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伟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07)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协会影响因素研究
——以福州市大学城为例
柯 伟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0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通过SPSS 19.0软件对以随机发放问卷形式得到的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因素可分为学生自身和外部因素两类,其中,学生自身的兴趣为主要因素,外界因素则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修正.
大学生;课外体育协会;因素
大学的体育课程相对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授课方式特殊,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同时具有课时少、课程选报自由、学生自由度高等特点,难以满足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及对于参与运动所需技能的需求,而大学校园中的各种课外体育协会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如何使课外体育协会在众多的协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增强学生体质的第二课堂,甚至是“终身体育”的桥梁,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通过调查的方式研究影响福州市大学城的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协会的因素.
本文以福州市大学城中的福州大学和江夏学院两所高校的课外体育协会、体育协会的会员及其管理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协会的因素.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向福州大学城的福州大学和江夏学院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第一轮采用开放式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福州大学150份,江夏学院150份.通过对问卷的收集与整理,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协会的主要因素,根据得分选出12个主要因子,整理制定出第二份问卷,即正式问卷.问卷信度采用重测法,用相同问卷在参与过填写问卷的学生中随机选取30名,前后时间间隔为两个星期,相关系数R=0.82.通过相关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共发出调查表1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9份.
正式问卷为封闭式问卷,共发放200份,两所高校各100份.每所高校男、女各50份.问卷当面发放、当面回收,共收回190份,后期剔除无效问卷10份.在此基础上随机对部分教师,协会相关负责人、成员和非课外体育协会成员进行了访谈.
体育活动的频数是反映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其频数的多少,不但能很好地反映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情况,同时也能客观地反映出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2次的占比最高,其次是每周1次,但是基本不锻炼的学生也占17.2%,见表1,而这不利于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也说明,“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表1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调查表
从统计结果来看,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协会的外部因素主要有7个,如表2所示.大学生对运动氛围、场地设备、有偿锻炼等都有自己的看法.为考试准备所占比例最大,可见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协会有很强的目的性.天气情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当时发放问卷的时间正是雨季,大学城的体育场馆、运动设备大部分是露天的,而一些室内场馆,如健身馆、羽毛球馆、武术馆、街舞房等都存在着有偿使用和数量有限等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校内公共运动场所的有偿使用持怀疑态度.
表2 外部影响因素调查表(N=180)
对教练员这个影响因素通过卡方检验,其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0.01,说明大学城区,在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协会的教练员因素上,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教练员的选择比重男生明显低于女生,主要原因在于男生对教练员的要求相对较低.
5个内部主要影响因素如表3.根据统计结果,对运动项目是否有兴趣,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允许,提高自身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是否畅通,以及是否有一定的运动技能都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协会的积极性.内部因素中,“兴趣”占相当大的比重.所以,相关学者提出引进日本“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国外学者对兴趣应用于教学更多的是倾向于基础教育甚至是少儿教育上[1-4].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有无技能”这项指标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可见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
表3 内部影响因素调查表(N=180)
对内部因素中“有无技能”这一影响因素通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双尾检验p<0.01,说明大学城区,在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协会上,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选择比例明显低于男生.通过访谈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男女生参选的运动项目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对于教练员的教学要求不高,但对于运动技能提升要求较高.他们喜欢提高运动技能,但却不喜欢跟教练学习.通过对协会成员和非协会成员的访谈知,在学习运动技能时,男生更关注此项技能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在跟随教练员或教师学习时,怕做不好“丢面子”,再加上有些教练员或教师对技能较差的学生不够耐心,拉大了学生与教练员之间的距离.这就导致部分男学生更愿意“自学成才”.
5.1 结论
影响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可分为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外部因素例如天气、时间、环境等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协会的热情.外部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修正,但是长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模式和认知很不容易改变.学生自身因素则可通过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增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协会的意识.
5.2 建议
(1)大学生应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了解体育的功能,提升对体育的认知,真正认识体育,摒弃“修学分”或是“无奈之举”的观念.同时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现有消费观念,要认识到公共运动场所的有偿使用更能刺激市场经济,推动体育产业发展.(2)学校应加大体育工作管理力度,增强学生对课外体育运动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体育协会的活动.(3)提高体育协会举办活动的频率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参加体育协会的兴趣.(4)体育协会要主动弥补自身不足,完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场地器材,拓宽管理人员的知识面,对内寻求学校支持,协调各部门工作;对外引进专业教练员或主动走出去交流学习,提高会员的技术和技能;积极筹措资金,定时、定期举行校际友谊赛,以增加影响力,促进课外体育协会的良性发展.(5)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都应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当体育运动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习惯时,在高校中的体育协会必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终身体育”也必将成为现实.
[1]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EB/OL].(2011-04-19)[2016-02-22].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1581724/n1581769/1887594.html.
[2]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7.
[3]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C]//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3-45.
[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22.
责任编辑:金 欣
Factors affecting the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s ——A case study of fu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KE Wei
(Department of Comprehensive Teaching, Fu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 survey is done with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in relation to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sports clubs, and SPSS (19.0) is employed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 shows that many factors may influence students in their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 including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external elements.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re the main factor, while external factors can achieve impromptu correction by financial and management methods.
college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 factor
2016-09-10
柯 伟(1980-),男,福建南安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1009-4873(2016)06-0078-03
G8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