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社会思想的变化对瓦当纹饰的影响

2017-01-11 09:50
山西青年 2017年2期
关键词:瓦当秦国纹饰

郭 莉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战国时期秦国社会思想的变化对瓦当纹饰的影响

郭 莉*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瓦当是建筑技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起到防水保护房檐的作用,随着人们审美思想的不断提高,瓦当也被刻画出各种纹饰从而使建筑物更加美观。春秋战国时期是瓦当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秦国由边陲小国逐鹿中原,成为霸主并最终统一六国。这期间,秦国的统治思想和社会意识也有所转变,由最初的自由奔放逐渐规范化制度化,这种思想变化同样被体现在瓦当纹饰上。

瓦当纹饰;秦国;社会思想

瓦当是使用在建筑物檐前的陶质建筑构件,主要起到防止雨水回流腐蚀屋顶的作用。瓦当的使用可追溯至西周,迄今发现的最早瓦当实物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召陈宫殿建筑遗址。随着建筑物整体形态和社会审美思想的变化,瓦当的形状大小以及装饰纹样都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大致可总结为由半圆形到圆形、由大到小、由素面到图案文字装饰的过程。美观而内涵丰富的瓦当图案装饰了建筑屋檐使建筑物整体更加生动饱满,成为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建筑构件。

自商周时期起,统治者尊崇“礼制”,以“礼”约束被统治者,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社会进入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周天子的权利被极度削弱,瓦当的使用范围由最初的王室贵族的宫殿扩大到诸侯王的宫殿。分封的各诸侯国群起争霸,加之各诸侯国地域文化的差别与特色,使得国与国之间产生了不同的统治思想,这些思想折射凝聚在瓦当图案上,便有了中国瓦当历史上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具有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瓦当的独特地域风格。本文主要以战国时期最具特色的三大地域瓦当之一的秦国瓦当纹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深层反映的社会生活、统治思想的变化。

秦国是周朝时地处西北的一个诸侯国,相较其他大国发展较晚,至秦统一六国历经八次迁都,经考古发掘的都城遗址主要有雍城(今陕西凤翔)、栎阳(今陕西临潼北)、咸阳(今陕西咸阳北)三处,以及它们对应的陵墓遗址。出土的瓦当主要包括素面瓦当、绳纹瓦当、动物纹瓦当、植物纹瓦当、葵纹瓦当和云纹瓦当几大类。

一、素面瓦当

当面无纹饰,一般为半瓦当,少数圆瓦当。在凤翔雍城遗址、咸阳秦咸阳城遗址均有出土。

二、绳纹半瓦当

半圆形当面,饰以绳纹,均出土于凤翔雍城遗址。(图1)

图1 凤翔雍城遗址出土绳纹半瓦当

三、动物纹瓦当

当面主体为动物纹,基本上都是圆瓦当

(一)当面无界格动物纹瓦当

1.单体动物纹饰,动物种类有鹿、獾、蟾蜍、夔凤、虎等,其中鹿纹出土最多。(图2)

图2 凤翔雍城遗址出土动物纹瓦当

1.2.3.鹿纹瓦当;4.獾纹瓦当;5.蟾蜍纹瓦当;6.7.夔凤纹瓦当;8.虎纹瓦当

2.当面纹饰由一种多个(个或两个以上)动物纹组成。(图3)

图3 凤翔雍城遗址出土动物纹瓦当

1.双獾纹;2.四兽纹;3.子母鹿纹

3.当面为复合动物纹,即以一种动物为主体纹饰,兼有其他种类纹饰。(图4图5)

图4 凤翔雍城遗址出土动物纹瓦当

1.虎雁纹;2.3.鹿为主体兼有其他动物纹饰

图5 咸阳宫遗址出土树鸟纹

(二)当面由界格分为四区,每区内分别饰动物。(图6)

图6

1.秦芷阳遗址出土动物纹瓦当;2.咸阳宫殿一号遗址出土动物纹瓦当

四、植物纹

(一)当面无界格饰单体植物纹,大多数为花瓣,也有个别复合纹饰。(图7)

