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伯逊·戴维斯小说《多事之人》中的个性化

2017-01-10 17:30尹丹
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暗影戴维斯个性化

尹丹

摘 要:本文对加拿大文坛巨匠罗伯逊·戴维斯的代表作《多事之人》做初步分析,以此透视戴维斯对幸福的理解。戴维斯在《多事之人》中融入了他对荣格个性化理论的深刻感悟,提炼出邓斯坦·兰姆奇这个因自我失衡而饱受内心折磨的人,并探讨了解放、治疗这种失衡的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整个故事叙述过程中,戴维斯向世人证明,一个个体,无论他在客观世界中如何成功,若想获得真正的幸福,都需要且必须审视并接纳易冲动、无理性的自我,即实现个性化,否则,灵魂将得不到安宁,也无从言说获得人生的幸福。

关键词:戴维斯 个性化 暗影 阿尼玛 马格斯

罗伯逊·戴维斯(1913-1995)是加拿大文坛巨匠。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创作小说12部、戏剧9部、短篇小说集1部、散文类作品24部,其文学成就在加拿大少有人及,是了解加拿大文学不可忽略的人物。在其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首推戴普特津三部曲(《多事之人》《狮身人面怪》《奇异世界》)。三部曲中,又以《多事之人》(The Fifth Business)最受推崇。本文将着重探讨《多事之人》中戴维斯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即什么是人生幸福的真谛。在戴维斯笔下,人生真正的幸福存在于内心与外表的统一、高尚与罪恶的统一,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通过个人奋斗取得事业成功就能获得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要通过自我实现,也就是通过实现个性化才能实现的。

《多事之人》以一个裹着石头的雪球开始。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雪球竟然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这个雪球本来是砸向10岁的邓斯坦布·兰姆奇的,但兰姆奇早预料到了他的小伙伴博伊·斯登顿会从背后袭击,因而成功地躲过了这个雪球。结果,雪球砸中了体弱多病的孕妇玛丽·丹普斯特,导致其早产,生下保罗,并从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更加不幸的是,精神错乱的丹普斯特太太和流浪汉发生了关系,使她的丈夫失去了牧师的工作。丹普斯特先生将这所有的不幸归咎于保罗的出生,所以,保罗的童年既没有正常的母爱,也没有正常的父爱。邻居们又因为丹普斯特太太的各种异常举动和不洁行为而唾弃她,使得保罗的生活环境雪上加霜。兰姆奇因此自责不已,认为是自己导致了丹普斯特太太和保罗的悲惨命运,所以时常到丹普斯特家照料玛丽并陪伴保罗,不管邻居们的非议和自己母亲的再三劝阻。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兰姆奇非但不认为丹普斯特太太是令人不耻之人,反而觉得她像圣人一般宽容、坦诚、简单。直到有一天,丹普斯特先生向他下逐客令,他的母亲也让他在她和丹普斯特太太之间做出选择,他才离开了丹普斯特家,去了战场。他在战场负了重伤。当从昏迷中醒来之后,他意识到,是带着丹普斯特太太面容的圣母给了他苏醒过来的力量,从而坚信丹普斯特太太是圣人。兰姆奇接受了护士的建议,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邓斯坦·兰姆奇(邓斯坦是一位圣徒的名字),并走上了研究圣徒的道路,成了知名的圣徒传记作者和大学历史教师。尽管在外人眼里,兰姆奇已是事业成功、颇有声名之人,可步入中年的兰姆奇却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雪球事件的另一位参与者博伊·斯登顿,虽然表面上早已忘却了当年的雪球事件,其实却用另一种方式祭奠着这一经历。他处处都要与兰姆奇比较,要求自己的儿子大卫一定要有男人气概,一定要出人头地(兰姆奇没有儿子)。因此,大卫从小就受到非人管制,一生都生活在压抑之中。尽管大卫40岁就成为知名律师,却丝毫无幸福感可言。他的故事在《狮身人面怪》中有深入叙述。

