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女排夺冠。
在外界看来,里约是一次中国运动员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奥运会。开赛以来,中国运动员的冲金之路一直有些磕磕碰碰,预测中比较有把握的一些夺金点,比如体操、射击、羽球,几经风雨难觅金牌,以至于影响了整体的金牌数量,最终在俄罗斯许多名将无法出赛的情况下,金牌总数出人意料地排在英国之后位居第三,打破了近几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数一直稳居前两位的底线。一直到闭幕前一天的女排决赛,中国队历经险阻,3:1战胜塞尔维亚,点燃了中国奥运的荣誉之光。女排精神,再一次成为了强音。
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确实值得学习。这支年轻队伍大赛经验不足,技术实力不能说最强,小组赛先后输过三场,包括0:3输给过决赛的对手塞尔维亚队。只是靠着她们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一场场拼搏,最终笑到了最后。可以说,拼搏帮助她们走向了胜利,而胜利的桂冠让她们的拼搏广为人知。
但实际上更重要的在于,无论她们最后能否戴上桂冠,她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那种精神始终是值得学习的,与有没有冠军无关。体育,不止是成王败寇。
郎平是清楚这一点的。就在所有人都因为胜利而说“女排精神回来了”的时候,郎平说:“其实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要因为胜利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成功需要精神,也需要力量。奥林匹克崇尚“更高更快更强”,它包含了拼搏与努力,也包含了技术和天赋。如果这是体育运动圭臬的话,那么我们就要认识到,即便没有拿到金牌或者奖牌,所有的奋进与拼搏,都是值得赞赏的,而不是那样一种精神,只存在于成功的运动员之中。
体育运动中,精神与技术、天赋,是不同侧面的合体。我们既要肯定和激励运动员在赛场上具有昂扬拼搏的精神,又要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激发运动员本身的特质和潜能。我们既要看到精神的巨大作用,又不能夸大和单纯依赖于这样一种精神。
在奥运赛场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博尔特在短距离竞速中的能力明显高出其他运动员,菲尔普斯就是能在游泳项目中一枝独秀。他们身上确实有奋勇争先的精神,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他们有更好的体育天赋,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很多人的努力程度可能不亚于博尔特、菲尔普斯,但是博尔特只有一位,菲尔普斯也只有一个。从体育的角度来讲,所有为“更高更快更强”奋发努力的人,都是值得赞赏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学习中国女排的精神,既要学习她们那种奋发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也要学习她们科学训练、兢兢业业,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努力甚至超额完成目标的精神,这是尽心尽职的职业精神的崇高体现,与我们学习女排精神、在每一个本职岗位上尽心尽职做出贡献是一致的。
中国女排是本届奥运会女排平均年龄最小、平均身高最高的队伍之一,这跟郎平年轻化、大型化的执教理念有关,这样的科学选材理念,加上合理的技术训练,能够很快地、较长时间地持续进入到较高的比赛水平。此外,训练中也改变了之前过多依赖于训练强度的方法,既有合理的训练强度,也有相对舒适的训练环境,再加上专门的康复理疗辅助,使得比赛中队员的身体状况始终保持在积极昂扬的状态,尽可能减少伤病的困扰,充分发挥全队的战斗力。最典型的是对巴西那场比赛,全部12名队员都先后上场比赛,这样健康、齐整的队伍,对保证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顽强拼搏、奋勇争先,是女排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体育健儿的精神面貌。我们应该为冲击顶峰成功的运动员们鼓掌,因为他们的努力,人类不断突破自身的运动水平;我们也要为所有的运动员鼓掌,因为他们同样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带动了人类体育事业的发展。奥运不是成王败寇,它是全人类奋发向上的象征,值得为所有参与者鼓掌。
郎平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生不是一定会赢,也不是一定要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