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汉雄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或物流技术专业课程《货物学》在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阐述了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提出了解决教学活动中现有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货物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建议
本人从事《货物学》教学工作多年,通过实际教学过程的开展、同类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的调研以及用人单位对物流专业学生能力和知识的要求的考察,特就《货物学》这
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以及针对目前在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建议。
一、《货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货物学》是一门物流管理或物流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货物运输、仓储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掌握货物学的基本概念、造成货损、货差的各种因素、货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保证货物质量的基本原理、货物运输、仓储的相关业务。获得在货物运输、仓储管理中所必需的综合业务素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分析
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简单把握,不以了解些常见货物的性质和养护要求为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货物的种类、数量正在呈现几何级数级别的增长;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也在不断用于商品的生产和制造之中;商品的养护要求、运输要求、仓储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同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对货物的物流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针对目前这样的局面,学习《货物学》的学生应该至少具备以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货物分类、货物包装与标志;2.掌握货物计量与积载因数;3.理解各大类货物的性质及物流要求;4.理解特殊、危险货物的运输规则、积载与隔离;5.掌握普通、特殊、危险、集装、散装货物的运输、包装、保管与养护要求;6.掌握集装箱货物汗湿及其防止措施
(二)能力目标。1.具有货物的识别能力、货物包装与标志的识别能力;2.具有对大宗货物的分类及基本性质的识别能力;3.具有对各种货物的计量及配积载能力;4.各种货物物流方法的运用能力;5.各种货物的包装、装卸搬运储存保管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3.养成课后主动继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三、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能力分析。中职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毕业入学,学生入学年龄一般为14至16周岁。这些学生社会阅历欠缺;生活能力不强;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不够扎实。本课程般开设在第学年的下学期,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中学阶段所学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基本已经遗忘,在教学组织和实施中不得不穿插、补充大量的理化生知识:同时,该课程有部分内容是无法利用初中阶段的知识去学习的。
(二)教学条件分析。在实际教学和同类学校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建设中几乎遗忘了《货物学》或《商品学》课的相关软硬件建设,即使有也比较陈旧。大部分学校没有商品实验室;没有相关的检验、检疫实训设备;没有商品养护实训场地和设施;甚至连简单的实训实验教具和药品都没有。
四、相关建议
(一)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方面。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对商品的品质要求、标准化要求、检验检疫要求、包装要求,以及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质量认证等要求,进行详细的阐述。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商品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教材要贴近专业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5.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方法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实训教学,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对商品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尽量互相之间找出各自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三)教学设备及教学设施建设方面。1.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3.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4.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教学与培训合、教学与考证合、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总之,在该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只有仔细地去分析目前学生的能力;分析人才市场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提出恰当的各项目标和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大培养学生能力的软硬件建设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