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伊
(北京警察学院,北京 102202)
恐怖袭击事件个体心理行为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王一伊
(北京警察学院,北京 102202)
运用心理学、系统学相关理论,分析恐怖袭击事件中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因素。基于多主体建模技术构建了个体心理行为模型,研究个体知识、恐慌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效应,其中个体的行为模型模拟了恐怖袭击事件中个体的4种典型行为,即围观行为、收拾物品行为、从众行为和反抗行为。结果表明,知识会显著影响个体的从众行为和反抗行为,增加知识储备,可以减少个体从众行为的出现,但影响效应不会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大而持续增加;对于反抗行为,知识储备越多,反抗行为出现的比例越大。恐慌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多种行为选择,恐慌情绪值过低或者过高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恐怖袭击;心理;行为;建模仿真
在我国,恐怖袭击出现了从南疆地区发展到全疆直至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威胁之一。近年来,学者们采用数学和计算机建模方法研究恐怖活动规律。李国辉基于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从频率-死亡幂律分布、恐怖袭击不同死亡人水平与影响因素对应关系、空间聚集性和热点分析、恐怖袭击风险评估4个方面研究了恐怖袭击时空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1]。LEWIS等运用自激点过程中的Hawkes过程对伊拉克恐怖袭击进行了建模分析[2]。徐致靖等运用自激点过程模型对1970年以来部分国家的恐怖袭击时间分布情况进行了拟合[3]。龚伟志等采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对恐怖袭击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对未来的恐怖袭击进行预测[4]。TARA等运用组织理论中工作流的概念对恐怖组织网络运行机理进行了建模分析,分析了不同环境下恐怖组织策划、组织、发动袭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5]。WEISS等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对伊拉克简易爆炸装置袭击进行了建模分析[6]。BOHRQUEZ等运用基于Agent建模方法对恐怖活动进行了建模分析,使用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即酒吧模型模拟恐怖组织之间对媒体资源的竞争,最终提出了定义恐怖组织的14个重要特性,并很好地再现伊拉克和哥伦比亚境内恐怖袭击的规律[7]。孙多勇等结合动态网络分析技术和基于Agent建模方法提出一种恐怖袭击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模拟恐怖组织发动恐怖袭击的动态机理[8]。
上述研究从恐怖事件时空分布模拟和恐怖活动动力学建模两个方面,研究了恐怖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规律和策划实施规律。笔者从恐怖袭击事件中被袭击个体角度,研究个体知识、恐慌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提升群众反恐意识、公安机关快速处置、有效疏散群众、减少群众伤亡提供参考。
对于突发情况下影响个体行为与心理因素的研究,不同学者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不同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结论。刘嘉等提出非常规突发事件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多方关注、连续决策、严重后果、信息稀缺和事态复杂;内部因素包括适应能力、时间压力、经验缺失、风险偏好、消极情绪和坚韧人格[9]。马庆国等提出非常规突发事件中影响当事人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因素、人群环境因素[10]。赵海峰等提出地铁突发火灾情形中乘客应急疏散行为影响因素分为乘客个体特征因素、地铁应急流程因素及地铁火灾环境因素[11]。周鑫等提出危机状态下个体抢购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①对危机环境的主观反应因素;②对危机环境的个体客观特征因素[12]。影响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因素有很多,恐怖袭击状态下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
1.1 外部因素
(1)事件威胁。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个体面临的危险程度不同。距离暴恐分子近的个体,可以快速感知异常情况,但稍有犹豫,就可能错失逃生时机,面临风险较大;距离暴恐分子远的个体,虽然感知危险的时间较长,但是有足够的时间逃生,面临的危险较小。
(2)他人影响。当个体有随行同伴时,会出现警告或救助同伴的行为。同时他人的喊叫声、表情、动作、逃生方向都会对个体造成影响。恐惧情绪的相互感染,有可能加剧个体的恐惧情绪;他人的驻足、收拾行李等行为会堵塞通道;老人或儿童如果没有他人帮助,很可能会失去逃生机会。
1.2 内部因素
