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文化归途,始于匠心之悦

2017-01-11 17:00六月
南都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水井坊酿酒匠心

六月

“我是梁冬,梁某人”,多数人认识他,大概始于凤凰卫视中,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其后,他出走凤凰卫视,在微博大V、互联网企业副总裁、中医文化推广者、作家几个身份之间几轮切换,游走在现代与传统、严肃与娱乐、理性与感性中。

走了一大圈之后,他定了下来,选了“中国文化传播者梁冬”这个身份。在正安文化北京学院里,梁冬有一门开了好几年的课:太安精英青年私塾课。

在这里,梁冬既不是名人,也不是董事长,只是一个和学生们静静分享《庄子》《墨子》《长短经》《世说新语》等经典书目的师者。他喜欢讲《庄子》,这是他每期私塾课的开篇之作,“借由《庄子》去讲心灵的回归,帮助我们获得在俗世当中的逍遥自在,随时随地让自己变成一个达观的人。”

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梁冬也时常关注传统文化复兴的活动。在2016年中秋前夕,身为半个四川人的他,回了一趟成都故里,参加了由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主办的登“悦”计划活动——这场活动是利用种种诗词填写、趣味互动体验,唤起大家对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关注。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梁冬与更多人分享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是尊重生命、享受生命的文化,就像古人弹琴时以琴的震动来怡情理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藏有中国人的未来,并且这个未来随着文化的传播已经显现开来。“前些年大家把传统文化当便签贴在脸上,现在有越来越多人把传统文化变成自己的生活。”

梁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忱,并非凭空而来。他曾不止一次提起大相国寺里的千手观音佛像:一个工匠,穷尽58年的气力,把一棵树雕成杰作:每只手的动作都不一样,千手千颜。这尊佛像给他的感触特别深。他发现,古代人更能在长时间的专注中,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平凡中的坚守是最让人动容的。“我们看到很多伟大的石刻艺术,他们就凭着股坚韧的劲头在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一件事情。”

让梁冬感动的,还有中国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玉雕牙刻、汴绣、书法、酿造等等,“年画,很小的字慢慢刻,刻得一丝不苟,四种颜色四个版一模一样,全部是纯手工。你会发现匠人刻了一天,他是在享受那个专注的过程。”

此番成都之行,梁冬还专程参观了水井坊博物馆。酒气氤氲中,水井坊的酿酒师傅们抓起一撮窖泥细嗅,感受其中岁月变迁的痕迹,让它们发酵出美妙的酒香。600多年来,酿酒大师们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恪守初心,精益求精,追求更高的境界。

水井街酒坊,起源于元末明初,也同样在600多年光阴中坚持古法酿造,从未间断生产。体察到中国传统手工艺人在手艺里的沉浸、专注和匠心。这样专注愉悦的酿酒过程,也感染到梁冬,他一再感叹匠心,就是专注、就是极致。

水井坊延续了古法酿酒的技艺,希望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小酌,寻求心灵绿洲、回归最本质最单纯的愉悦。这一点,亦与梁冬的感触不谋而合,崇尚庄子之道的他,更期待白酒功能性弱化,让饮酒更多地遵从个人志趣和内心情感。

因此,梁冬笑谈,“水井坊不愧是我们四川的酒商,作为半个四川人,我很欣赏。”在梁冬看来,水井坊登“悦”计划在传扬传统文化之雅趣时,融入了更多现代化的手法和审美情趣,让当代人更直接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人的喜悦,让文化之美、匠心之悦、饮宴之趣深入人心。

传播中国文化、传递匠心之悦,路漫漫其修远兮,梁冬和水井坊,都不曾停下脚步。

Q&A

您一直说您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那么您所学的最深领悟是什么呢?

梁冬:这话很大,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让传统文化断代。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历史和声音,所谓的“仁者寿”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城市,比如成都,拥有两千多年历史,一直方圆那么大,它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同样做酒也是。这么多年来一直酿酒,受到无数最挑剔的批评,监督,能活下来,它一定是有它道理的。

但现代社会发展飞快,传统文化的保留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吧?

