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辉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建筑行业的进步较快,建筑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本文介绍了建筑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建筑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建筑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建筑经济;现状;对策
一、前言
目前,建筑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建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为了促进建筑经济的稳健发展,实施有效的发展对策是必要且重要的。
二、建筑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现如今,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私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经济结构分为公有制建筑经济结构和非公有制建筑经济结构两种,其中公有制建筑经济在促进社会就业、加快任务完成、提高国民经济、增加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非公有制建筑经济在加强市场管理、优化市场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个别建筑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长、经营范围较广,并且自成立初,一直坚持诚信经营、合法管理,在促进建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三、建筑经济的现状分析
1.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基本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国有建筑企业的领导者为了从国家经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经常通过公司改制、亲自控股、发展分公司等形式转移资金,在此过程中,建筑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企业存亡对于领导者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
2.非公有建筑经济的基本现状
非公有制建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面临随意收费、随意罚款等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建筑行业的市场环境不规范,建筑经济的制度保护不健全。此外,非公有制建筑企业的规模较小、经营模式传统、资金融合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了非公有制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风险系数。
四、建筑经济的发展对策
1.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筑经济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走出国门,走进国际市场,加大在国际市场中的经济份额。建筑经济可以积极开发国际领域内的工程项目、参与国际贸易,因此,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建筑市场中能够及时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劣势,从而优化建筑结构、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例如,虽然我国某有限公司的业务在国内较多省份广泛扩展,并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好评。但是,该有限公司不能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发展现状,而是要将目光放远,将发展目标投放在国际市场。与此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以及丰富的生产经验,进而促进本公司产品质量深度优化,降低本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该有限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创新发展观念,加强非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一定要协调好公有制建筑经济与非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关系,促进二者平衡发展。我国经济传统的发展观念是高度重视公有制经济,进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导致国民经济发展失衡。因此,建筑企业务必要创新发展观念,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程度,并且为非公有制建筑经济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完善建筑经济在竞争中的保护制度,进而充分维护非公有制建筑企业的发展利益。此外,非公有制建筑经济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强化运营管理观念、创新经营模式、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融资能力,进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深化公有制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首先,公有制建筑企业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促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投资,减少企业领导者完全控股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大公有制建筑企业的创新力度,促进企业改革实现多元化,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化。然后,健全公有制建筑企业的经济政策,强化建筑经济的科学经营和合理监管,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公有制建筑企业要适当的进行产权改革和兼并,通过产权改革和兼并扩大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促进企业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公有制建筑企业的科技水平、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结论
我们在对建筑经济现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经济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与此同时,协调好公有制建筑经济和非公有制建筑经济间的关系,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参考文献:
[1]杨林. 我国建筑工程投保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A]. 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1.
[2]孙红才. 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9.
[3]张慧玲. 浅析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