图7 陕西地区出土植物纹瓦当

1.凤翔雍城遗址出土;2.咸阳窑店出土;3.芷阳遗址出土

(二)当面双界格,均为秦芷阳遗址城出土。(图8)

图8 秦芷阳遗址出土植物文瓦当

五、葵纹瓦当均为圆形,当面主体纹饰为葵纹。(图9、图10)

图9 陕西地区出土葵纹瓦当

1.2.凤翔雍城遗址出土;3.临潼秦栎阳遗址出土;4.秦咸阳遗址出土

图10 秦栎阳遗址出土葵纹瓦当

六、云纹瓦当

当面主体纹饰为云纹,圆瓦当占大部分,当面多由界格分为四区,少数半瓦当,由界格分为两区,每区各饰云纹一朵。(图11)

图11 陕西地区出土云纹瓦当

1.凤翔雍城遗址出土;2.临潼栎阳遗址出土;3.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出土

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西方的秦国实力逐渐强大,到战国时形成了齐、魏、韩、秦、楚、燕七个大国争雄的局面。

秦国最初地处偏僻,社会经济发展较晚,人民以狩猎为生,狩猎活动兴盛,在秦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公元前677年秦德公迁都雍至公元前419年迁都泾阳(今陕西泾阳北),秦国在雍城(今陕西凤翔)建都近三百年,雍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瓦当实物。秦国的动物纹瓦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显示了游牧民族的特色,尤其在建都较早的雍城遗址,无界格的单体或复合动物纹瓦当几乎全出土于此。秦国于公元前408年实行“出租禾”,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我们可以认为秦国建都雍城的时候还处在奴隶制社会的末期,虽然奴隶主贵族依然享有特权,但是从社会上层开始,已经不再以庄严神秘的“礼”来实行统治,而是以一种更加贴近自然,更加人性化的思想来统治,这一点体现在瓦当纹饰上,便有了雍城出土的动物纹瓦当多自然写实,取材于生活,出现在瓦当纹饰上的动物许多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鹿、虎、獾等。不同于燕下都饕餮纹瓦当的神秘、庄严,这些动物纹饰富于活泼的动感,或奔跑或伫立,仿佛下一秒便飞身跃起。獾纹瓦当仅在雍城遗址中出土,可能是在秦都逐渐东迁的过程中,秦人已不再以游牧打猎为生,而是开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獾也甚少出现在秦人的生活中了。雍城遗址还出土了凤鸟纹瓦当,秦人早期崇拜太阳鸟即太阳崇拜,凤鸟作为神鸟出现在瓦当纹饰上则代表了秦人的太阳崇拜思想,希望太阳神可以保佑屋主。雍城遗址出土的蟾蜍纹瓦当纹饰与商代晚期青铜器的蟾蜍纹相似,可能是将青铜器纹饰用于瓦当纹饰的遗存。另外,雍城遗址出土的动物纹瓦当所体现的多是鹿、虎、豹等体型较大的动物,或是代表吉祥的夔凤蟾蜍等,除了反映出秦人游牧民族的特点,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建筑物主人希望将这些动物饰于檐前,可保佑家宅平安,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迁都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此时封建制度已基本确立,秦献公废止奴隶主杀人殉葬的制度,制定户籍制度,并建立四个县,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这三十多年间推行了秦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商鞅变法”,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拉开了中国严酷刑法专治暴政的序幕。秦国建都栎阳时间不长,前后大概三十多年,栎阳出土的瓦当,主要以葵纹瓦当涡纹瓦当和云纹瓦当为主,少见动物纹瓦当。这个时期秦国的国力逐渐强大,都城东迁亦是为了利于继续向东扩张领土,由瓦当纹饰所表现出的社会面貌是这个时期的秦人打猎活动已不再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而是逐渐开始了定居农业,另外,战争仍频繁发生,云纹自古就是代表吉祥的图案,云纹大量出现在瓦当纹饰上,体现了人们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同时,云纹也是死后升仙的反映,可见当时人们对天的崇拜。葵纹为水的代表,古书说“秦尚黑,为水德。”秦德公迁都于雍,除了满足秦国向东扩张的需要,也因为雍位于渭水之阳,靠近水源。虽然《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但是秦国自秦德公之子穆公晚期便开始崇水尚黑,所以葵纹瓦当自战国中期开始出现并迅速风靡,至战国中晚期在秦国瓦当纹饰中大面积流行是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的。

