境。
1951年在“镇反”的运动中,吳丰静因误伤过平民被拘捕,当局凖备依反革命罪将他枪毙。这时海陆丰参加革命的上百名老幹部、老同志出面担保,力数吳丰静的功绩,使其免遭一劫。吳丰静2005年3月25日去世,享年80岁。
吳丰淦:“小鬼善战”
吳丰淦,吳利勳的父亲,生於1927年,家中排行老九,是吳氏十兄弟姐妹唯一健在之人。吳丰淦出生时正赶上国民党反动派对吳家的追杀,在襁褓中随父母颠沛流离。在其不满周岁时又一次遭遇追杀,逃难中的父母亲不小心将他遗落在地瓜地的垄沟中,被地瓜叶子盖住。第二天国民党匪兵撤走後,家人开始到处寻找,在地瓜的叶藤下找到了满身爬满蚂蚁的小生命,此时吳丰淦已是奄奄一息。
1927年,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惨遭杀害。这一年,海丰县举行了第一次武装起义。吳丰淦少年时期,在父兄的影响下,他对共产党为解放劳苦大众而流血牺牲产生了由衷的敬佩,自觉加入到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中,铸就了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十二岁拜捷胜镇陈惠明师傅学习福建南少林青塘拳。十五岁在哥哥的带领下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十六岁参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东江纵队,成为一名交通员。由於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功,且聪明智勇,胆大心细,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在东江纵队中如他这样的少年很多,但被称为“小鬼善战”的吳丰淦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嘉奖次数也最多。
一次,在行军途中路过一个小村庄,已是残垣断壁,整个村子变成焦土,没有一点声息,吳丰淦问部队领导:该处为何变成这样。领导说,因为这个村子的村民在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非常团结,保护了共产党员李劳工同志,後来,李劳工(李劳工,海丰县人,1925年出任海丰县农民自卫军训练所所长,其子李政与吳丰淦是老战友)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在田墘镇杀害,为了报复村民,竟将这个村子的所有房屋焚烧罄尽。面对国民党不抗战,卻杀害共产党的情景,吳丰淦及其战友心中激起了满腔仇恨。
抗日战爭胜利後,他随着东江纵队的战士一起退役。但在解放战爭中,做生意养家糊口的他不满国民党製造内战,屠杀共产党人,多次拿出个人财产资助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
解放後,吳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吳丰静和吳丰淦被绑在吳家祠堂石柱六、七天,财产包括房屋被褥,全部被充公。1957年,吳丰淦忍受不了这种残酷的斗爭,隻身逃亡香港。在大哥吳丰正的帮助下,加入了海陆丰旅港同胞互助会,这是一个由原东江纵队海陆丰退役老兵组成的,在香港合法登记的进步社团组织,设在香港湾仔永胜街18号二楼。1947年,一群旅居香港、曾经参加东江抗日队伍的青年志士,又组织了“海流业餘联谊社”。这两个社团组织,是中共香港海陆丰机关(中共海陆丰同胞港九特别支部)的外围组织。
1962年,在彭湃母亲周凤老人的担保下,吳家举家迁往香港定居。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各种势力的斗爭十分复杂,吳丰淦在其兄吳丰正的领导下,放棄前嫌,积极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组织内地急需物资与药品,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发往祖国。1965年香港发生多起劳资纠纷,工潮此起彼伏,反剥削的声浪越来越高,海陆丰旅港同胞互助会支持工潮运动,他们的爱国行为引起了港英当局的警觉。有一天,一群英国警察突然包围了海陆丰旅港同胞互助会的会址,室内只有吳丰淦,警察指着吳丰淦说:你是共产党吗?吳丰淦理直气壮地回答:是!我是爱国的!警察出示了“搜查证”在屋裡翻了一阵子,没有搜到什麽证据,灰溜溜地走了。之後利用权力疯狂地打压吳丰淦所在的社团组织。为了适应新的斗爭形势,海陆丰旅港同胞互助会更名“互助健身学院”,进行了重新登记註册,仍为香港的一个合法的社团组织,吳丰淦任院长,直到香港回归祖国。如今,吳丰淦虽然年界九旬,仍然为爱国爱港,港人治港努力工作着。这就是根深蒂固的红色基因,主宰着这一代人的灵魂,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热爱祖国的初衷始终不变。
正是这个红色基因的主导,1965年,在当时中共澳门领导人柯正平领导下,成立了澳门“海陆丰同乡会”,吳利勳於1973年加入同乡会任理事、理事长。1989年,吳利勳被同乡会理监事推选担任第三届会长至今,把“爱国爱乡”的革命传统接力棒交到革命後代手中,让红色基因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改革开放後党和国家的政策发生很大的变化,吳丰淦得以重回故乡。他深情地说:“虽在澳门和香港的事业均取了一些成就,但不忘家乡建设。不是自己很富有,而是有一份心。”他是这麽说,也是这麽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吳丰淦先生与儿子吳利翰、吳利勳一起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及对汕尾市政府、城区政府与香港、澳门侨胞的联繫和商务工作而均发挥桥樑作用和应有的贡献。
後 记
吳家几代人的经历,是中国“英烈文化”“忠烈之家”的具体体现,也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典型代表之一。
“忠烈之家”,之所以容易产生忠心报国的後代,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所具有的忠烈之魂。他们不是伟人的家族,也非名门後代;他们没有鼓噪天下的名声,没有铭刻青史的功勳,更没有殷实丰厚的财产。但他们的亲人为国捐躯是因为他们血管裡流淌着报国的血,骨子裡铸成民族的根。国难当头,送子参军、送郎杀敌,尽了“匹夫之责”。他们的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家园、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文化精髓。他们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他们将红色基因的“英烈文化”汇入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
一个不崇拜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弘扬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民族必然要被消亡。带有红色基因的“忠烈之家”,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精英阶层、是共和国的铁背脊樑!
参考资料:
1·寻找澳门的故事
2·《专题栏目》海陆丰农民运动始末
3·周恩来等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前指领导人陆丰安全脱险记
4·彭湃 ·百度百科
5·名垂千古——东纵海陆丰烈士榜
6·华南敌後抗日劲旅,“东纵”战绩彪炳史册
7·林平·生平经历
8·东纵六支独立中队——东进纪行。马毓英同志回忆
9·海陆丰三年解放战爭回顾 ·庄岐洲
10·解放前後的陈平与海陆丰社团组织
11·彭家女将为革命奉献一生
12·缪振业、吳美珍伉俪的回忆
13·《彭湃》开拍发佈会,彭湃之子彭士禄的贺信
14·《拳拳赤子,武坛宿将》——记吳丰淦先生
15·《香港海丰商会》吳丰正逝世讣告
16·《东岸》2016年2期
17·《汕尾文史》21辑
18·《同舟共进》2016·03《那些少为人知的史事》
19·吳利勳先生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