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临床实习带教中加强“互动式”教学

2017-01-11 05:52:13王新高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查体带教神经病

王新高

“传道,授业,解惑”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以往的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传授为主,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师授完课即完成了教学,学生则在记忆-考试-遗忘的循环中被动地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成了没有反馈的信息单向流动,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读死书”“死读书”的不良学习习惯,死记硬背大行其道,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受到限制。

“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自然、和谐的交流与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仅起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也是评估临床教学的核心指标及决定医学教育成败的关键环节。神经病学因为理论知识丰富,临床诊断逻辑分析缜密,前沿研究活跃,吸引了许多医学生。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学生在神经病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感到困难重重。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质量,是每个神经病学带教教师需面对的重要课题[2]。

笔者在最近10年的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兼职带教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的学生实习神经病学。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曾尝试过各种不同的带教方法,包括前期的“灌输式”带教,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固定为目前的“互动式”带教,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 重视临床带教工作,加强教师素质培养

毫无疑问,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有合格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因此,医学院和教学医院的领导管理层,应务必重视带教老师的培养工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和吸引优秀的医生加入到临床教学中。神经病学教研室作为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更应重视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切实选拔合格的、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医生从事临床带教工作,同时加强对带教医生的定期考核,督促带教老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并培养临床医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这样,合格的带教老师不仅能够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去带动和影响实习学生,也能以高尚的情操为实习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充分的课前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临床医生在实施“互动式”临床带教前,应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充分把握讲授的内容,并对互动的内容拟定详细的提纲,设置难易适度,贴近生活的、有趣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带教效果。另外,由于带教过程中要与病房的住院患者相接触,临床带教前一定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也应与患者的主治医生及主管护师提前协调,以便取得他们的密切配合。

3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互动方式

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了临床带教过程也不应该千篇一律。如当带教神经系统查体一节时,由于该部分内容没有进行课堂讲授,因此应首先给同学们讲述神经科查体的要点,然后带领学生到床旁观察患者,把讲述的查体内容在患者身上演示一遍,对于异常的体征应重点演示,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请几位同学分别体验一下具体的查体手法,以加深印象。最后回到教室,可让同学之间互动,相互充当患者,互相查体演示,并分别指出对方查体存在的问题,作为带教老师可在旁边进行指导,如拿叩诊锤的姿势是否正确,查体的手法是否规范等。但当带教临床具体的疾病时,则应采取另外的互动方式。如带教脑梗死患者时,除了带领学生床旁观察脑梗死患者外,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如脑梗死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等转化为一些具体的问题[3],如“脑梗死是怎么发生的?”“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当遇到疑似脑梗死患者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等等。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该病的认识。

4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做“准教师”

学生是“互动式”教学的主体,一定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不妨让学生以“准老师”的身份参与到临床实习的带教中,让他们带领其他同学参与病例讨论,老师则在旁边指导。但这样的话,学生的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带教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确互动的目的、内容和形式,指导学生围绕指定的实习内容,拟定学习提纲,设置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课外资料进行“备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使互动式教学顺利进行。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对带教老师的要求可能更高,老师需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对带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并有一定的技巧驾驭实习的全过程。

5 带教老师应及时引导总结,使“互动式”教学圆满成功

带教结束后,特别是“准老师”学生“授课”完毕后,带教老师一定要及时对带教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之间的互动肯定其优点,以示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次,对学生相互带教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以促进其下次改进。另外,学生毕竟不能代替教师,有些问题学生会遗漏,讲不透彻甚至讲错,带教老师应及时进行补充或纠正,以加深学生对本次所实习的疾病的理解和记忆,使带教达到成功[4]。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可适当加入一些研究新进展,使学生了解该病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热情。

6 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建立微信交流群加强课后互动

微信已成为当下重要的交流手段,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即时发送、获取并永久存储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达到多元信息的共享,而且能够积极有力地促进交流[5]。因此实习课上不妨建立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群,把课堂上未能及时消化的内容、典型的神经科阳性体征或视频等发到群里共同学习,学生有了疑问也可及时请教老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互动式”教学使临床实习带教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重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6],同时也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务必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学生,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实习教学愉快顺利地进行。此外,在“互动式”临床实习带教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后,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老师解答,面对挑战,实习带教老师应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给予学生新的引导和启示。

1 张熙,雷久士,唐群,等. “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1-82.

2 张玉梅,赖宗力,孙海欣,等. 重视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效果[J]. 中国卒中杂志,2010,5:343-346.

3 王新高,杨中华,张亚清,等.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血管神经病学教学质量[J]. 中国卒中杂志,2009,4:699-700.

4 陈杰,黎谨,邓梅英,等.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化学实验教学[J]. 西北医学教育,2004,12:66-67.

5 徐瑾,庄建华,王文昭,等. 微信辅助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575-1576.

6 王廷,易军,赵戈,等. 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745-2747.

猜你喜欢
查体带教神经病
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论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越测越开心
慎玩,当心成神经病!
汽车生活(2015年6期)2015-05-30 04:59:21
查体过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寓素质教育于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做法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
因需施教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观察体会
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