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幼儿园非正式科学活动

2017-01-11 11:40蔡春燕
好家长 2016年1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蚯蚓指南

文 蔡春燕

源于生活的幼儿园非正式科学活动

文 蔡春燕

幼儿园非正式科学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正式的科学集体活动课程之外,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自发、自主、自由进行的科学活动的总和。秉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本文尝试将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从固定的科学集体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或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亲历科学探究,获得初步的科学概念。

非正式科学活动 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面简称《指南》)也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幼儿科学教育应该寻求一种贴近幼儿生活的、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的教育。

但当前,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主要还是依靠每周一到两次的正式科学活动,也就是科学集体活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幼儿科学学习的需要。我们尝试在幼儿园开展源于生活的非正式科学活动,在正式的科学集体活动课程之外,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一、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的实践意义

1.有效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其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探究能力都不尽相同。集体科学活动因受其相对统一的活动目标、相对固定的活动内容等制约,很难兼顾到不同发展水平的每一个幼儿。而非正式科学活动,如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索,增加成功机会,提升自信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适宜补充幼儿园正式科学活动

《指南》提出:“幼儿是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科学感性经验的。”非正式科学活动作为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的适宜补充,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二、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的实施要点

1.追随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愿。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如,雨后户外活动时,有幼儿发现小蚯蚓从种植园爬到了水泥地面上,随着瑶瑶的一声惊呼:“呀!有蚯蚓!”孩子们呼啦啦地全围了过去,七嘴八舌交流起来:“蚯蚓走起路来一伸一缩的,真好玩!”“蚯蚓的身上怎么有一个个的环?”“老师,怎么看不见蚯蚓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呀?”……因为是源于幼儿对偶然间发现的蚯蚓产生的浓厚兴趣,所以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关蚯蚓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看看、摸摸、说说,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2.贴近幼儿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蕴含在幼儿对周围具体的物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皮球、轮胎、竹筒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幼儿园非正式科学活动来解决。比如:想知道种植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在户外活动时进行实地调查;想证明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可以在区角里做个小实验进行验证等。贴近幼儿生活的非正式科学活动,能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获得更为广泛的科学经验。

3.适时有效介入

非正式科学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就等于自由活动,教师仍有责任对幼儿活动提供支持。寻求幼儿自主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完美平衡点,适宜介入、有效引导,能够支持幼儿更好地投入科学探究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

4.重视家长参与

《指南》中明确指出,制定《指南》的目的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宣传册,希望帮助家长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了解孩子。可见,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幼儿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父母的陪伴可以随时随机帮助孩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获得科学经验。

三、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尝试在区域活动中、生活活动中、户外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1.区域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科学区、自然角、饲养区都是幼儿开展非正式活动的最佳场所。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丰富的与生活相关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做做小实验,进行自主探索。如:雨天,孩子们对伞面不吸水产生兴趣,我们就投放海绵、泡沫、毛线团、木板、石头、记录单、笔等,供幼儿探索哪些材料能吸水,哪些材料不能吸水;湿衣服晒在太阳底下,一会儿就干了,幼儿对水哪儿去了这一现象感兴趣。我们就投放电吹风、湿抹布、纸盘,供幼儿探索水的蒸发现象;孩子们在自然角观察植物的生长、在饲养角与小动物亲密接触。因为是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由幼儿的内部动机激发的活动,因而更轻松、愉悦,更能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2.生活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幼儿参与和适应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及时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相关科学元素,引导幼儿去感受并主动探索。点心时间,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尝一尝,感知了解桔子的外形特征和酸酸甜甜的味道;盥洗时,引导幼儿观察水的流动,水箱越高,水流越远,冲力越大;午餐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起床时,有幼儿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我们就和幼儿一起探索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我们支持幼儿生活中自发的科学观察活动,有效介入,帮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3.户外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指南》建议:“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幼儿的很多科学探索活动就是在户外活动中进行的。晨间活动时,我们和孩子一起用轮胎、竹梯变出跷跷板玩平衡和杠杆游戏。引导幼儿利用空隙科学原理更好地收纳晨间游戏活动器材;户外散步时,我们和孩子一起体验风吹到身上、太阳照在身上的感觉;发现路边有小蚂蚁,我们就随机开展观察小蚂蚁的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和幼儿一起通过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等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此外,我们还经常和幼儿一起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百花争艳、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雨雪霏霏。我们动员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外出走走,参观公园、动物园。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我们珍视户外活动中的幼儿科学学习活动,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获得科学概念。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总之,非正式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对“身边的科学”产生广泛、持久的兴趣,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幼儿园)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菲利普•贝尔.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M],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蚯蚓指南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害羞”的小蚯蚓
户外活动开始啦
挖蚯蚓
挖蚯蚓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
蚯蚓家的惊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