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评价及发展路径

2017-01-10 17:19车小英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评价

车小英

◆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作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与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本文DEA评价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知,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模式其供应链流通的效率最高。因此,在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发展中,应将这种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模式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但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发展还存在服务范围小、运行效益低下以及发展投资不足的问题。为了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发展,必须推动供应链终端的连锁化与超市化经营,完善供应链整体的服务体系。此外,还要推动供应链模式的规模化与品牌化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 供应链 发展 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科技不断发展,以及政府持续加大对农业发展投入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整体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陈秉恒等,2013)。虽然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了发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农产品供应体系中,还存在渠道过窄、参与流通的主体较小,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例如,在2015年山东省就出现了大量的卷心菜滞销现象,而同年在海南的一些农村则出现了大量的香蕉滞销现象;而在城市地区特别是冬季经常出现各类蔬菜和水果大幅度涨价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足就必须在农产品供应体系上进行改造。但是,农产品的供应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其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从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所以,在研究如何对农产品的供应体系进行改造时,应当将整个供应链作为考虑对象(资武成等,2011)。同时,还要进一步的分析该供应链体系中各种模式所具有的特点和效益,从而选择出最优的供应链模式。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业生产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生产一直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正是由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我国农业生产在近年来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从200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的整体生产数量不断增加。以粮食作物为例,在2000年的时候仅为47250万吨,而在2015年已经上升到62000万吨,年产量相对于2000年而言增长了14750万吨,增长率为31.22%。即2015年的粮食作物的产量相对于2000年而言增长了近三分之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十三五”时期,提出了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强化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我国农业发展也开始逐渐与互联网相融合,“互联网+农业”概念逐渐落地,具体表现为互联网+农资、互联网+农技、互联网+农机,以及互联网+农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产品等创新项目,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大量的人口集聚在城市地区,为了保障城市地区农产品的供应以及实现农村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我国各级政府都将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解决城镇居民生活需求的关键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中加入了互联网流通的特点。例如,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的O2O模式也逐步兴起并且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的O2O模式开始兴起,产值从不足30亿元并且迅速增长到2015年约1500亿元。累计增长的绝对值为1470亿元。从表1所示的数据可知,我国农产品的传统供应链发展模式在近16年来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8.1%。传统供应链流通模式的特点表现为: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相对规模在缩小。受到互联网供应链流通模式的冲击,很多现代农产品企业在扩大实体流通渠道规模的同时,也开展了互联网供应链渠道的营销。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及其评价

(一)我国现行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随着在农产品供应体系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认知,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第一,以批发商为核心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根据是否存在收购小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杨芳,2011):一是有收购小贩的流通模式。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户的生产经营较为分散,企业难以低成本地进行农产品的收购,而活跃于本地区的小商贩凭借低廉的人力资本、熟悉的乡里关系而成为众多个体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主要对象,这些小商贩再将收集到的农产品进一步出售给上级经销商。二是没有小商贩的流通模式。在我国一些成片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区,如我国东北的国营农场、江汉平原上的大型农户,一般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实力较强的批发商。第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模式。其中龙头企业所起到的作用较为明显。例如,我国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湖北福娃集团就在江汉平原地区与当地的农产品生产者签订了农产品保价、保量收购的协议。第三,零售终端为核心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逐渐产生的。这种方式对于超市而言,需要有一定的物流组织能力和现金支付能力。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对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渠道成本、提高农户的收入,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和低价的产品都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评价

1.农产品供应链流通评价模型。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产品供应链评价的模型有很多。但是,传统的评价模型往往存在评价过程或者是评价指标不全面、客观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结合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的特点可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当前较为适合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体系评价的模型(肖亮,2011)。该分析模型是由Cooper等学者在1978年提出的,并提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即C2R 模型公式。该模型可以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理解,即由多个“输入”对象与“输出”数据组合而成的模型。其输入的是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数据,而输出的则是“有效性”。具体公式如公式(1)所示。在公式(1)中 hj为计算后的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效率,Vi与ur则分别表示投入与效率产出元素的权重值。

(1)

2.农产品供应链流通评价的数据选取。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到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性,要能够全面反映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比。为了满足评价数据选取的要求,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本文选取了如下投入指标:将农产品在供应链流通前端所产生的生产服务费用设置为指标1;将农产品供应链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土地使用成本设置为指标2;将供应链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农产品运输与时间耗用成本设置为指标3。输出指标主要包括:将农产品供应链流通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人工费用设置为指标4;将最终销售的农产品数额设置为指标5;将农村销售的净利润,即扣除所有成本后的销售利润状况设置为指标6;将成本利润率,即单位成本所能够创造的利润大小,由总成本与总净利润之差求得的数值设置为指标7。

3.结果分析。结合前文所述,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的是DEA评价模型,在模型中所选取的指标为上文的指标1到指标7。根据模型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所示的数据可知,在当前的主流供应链模式中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模式是流通效率最高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降低供应链体系中各主要参与者的成本,从而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农产品供应服务。因此,在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这种模式作为主要的推动模式。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双赢与多方共赢的发展关系渐渐被更多人所认可。对农产品流通企业而言,多方共赢的模式显然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与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显然需要供应链管理的作用。通过绩效评价的方式,了解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可以强化供应链的管理效率。首先可以强化彼此的沟通,在组织架构多个方面相互了解,将更有利于保持一致性的发展。其次,可以进行相互支持,在技术、信息和理念方面相互渗透,彼此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体系当中,迎合市场发展与内部闭环的操作。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发展可行性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发展的可行性