保罗·丹普斯特是雪球事件的受害者,也是命运最悲惨的一个。他从出生起就受到父亲的嫌弃、邻居的冷落。除了兰姆奇,他没有玩伴。9岁时,他跟着巡回马戏团离家出走。然而,这一举动非但没有改善他的生活,反而开始了他更加悲惨的命运:被马戏团主凌辱,被其他团员欺负,还要整天生活在笼子里。所以,在他的字典里,人生只是撒谎和淫乱。尽管后来,保罗以马格纳斯·艾森格里姆的身份成为知名魔术师,却因为过往的阴霾,没有幸福的感觉。他的故事在《奇异世界》中有深入叙述。

《在多事之人》中,戴维斯受荣格心理学的影响很深,尤其是荣格的个性化理论和原型概念。荣格的个性化理论,简言之,就是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意识是指有理性、有逻辑的自我,而无意识是指非理智的、感性的自我。自我的无意识就像被遗忘在某个角落一样,但它不会像许多人期望的那样去凋零,反而随时会开花结果。无意识包括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因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以,我们各种情绪的构成都与个人无意识有关。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人类历史长期积淀产生的,与地域和时代关系不大(例如洪水神话和人类起源传说)。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构成了人类对自己社会结构的基本认识,也是心理原型意象的家园。荣格根据自己的分析与体验,提出了暗影(Shadow)、阿尼玛(Anima)、马格斯(Magus)等诸多原型意象。它们普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会在意识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

暗影是“自我的阴暗部分,属于性格中不受欢迎的部分,是我们渴望压制的”。尽管暗影因为“不可爱、丑陋”而不受人欢迎,但完全驱逐它却对我们获得心灵的圆满毫无益处,因为暗影是保持我们心理平衡必不可少的部分。

阿尼玛是指男人潜意识里的女性化的部分。这部分如果发展得好的话,也会进入意识部分。荣格认为,阿尼玛是男人的灵魂。这里的灵魂,不是基督徒所指的灵魂,而是“人类原始以来的灵魂”,是“个性的一部分”。任何男人,多了解一点自己的阿尼玛,也就对自己多一些了解。如果一个男人将自己的阿尼玛投射到一个女人身上,那么,他对她便有了吸引力,或者,他便爱上了她。所以,也可以说,阿尼玛是男人心中的“理想的女性形象”。

马格斯代表“知识、智慧、反省、直觉等好的品质”,也代表“友善和乐于助人这些道德品质”。所以,马格斯对一个人整体性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它也得到了人们充分的重视。

荣格认为,“将暗影和阿尼玛都统一到性格中(马格斯比较容易统一到性格中),人才能获得心理完满”,这就是“个性化”。个性化的获得,好比一段心理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旅行者需与自己的暗影、阿尼玛和马格斯相遇,经历假死,再获重生,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己。

戴维斯对荣格心理学颇感兴趣。随着对荣格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的深入,加之自己的阅历,戴维斯认识到,人到中年之后,会更加渴望追求完整的、健康的自我。荣格理论推动了戴维斯对这一想法的坚定,并将这一想法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多事之人》的创作之中。

《多事之人》的主人公邓斯坦·兰姆奇人到中年之后,尽管事业有成,但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这一点不仅是指他没有组建一个家庭(这当然与他的心理因素有关),更是指他压抑着真正的自我,故而无从感受人生的幸福。在整个故事的叙述之中,戴维斯不仅以其细腻的笔触探讨了兰姆奇的痛苦,还为他的痛苦探寻了一条解决之路。