(1)性别。①在心理方面,很多研究已经证实,突发事件中女性更容易因为情绪爆发失去控制。面对巨大的压力,更多的女性会被情绪支配,认知能力下降,表现为哭泣、呼喊、不知所措。男性保持冷静、自制状态的个体数量明显高于女性。②在行为和能力方面,男性更加主动,思维和行动也更加灵活,逃生速度快。女性更倾向于退缩、服从,肢体灵活性、协调性、反应能力、奔跑速度和体力方面相对较差。从云南火车站暴恐案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有翻越座椅逃生行为和反抗行为的个体基本都是男性。③在受威胁程度方面,由于女性反抗能力相对于男性较弱,暴恐分子倾向于先袭击女性个体,因此女性受威胁程度较大。例如新疆和田棋牌室恐怖袭击事件中,暴恐分子选择的第一个袭击对象是监控画面中唯一的女性。
(2)个性。 个性是导致个体心理行为表现差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个性不同,个体对于事件环境的感知、解释和态度也会不同。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个体普遍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性格和意志力不同,对这些情绪的敏感度和承受力也不同。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个承受恐惧等情绪的界限,低于临界点的恐惧情绪对个体的心理行为反应具有积极作用,高于临界点的恐惧则会使个体出现不适应反应。个性不同,这个临界点就不相同。所以同样程度的恐惧情绪水平,有的人能够控制,有的人却会崩溃,导致机体活动水平迅速下降、丧失思考和行动能力。积极乐观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突发事件中保持冷静,减轻心理压力,更快地解决个体面临的问题,消极悲观的性格会加重个体的恐慌情绪,降低个体的信心,产生听天由命的想法,出现盲从、无作为等行为反应。外向的个体比较善于表达,将内在情绪变为外在表现的程度更大。具有敏感特质的个体则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
(3)知识与能力。个体具备的有关恐怖袭击的知识对个体能否快速判明“到底发生了什么”和防止过度恐慌有重要影响。云南火车站暴恐案中的暴恐分子统一着装、蒙面持刀,部分乘客却以为是在打群架,竟拿出手机上前围观拍摄。在广州某地铁站中,两名乘客的扭打引发列车乘客的疯狂逃跑。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导致个体无法判断自身所处环境情况和面临危险的程度,出现盲目自信和过度恐慌。个体面对危险的恐惧主要来自于如果不能逃离危险,个体所面临问题的严重程度,即对个体生命或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个体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知识越丰富,越有助于个体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冷静,从而选择合适的行动,快速逃生。
恐怖袭击事件中,个体的心理状态变化和行为决策主要受到性别、个性、知识与能力、环境刺激、个体之间行为模仿等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因此从这几个主要因素出发,对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仿真和建模。
2.1 主体基本属性
主体基本属性反应主体自身的特质,包括个性φ和知识k两个变量,模型中忽略性别、年龄属性的影响。个性φ使用大五模型来描述主体的个性。5种正交的因素构成了个体的个性空间,分别为求新性、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神经质。每一种因素都具有双极性,由几个基本的性格组成。①求新性表示个体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包括智力和文化两个方面。如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好奇心等。正的方面(O+)为兴趣广泛的、好奇的、自由的、追求新奇的;负的方面(O-)为保守的、实践的、单纯的、无知的。②尽责性决定了个体的组织纪律性和认真程度。正的方面(C+)为有组织的、有原则的、有经验的、谨慎的;负的方面(C-)为低道德感的、无组织的、无礼的、散漫的。③外向性与个体的外在表现和社交能力相关。正的方面(E+)为社交的、热情的、乐观的、自信的;负的方面(E-)为独立的、保守的、冷漠的、害羞的。④亲和性表示个体的亲和力,可以衡量个体与他人接触的倾向。正的方面(A+)为合作的、宽容的、不喜冲突的、信任的;负的方面(A-)为怀疑的、攻击性的、消极的、固执的。⑤神经质表示个体的情绪不稳定性以及个体选择消极情绪的倾向。神经质的个体更加敏感,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正的方面(N+)为忧虑的、依赖的、胆小的、警觉的;负的方面(N-)为安全的、镇定的、独立的、理性的。
主体个性φ是一个5维矢量,每一个维度代表一个个性因素ψ,每一种个性都具有双极性,正极性取值范围为[0.5,1.0],负极性取值范围为[0.0,0.5)。
φ=[ψO,ψC,ψE,ψA,ψN]
(1)
知识k是主体通过既往的学习与实践获得的,不因为事件的突然发生而改变。
2.2 主体功能
主体具有3个基本功能:感知功能、心理功能、行为决策功能。感知功能是主体在其感知范围内获取环境信息的能力;心理功能决定了主体在外部信息的影响下心理状态的变化,包括恐慌情绪、否定心理两个部分;行为决策功能是个体下一步的行为选择和运动方向。
2.2.1 环境信息传播
在感知功能中,定义视域变量v,反映主体感知和影响到的范围,v越大表示个体感知和影响到的面积越大,其收集的信息也就越多。在模型中,感知到异常的主体会在同一时间内将异常信息扩散到其视域的每一个主体,随后接收到异常信息的主体将信息在其视域内进一步扩散,依次将信息传播下去。定义距离变量h,反映个体与最近的暴恐分子的距离。
2.2.2 心理状态生成机制
主体恐慌情绪产生机制主要由3个变量构成:距离变量h、知识变量k、个性空间中的神经质ψN。距离变量h代表环境刺激程度,知识变量k代表恐怖袭击事件在主体认知中的客观存在,神经质ψN代表个体个性方面的情绪敏感程度。模型中将主体恐慌情绪函数定义为:
Ei=h-1ik-1iψN