梁冬:快,是正常的,年轻时我们总是反叛长辈,到长大后才发现长辈们说的话是对的。现在移动互联网,VR技术等等很新的东西都发展起来,尽管形式很多,但它的内核始终在那里。其实我们不是拒绝时代的变化,但要意识到变化是有根的。而一个好的品牌,知道什么应该坚持不变。我很认同一个观点,就是时间是检验一个品牌很重要的标准。

在您看来,中国白酒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怎样的地位?

梁冬:我希望大家不喝酒的也去了解酿酒,了解一下微生物如何生长。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也是微生物的组合体。所谓“身土不二”,其实是有着某种遥相呼应,再喝酒的时候,会有种来自于肠胃深处的熟悉感。

酒是从土壤各种菌,水中来的,和身体一样,也是这样形成的。白酒就跟中国其他的东西,茶,书法,有一样的特征,我们和自然界之间有生命的连接。

我在体会水井坊的酒的时候,感受到了水井坊对白酒的虔诚,听了酿酒师的讲解,我能感觉到他对这个酒的爱。我评价一个东西的标准,就是他对这个事物的热爱。我觉得水井坊对于自己的产品非常自豪。

您刚提到 “不管是否喝酒,都要关注酿酒工艺”,那您是如何看待匠心的?

梁冬:匠,这个词很有意思。在《论语》中,第一句话叫“学而时习之”,就是把熟悉的事情反复做。我们以前老是觉得要进一步的推演,其实这样是没办法进步的。在反复做的过程当中,天地自然会为它注入生命。酿酒这个事情,反复做,就能酿出一口好酒。不用刻意去推演,简单事情反复做,产生的变化是超乎想象的。

Q5:您是怎么看“悦于形,匠于心”这个品牌标语的?

梁冬:口,也就是我们的嘴,说出来的和心里想的应该是一起的。也就是你的表达和内心的感受是否一致。匠,这个词,其实这是中国每一个行业都必须要有的精神,要打磨,要传承。有一段时间我们提“匠”提得少了,现在我们重拾这个精神是非常好的。这个“悦于形,匠于心”的品牌标语非常打动人啊,只能说“商人有文化,世界很可怕”啊。

对传统技艺的现代化改变,您怎么看?

梁冬:其实你会发现,历史没有那么容易被超越颠覆。比如说一个广州人,只要在小时候吃过银记肠粉,以后到了他九十多岁的时候吃,那个肠粉还是那个样子。对于传统文化,我觉得他们能活下来自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好东西都会有生命力。

但现在很多传统技艺都面临着失传,您保持乐观吗?

梁冬:其实呢有很多人,他们的儿子不爱做,但孙子却爱做。都是孙子在说爷爷怎么样厉害,相隔只是区区几十年的时间,其实不用担心。

因为爸爸通常对儿子比较粗暴,很急迫但不够智慧,会有强迫的感觉,有对抗性,一定程度会损害它的传承。但真正牛的爷爷,会有大家风范,在孙子面前展现魅力,孙子能感受到,但又没有压力,因此会有很好的感受。所以我觉得不用担心,就像昆曲,现在又火了,南音也火回来了。

以往摄影出现时,人们担心绘画会消失,而孙郡将国画与摄影结合的创新,你觉得会逐渐影响一个艺术门类吗?

梁冬:传统文化继承的秘密是海纳百川,再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发展下去。以前能感动别人的,一百年后还是可以。就像母爱一样,不论多久还是能感动人。以前一度在广州,有人把玻璃镶嵌在青砖上成为了民国时期独特的东西。

而成都也把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融合。这种成长本身是不断创造生命力的过程,一直都是单细胞的复制的话,也没有意思。现在中国几乎在很多领域的产业都在形成世界性的竞争力,创新的背后有不变的东西在。

水井坊其实也是不断创新,除了传承历史悠久的酿酒文化,还推出了以竹炭萃取工艺制作的菁萃系列。

梁冬:对,中华文明延绵不绝,是因为在很早的时候开始纳入其他新的东西,有转化力,把其他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秘密是不断革新。

猜你喜欢
水井坊酿酒匠心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酿酒葡萄获丰收
青稞酿酒
老艺人的匠心
欲与五粮液比肩 水井坊急寻出路的底牌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酿酒忘米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