故事之始,兰姆奇所躲过的那个雪球,导致了丹普斯特太太和保罗的悲惨人生。作为一个长老会教徒,兰姆奇从小就被教育:人生而有罪。所以,兰姆奇觉得自己犯了滔天大罪。尤其当博伊·斯登顿当面否认自己对雪球事件负有责任之时,兰姆奇更加觉得自己罪不可恕。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兰姆奇帮助丹普斯特家做家务,砍柴、扫雪、割草、整理菜园、陪伴保罗。当小镇居民由容忍丹普斯特太太到嘲笑、唾弃她时,兰姆奇更加坚定地站在她一边,数说她的优点。别人越觉得丹普斯特太太不耻,兰姆奇越觉得她好,甚至令人景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兰姆奇夸大了丹普斯特太太的美德,神化了她的形象,直至后来把她奉为圣人。尤其当兰姆奇在战场受伤昏迷之后,在生死存亡之际,他看到了带着丹普斯特太太面容的圣母(她们竟然都名作玛丽),从而有了苏醒过来的力量,从此,兰姆奇更是深信丹普斯特太太就是圣人。这成为他毕生研究圣徒的原动力。

自此,丹普斯特太太构成了兰姆奇的阿尼玛。可是,由于兰姆奇把她看作圣人,自己的阿尼玛实际上是被压抑了;再加上研究圣徒的工作,兰姆奇过得像个圣人一样,不但连妻子都未娶,还戒除了所有“俗”的嗜好,平时连发脾气都没有。可是,人怎么可能没有一些“俗”的嗜好或者缺点呢?即暗影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一味压抑暗影,只是表面光鲜,实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了中年之后,兰姆奇事业有成,是一位大学历史教师,也是一位知名的圣徒传记作家,但他却没有幸福的感觉,反而觉得生活无味,感到茫然。值得庆幸的是,兰姆奇决定解决问题,找回自我。

这里恰恰迎合了荣格的中年危机理论,即人(尤其是男人)到了中年之后,很能适应社会,且具有较好的成就,但却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内心的整合,也就是缺乏个性(没有统一暗影、阿尼玛和马格斯),因而不免感觉到人生的空虚。

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兰姆奇决定找回完整的自己。可是,获得幸福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实现个性化之路也是如此。首先,兰姆奇需要重新认识丹普斯特太太,即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阿尼玛;其次,他需要解放自己的暗影,即让自己接受自己不光鲜的一面;至于马格斯,兰姆奇已驾驭得很好。

要实现对丹普斯特太太的重新认识,就要接受她的“人”性,弱化她的“圣”性。为了重新认识丹普斯特太太,兰姆奇回到了家乡。首先,他见到了当年让丹普斯特太太做出不洁行为的流浪汉。流浪汉告诉兰姆奇,她当时的行为很放荡,是一个“人”的行为,而非“神”。然后,兰姆奇又找到了当地的牧师。牧师勾起了兰姆奇对保罗的负罪感,让兰姆奇重新审视当年的雪球事件。后来,兰姆奇找到雷根神父告解。雷根神父为兰姆奇正视丹普斯特太太的“人”性提供了钥匙。兰姆奇认为丹普斯特太太是圣人,主要因为两件事:一是丹普斯特太太曾经唤醒了兰姆奇的哥哥,当时他的哥哥已经被宣告死亡;二是兰姆奇在战场受伤昏迷期间看到了带着丹普斯特太太面容的圣母,从而苏醒了过来。雷根神父对第一件事的解释是,可能当时兰姆奇的哥哥根本就没有死,主治医生也承认这是完全可能的。雷根神父对第二件事的解释是,在兰姆奇的心灵深处,把丹普斯特太太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很多人都会在最危难的时刻梦到自己的母亲,兰姆奇也会如此。兰姆奇自雪球事件之后就一直与丹普斯特太太朝夕相处,看她哺育保罗,他完全有可能将她看作自己的母亲。除此以外,雷根神父更是用犹太人的“愚圣”来定义兰姆奇心中的丹普斯特太太:从表面上看,“愚圣”爱所有的人且总是做好事,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是因为他头脑愚笨,所以,这些善的行为可能随时终止,所以,这样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圣人。兰姆奇认真思考了雷根神父对丹普斯特太太的定义,获益良多。再后来,兰姆奇又与一直照顾丹普斯特太太的夏克林太太接触。夏克林太太提醒兰姆奇,丹普斯特太太是个值得可怜和帮助的人,而不是值得景仰的人。最后,兰姆奇又与牧师布雷恩相遇。布雷恩对兰姆奇接受丹普斯特太太的“人”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告诉兰姆奇,问题的关键是,丹普斯特太太到底是谁?这里不是指丹普斯特太太的客观身份,而是在兰姆奇的心中,丹普斯特太太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除此之外,布雷恩还告诉兰姆奇,要想解决所有的心理困惑,必须“将心灵和肉体统一起来”。