(2)
主体否定心理产生机制主要由两个变量构成:知识变量k、时间变量t。主体掌握的关于恐怖袭击事件的知识越多,则主体越能更快地判断事件情况、减少否定心理的产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体得到的信息逐渐增多,否定心理随之减轻。主体否定心理函数的定义分别为:
Ni=t-1k-1i
(3)
2.2.3 主体行为选择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主体受到环境变化的刺激心理状态发生变化,随后做出一系列的行为决策。模型中,主体可能出现的典型行为有4种,分别为围观(onlookers)、收拾物品(pack)、从众(conformity)、反抗(resist)。主体选择4种行为的概率分别为:
po=1-exp(-ψo+·E-1i·k-1i)
(4)
pp=1-exp(-Ni)
(5)
pc=1-exp(-Ei)
(6)
pr=1-exp{-ki(ψN-+ψC-+ψA-)}
(7)
移动规则是主体根据行为概率选择行为,随后进行移动。模型中忽略障碍物、出口等因素的影响。
规则1选择围观行为和收拾物品行为的主体将原地停留。
规则2选择从众行为的主体将朝着其视野范围内其他主体密度最大的方向移动。
规则3选择反抗行为的主体将朝着视野范围内远离暴恐分子的方向加速移动。
定义一个矩形二维平面作为事件的模拟现场环境,采用周期边界条件。初始时刻,一定数量的主体和暴恐分子Agent随机布置于模型中,仿真界面如图1所示,分别观测4种行为人数与总人数之比,用以考查模型结果。模型采用Netlogo仿真软件编程实现。
图1 模型仿真界面
3.1 模型的基本仿真
设置主体的视域变量v为4,主体的个性变量φ、知识变量k的取值在0~1之间。仿真开始后,部分主体很快接收到异常信息,随后在很短时间内,整个人群均感知到异常情况发生。感知到异常情况后,主体首先表现出了围观行为和收拾物品行为,随着事态的发展,多数主体显示出了从众行为,人群也由初始时刻随机的分布逐步出现聚集,暴恐分子跟随聚集的人群,反映出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观察4类行为的人数比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事件发生后,收拾物品行为的人数比例短时间内出现了一个峰值,即初始时刻出现收拾物品行为的主体数目会明显增加,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该行为不会持续很久,随后转变为其他行为。选择围观行为的人数比例也较高,并且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反应了主体在难以判明事件性质和具体情况时,较多地表现出了驻足围观的行为特点。选择从众行为的人数比例显示出递增的趋势,而选择反抗行为的人数比例较低。
图2 4类行为人数比例变化情况
3.2 知识与行为关系分析
设置主体的视域变量v为4,主体的个性变量φ的取值在0~1之间,主体的知识变量k分别设置为0.1、0.5、1.0,k值越大表示主体具备的恐怖袭击事件相关知识越丰富,仿真得到4类行为的人数比例变化情况,如图3~图5所示。可以看出k值的变化对于从众行为和反抗行为影响较大。当k值为0.1时,选择收拾物品行为的主体数量在快速出现一个峰值后迅速降低,同时选择从众行为的主体数量明显增大,几乎没有主体选择反抗行为;当k值由0.1增大到0.5时,选择从众行为的主体数量明显降低,选择反抗行为的主体数量增多;当k值由0.5增大到1.0时,选择从众行为的主体数量变化并不明显,选择反抗行为的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多。由此可见,增加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知识储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从众行为,但是影响程度有限。增加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知识储备可以增大个体反抗行为数量。
图3 k=0.1时,个体分布及4类行为人数比例变化情况
图4 k=0.5时,个体分布及4类行为人数比例变化情况
图5 k=1.0时,个体分布及4类行为人数比例变化情况
3.3 恐慌情绪与行为关系分析
设置主体的视域变量v为4,主体的个性变量φ、知识变量k的取值在0~1之间,主体的恐慌情绪E分别设置为0.1、0.3、0.5、1.0,恐慌情绪E值越大表示主体越恐慌,仿真得到4类行为的人数比例变化情况,如图6~图9所示。
图6 E=0.1时,个体分布及4类行为人数比例变化情况
图7 E=0.3时,个体分布及4类行为人数比例变化情况
图8 E=0.5时,个体分布及4类行为人数比例变化情况
图9 E=1.0时,个体分布及4类行为人数比例变化情况
从图6~图9可以看出,E值的变化对主体的4种行为均有一定的影响。当E值为0.1时,选择围观行为的主体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保持稳定,选择收拾物品行为的主体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并保持一段时间后下降,选择从众行为的主体数量增加较缓慢,较少的主体选择反抗行为。随着E值的增大,选择围观行为和反抗行为的主体数量呈现减少趋势,选择从众行为的主体数量显著增加,选择收拾物品行为主体的峰值变大且峰值出现时间变短,表明主体收拾物品行为持续时间缩短。由此可见,E值过低时,个体风险感知的敏感度降低,表现为长时间驻足围观和收拾物品;而过于恐慌的情况下,个体会出现行为失控,表现为丧失反抗能力,出现严重从众、惊逃行为;适度的恐慌可以刺激个体,减少围观驻足和收拾物品时间。
恐慌情绪因素可以影响个体的多种行为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恐慌情绪过低或者过高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过低的恐慌情绪使个体无法正确估计风险的存在,由于缺乏紧迫感个体会长时间聚集围观或者缓慢地收拾物品,这样往往导致个体错过最佳的逃生时机;过高的恐慌情绪使个体完全失去理性,丧失反抗能力和辨别能力,出现极端的从众行为。适度的恐慌情绪可以使个体在保持理性的同时保持紧张,降低围观驻足行为的数量,减少收拾物品的时间。在恐怖袭击事件中,欲使群众能够快速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类型和程度,即要避免反应过慢又要避免过度防御,因此建议重点场所安装声光等级报警装置并合理配备警察和保安力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示现场群众是否发生危险及危险等级,避免群众出现反应不及时和反应过度的情况。