当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发展可行性条件为:第一,国家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为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成本,我国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第二,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发展,对于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近几年来电商在我国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趋势,一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电商平台也逐步兴起。第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业无论是在专业的流通设备,还是信息化管理上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例如,大型的分类运输车辆可以实现一次性的大批量农产品运输,从而提高运输的有效装载率。第四,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高档、便利的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例如,精美的包装和及时送达的蔬菜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也愿意为这种模式付费(刘伟华等,2009)。第五,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的物联网构架逐步形成。其一,感知层。物联网感知层建设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写入、接收和传输于一体的现代化构架。例如,在农产品流通位置的定位上已经实现了GPS与北斗导航系统的双重定位能力。其二,网络层。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网络体系来看城市地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即使是在乡村地区也基本上实现了基本的网络覆盖。其三,应用层。该层是将农产品流通与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农产品的流通信息被导入到物联网中。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供应链服务范围有限。根据中心地理论可知,如果某一地能够为上下游所提供的服务范围越大,那么该中心地的职能就越高。相反,则表明中心地的职能较低。中心地的职能高低将影响到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状况,越高级的中心地其产业的规模和服务水平就越高。而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山川阻隔,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往往较小。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中心级别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企业难以获得有效的发展。进而造成流通业的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发展优势。例如,在西藏的一些城市由于人口十分稀疏,使得很多地区基本上没有物流服务网点。有限的物流服务网点也往往规模较小,所能够承担的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受到限制。

2.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效益低下。对于农产品供应链而言要发挥其服务功能,并提高其服务的效率,就必须有一个网状的流通体系。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基本上还没有现成一种网络状的供应链体系。正是由于这种网络状的供应链体系未能建立,这就使得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处于一种低效益的运行模式中。这种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碎片式的局域网络与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大小不同的节点。由于整体的网络效益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就使得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西藏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平均为东部地区的1.5倍到3倍之间。而与东部一些发达城市相比,这种物流的成本差异更大。

3.农产品供应链建设的投入不足。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体系之所以一直较为落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体系的建设较为滞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体系并未形成一个真正的系统,而是零散地存在于一些地区。造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体系建设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设的成本较高,而短期的收益水平却较低,这就使得企业与政府在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体系上的建设投入意愿较低。

促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终端化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体系

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功能的发挥最终还是依赖于具体的流通终端。因此,要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必须在供应链的终端进行完善。而供应链的终端化建设可以细分为连锁化与超市化经营。第一,连锁化经营。从当前的农产品流通状况来看,以连锁化经营为模式的供应链体系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刘伟华等,2009)。但是,在进行连锁化经营时,如何培养一批经营主体则是其中的关键性内容。对于分布在各个区域的龙头企业而言,这时应当发挥其在农业发展上的领头作用。此外,还应当推动一些社会资本和工商类企业投资农产品的连锁化经营,从而使得农产品连锁化经营的主体不断多样化,连锁经营的规模不断发展。第二,超市化经营。超市是与消费者接触较为密切的零售组织,对于农产品而言超市销售也是其主要的销售渠道。因此,在促进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发展中推动销售渠道的超市化十分必要。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态来看,这种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所具有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例如,居民收入的提升使得居民在农产品消费上更具备支付能力。在此背景下居民对于从超市选择质量更优的农产品,将呈现出更加认可的态度。

(二)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并培养农产品供应链流通品牌

要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就必须形成一种规模化的经营,由此才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服务的经营成本。规模化的经营所能够带来的效益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较好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从而为消费者提高消费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这也间接的促进了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产品供应链规模化发展能够增加对专业岗位人才的需求量,从而促进地区就业发展,为更多的人就业创造条件。要推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发展理念进行改造,树立起品牌化发展的现代意识,注重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的品牌价值。这是因为对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而言品牌是一种巨大的虚拟化资产。企业的品牌形象对于企业的经营利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张建军,2015)。在当前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的时代,企业的优质品牌形象对于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信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从促使企业利润增加还是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等角度来看,进行品牌化的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我国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发挥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体系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发现在供应链模式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发展,需要强调信任与协调发展,打造供应链联盟,推动农产品的市场经济发展。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供应链联盟才能实现整体价值。要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发展,建立起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服务体系是必要条件(房丽娜等,2015)。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服务体系的改进完善:一是生产平台的服务体系完善。生产环节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基础,为此,必须从生产标准、生产质量与安全等角度来完善对生产环节的服务。二是市场平台的服务体系完善。在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中市场平台是实现供应链价值的关键环节,为此,必须从构建优质的交易平台、规范交易行为、创新交易方式等方面进行服务完善。三是售后平台的服务完善。要保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还必须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结论

200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的整体生产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农产品的传统供应链模式在近16年来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受到互联网供应链流通模式的冲击,传统供应链流通的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相对规模在缩小。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已经从单一模式转化为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在当前的主流供应链模式中,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模式是当前流通效率最高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降低供应链体系中各主要参与者的成本,从而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农产品供应服务。因此,在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这种模式作为主要的推动模式。要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就必须形成一种规模化的经营,由此才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服务的经营成本。此外,还必须从供应端、供应链的服务体系着手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陈秉恒,钟涨宝.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资武成,廖小刚.供应链管理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5)

3.杨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及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7)

4.肖亮.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及运作流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

5.赵晓飞.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1)

6.刘伟华,肖建华,焦志伦.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典型运作模式及其成本控制研究[J].软科学,2009(11)

7.张建军.生鲜乳制品冷链物流模式评价及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

8.房丽娜,郭静.供应商行为对农产品供应链绩效影响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

猜你喜欢
供应链农产品评价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