所有这些事件,一步一步让兰姆奇去体会丹普斯特太太的“人”性,而让事件最终发酵的是布雷恩神父。每次给兰姆奇寄卡片时,他都会询问:你的战斗怎么样了?她到底是谁?后来,当兰姆奇参加丹普斯特太太的葬礼时,他接受了她的“人”性,因为在丹普斯特太太的遗体下葬时,他闻到了一股腐臭的味道,而圣人的遗体散发的应是芬芳的气味。

暗影的释放与莉索和马格纳斯·艾森格雷姆分不开。兰姆奇与他们的相遇是偶然的。莉索是艾森格雷姆魔术表演团队的经理人,艾森格雷姆就是保罗,现在是知名魔术师。所以,兰姆奇很容易就融入了莉索和艾森格雷姆的世界,而莉索和艾森格雷姆的世界实际上是充满罪恶和诱惑的世界,是“圣人”兰姆奇一直回避的世界。当莉索邀请兰姆奇为艾森格里姆撰写自传时,兰姆奇竟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用布雷恩的话说,兰姆奇的内心深处是愿意做一些有悖于“圣人”身份的事情的。兰姆奇也发现了自己的不正常。可与此同时,他也发现,“在这些毁了自己形象的事情里面,(他)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他变得开始说大话了,还对外表漂亮的女人产生了好感。这种生活是他以前不曾经历过的,是被他直接否认并压抑到暗影里的。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兰姆奇竟赴了莉索的邀请。莉索是邀请兰姆奇与她同床的。他没有与她发生亲密关系,她谴责他假装圣人,他盛怒之下竟然打了她,还差点拧断了她的鼻子。这是以前过着“圣人”生活的兰姆奇根本不会有的举动,这是他所信奉的加尔文教认定为有罪的举动。可是,不知不觉释放了暗影的兰姆奇在愤怒和冲动的驱使下,竟然做了这些“俗”事,连他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但这样做了之后,他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这就是成功释放暗影的结果。

这样,经历了几年的时间,经过了漫长的自我实现之旅,兰姆奇终于实现了个性化,将自己的暗影、阿尼玛、马格斯统一了起来,获得了心理的平衡和宁静,也获得了幸福的感觉。

《多事之人》的创作,不仅生动地讲述了邓斯坦·兰姆奇的故事,还帮助读者探寻了一条化解心灵危机之路。同时,这部小说对于曾为英属殖民地、现毗邻美利坚强国的加拿大来说,也别有一番寓意。

参考文献:

[1] 杨俊峰.加拿大文坛巨星罗伯逊.戴维斯——评戴维斯的戴普特津三部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44.

[2] Fordman, Frieda. An Introduction to Jungs Psychology[M].London: Penguin Books. 1953:47-48,487-490,54-55,

50,77.

[3] Davies, Robertson. The Manticore. Markhan: Penguin[M]. Group. 1972:87.

[4] Beetz Kirk H, ed. Beachmans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Fiction. 3 vols[M]. Washington: Beachman Publishing Corp., 1996:1414.

[5] Davies, Robertson. Fifth Business[M]. New York: The Viking Press. 1970:192.

[6] LoVerso, Marco P.“Dialectic, Morality and The Deptford Trilogy.” http:// www. lib. unb. ca/ Texts/ SCL/ bin/ get. cgi? Directory=vol 12_1/ & filename=LoVerso. htm.

[7] Stock, David. Major Canadian Author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Canadian Literature in English. 2nd ed[M]. Lincoln &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8:207.

作 者:尹 丹,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暗影戴维斯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暗影精灵5Air设计更好,但并不轻
暗影阑珊
同桌宝贝
I Am Afraid
加菲猫
一个当“心”的当铺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