[1] 李国辉.全球恐怖袭击时空演变及风险分析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2] LEWIS E,MOHLER G,BRANTINGHAM P J,et al.Self-exciting point process models of insrugency in Iraq[J].Security Journal,2010,25(3):244-264.
[3] 徐致靖,祖正虎,许晴,等.基于自激点过程的恐怖活动建模研究[J].军事医学,2012,36(10):750-753.
[4] 龚伟志,刘增良,王烨,等.基于大数据分析恐怖袭击风险预测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5,32(4):30-33.
[5] TARA A L,NISSENM E.Defining and exploring the terrorism field:toward an intertheoretic agent-based approach[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7,74(2):165-192.
[6] WEISS L,WHITAKER E,BRISCOE E,et al.Modeling behavioral activities related to IED perpetration[C]∥Charleston BRIMS Conference.[S.l.]:[s.n.],2010:302-306.
[7] BOHORQUEZ J C,GOURLEY S,DIXON A R,et al.Common ecology quantifies human insurgency[J].Nature,2009,462(7275):911-914.
[8] 孙多勇,李文举,付举磊,等.基于Agent建模的恐怖袭击影响因素仿真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5):259-264.
[9] 刘嘉,谢科范.非常规突发事件个体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3,27(3):52.
[10] 马庆国,王小毅.非常规突发事件中影响当事人状态的要素分析与数理描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3):127-128.
[11] 赵海峰,张颖,罗秀秀.地铁突发火灾时乘客应急疏散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5):283-284.
[12] 周鑫,魏玖长.危机状态下个体抢购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1(7):17-18.
WANG Yiyi:Lect.; Beijing Police College, Beijing 102202, China.
Simulation of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the Terrorist Attack
WANGYiyi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psychology and systematics, i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the terrorist attack. Building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model by using agent-based modeling,it studied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knowledge and panic on behavior. The model simulates the four typical behaviors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terrorist attack: the onlookers, pack, conformity and resistance.Results show that knowledge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conformity and resistance, increasing the knowledge can reduce the emergence of individual conformity behavior, but the impact will not continue to strengthen.The more knowledge,the greater the chance of resistance.Panic can affect many kinds of behavior, too much and too little panic will have negative impact.
terrorist attack;psychology;behavi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2095-3852(2016)06-0647-05
A
2016-07-18.
北京警察学院院级重点资金项目(2014K04).
TP391.9
10.3963/j.issn.2095-3852.2016.06.002
收稿日期:王一伊(1989-),女,辽宁抚顺人,北京警察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