秦始皇父母所在的芷阳陵区在历史上称为秦东陵,位于现今的西安市临潼区西部,但因为秦东陵只经过调查钻探而尚未发掘,加之文献记载疏略,所以关于诸陵园及大墓的被葬者同题就有多种意见,可以初步确定的是秦东陵的建筑时间大概在战国晚期。秦国的国力更加强盛,并于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西北),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但也影响了旧贵族的利益,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继位,为了平息矛盾,车裂商鞅。商鞅虽死,但“秦法未败”。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对外发展。商鞅变法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重视农产,使得秦国国富兵强,战斗力不断提高。商鞅变法可以说为秦国从上到下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国家的各项活动都更加规范化,这一时期建筑物上的动、植物纹瓦当开始有界格出现,一般将圆瓦当分为四界格,也有少数半瓦当分为两界格。界格的出现使瓦当纹饰看起来整齐划一,可以感受到很强的纪律性和规范性。这种有界格的瓦当也一直影响后世,为汉代文字瓦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是,有界格的瓦当将当面严格分区,使得纹饰不如之前无界格的单体或复合动植物纹饰那么显眼,似乎更想突出界格而不是界格里的纹饰,并且在这个阶段秦人的农耕生活已然稳定,瓦当纹饰里也不再有凸显的单体动物,取而代之的是将许多动物的形象都表现在同一个当面中,少了雍城遗址出土动物纹瓦当的灵动潇洒,只是作为一种代表象征意义的标记。

秦国瓦当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极具代表性,它即不同于庄重神秘的燕国饕餮纹,也不同于富于浪漫色彩的齐国瓦当纹饰,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除了地域差异更多的是受到社会风气和统治阶层意志的影响。燕国的姬姓统治者,受商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燕文化,其既有进步发展的一面,又有遵守旧制的一面,饕餮纹在这一时期更多的被赋予戒贪、清廉的含义,燕下都遗址几乎没有圆形瓦当出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燕国的建筑物形制可能与其他诸侯国不同。地处沿海的齐国,统治者重视商业,民风开放,所以齐国的瓦当纹饰随处可见反映齐人生活场景的画面,人文主义色彩强烈。

秦国瓦当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瓦当纹饰的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并对秦汉以后各代的瓦当纹饰影响深远,是值得我们不断整理研究的宝贵财富。

[1]叶小燕.中原地区战国墓初探[J].考古,1985(2).

[2]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3]董雪,李娜.试论临淄瓦当的装饰艺术[J].管子学刊,2009.1.

[4]毛磊.陕西地区秦汉云纹、动物纹瓦当纹样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5]芦建华.秦动物纹样瓦当[A].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秦俑学年会会议论文[C].2009.

[6]苟爱萍.浅析战国秦汉瓦当动物纹样[J].艺术研究,2008:92-93.

[7]王丕忠.略谈秦汉瓦当的时代特征[J].人文杂志,1981.03.

[8]吴磬军.简论燕下都瓦当承载的文化信息[J].文物春秋,2009.1.

[9]阮宾.春秋战国时期之瓦当艺术比较与考[J].美术研究,2010.4.

[10]王偈人.东周秦、齐、燕瓦当纹饰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11]戴雨林.浅谈瓦当纹饰的演变[J].洛阳大学学报,2003.3.

[12]陈亮.生灵神韵秦人华彩—秦都雍城动物纹瓦当艺术[J].文物世界,2008:7-10.

[13]田亚岐.雍城秦汉瓦当概述[J].西部考古,2007.

郭莉(1990-),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K

A

猜你喜欢
瓦当秦国纹饰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五张羊皮
朱克敏重装《秦汉瓦当文字》考略
雕漆纹饰的修复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瞒天过海
独树一帜 别开生面——山东齐地树木纹及文字瓦当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