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分一块小田变大田

2017-01-10 05:12徐靖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1期
关键词:怀远县农机手农户

徐靖

策划/杨秋意

统筹/冯春久

执行/本刊编辑部

一户分一块小田变大田

徐靖

破解承包地“零碎化”瓶颈

时下正是冬小麦生长的季节,安徽省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的田间,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满是绿色。与别处不同,这里的农田不是一块块小小的田地,几乎每块农田都是十几亩甚至几十亩见方,界碑清晰,田间道路平坦,可容农机通过,田与田之间是又深又宽的沟渠,里面有水缓缓流动。更重要的改变是,每块用沟渠和道路分隔开的大农田,都归村里一户农民所有。这个结果,源于一场名为“一户一块田”的变革。

“一户一块田”,农民尝甜头

一户一块田,简单来说,就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把农民手中零散的土地都拿出来,通过丈量和整合,进行重新分配,每户村民都得到一整块大田,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土地互换。据殷尚村党支部书记王千介绍,这个灵感,源于新一轮土地确权。过去,村里的土地从家庭联产承包到二轮承包,都是按照国家规定把土地划分成一二三等,按一定比例折合成总面积,平均分给每家每户。“这就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好多小块土地,我们俗称‘巴掌田’,而且因为一二三等土地处在村里的不同区域,所以每家每户的田地也都分布在村里各处。”王千说。

殷尚村村主任魏伟说:“‘巴掌田’给土地确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把每家每户的田整合在一起,把小田整合成大田进行确权。”

没想到,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真的被村民接受了。邵志敏是殷尚村东邵组的村民,也是老村干部,是“一户一块田”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当时我们就是拉呱说到这个事,大家都觉得挺好,于是我们就干了。”邵志敏说。

自2014年3月至今,“一户一块田”在殷尚村已经实施两年多了,好处远远超过了当初大家所想。

“耕种收割的时候最头疼,村里很多人都要雇专门的农机手,但是农机手只能在一个区域工作完成后才能去下一个区域,你的地块分散,就只能等着,耕种收割加起来得半个月。”村民邵志高说,“现在每家每户的地都集中在一起,农机手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一户一块田”提高了耕种收割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村里有个农机手,给别的村民小组干活50块钱一亩,一次我去找他帮忙,他说工期满了,直接拒绝了我。”殷尚村村民方振星笑着说,“我告诉他,我就一块地,20亩。他马上就改口说‘你别找别人了,我去加油,马上去’。”最后,这桩买卖以每亩35元成交。

“以前每亩成本要200元到300元,现在每亩成本能减少60元到80元。”邵志敏说。往年农机手要价高还不愿意干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一户一块田”更带来了粮食增产。“以前‘巴掌田’不一定是四四方方的,农药化肥种子撒不均匀,边上撒不到,中间撒太多,撒不到和撒太多的地方都没产量。”邵志敏说,“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原来亩产八九百斤的地,现在亩产1100斤还多。”

重新整合土地,水利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以前一下雨,田边的小水沟就满了,要排涝就要扒田,可是谁都不愿意扒自己的田,每年自家田里都有两三垄庄稼要被淹死。”徐圩乡宗庙村村民朱永华说,“现在田边的排水沟又大又深,根本不用刻意排水,这么一算,产量自然也增加了。”宗庙村同样实行了“一户一田”改革。

安徽省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村民推选的土地测量员邵东洋、邵志刚正在丈量耕地面积。图片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户一块田”改革实施后,村里的土地增加了。

殷尚村东邵组原来430多亩地,现在变成了460多亩,增加了30多亩。“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得到平整,水渠和小路得到复垦,我们初步测算,有效土地面积增加了5%左右。”宗庙村党支部书记宗殿用说。

老办法搭配新制度,确保改革在“众目睽睽”下推进

“客观上说,经过了这些年的水利设施改造,以前的一二三等地的差别现在已经不大了,有些地块产量确实低的,可以在分配的过程中进行适当补偿。这为‘一户一块田’提供了条件。”魏伟说。

“一户一块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农民把耕种多年的土地交出来重新分配谈何容易。如何让村民接受这种做法并且自愿参与,是首先摆上桌面的难题。

东邵组发起人邵志敏的儿媳最开始就不同意这种做法。原来,她的田都在路边沟边,这些年经过自己开垦,面积更大一些,而且地块都相对较好。

“当时我就对她讲,我们自己家开垦的这些田不是自己的,都是村里的,我们已经占了这么些年便宜了要知足,不能一直这么下去。”邵志敏说,“总之一句话,地多,不是理。”

思想工作做通了,如何保证村民都能遵守约定呢?思来想去,还是老办法最管用:签字、按手印。殷尚村村委会现在还保存着东邵组同意并田的文件,上面有全组23户农民的签字和手印。

至于每户农民具体能分到哪块土地,也依旧是老办法:抓阄抽签。

殷尚村组织农户进行两轮抽签。第一轮抽顺序签,确定农户并田互换抽签顺序。第二轮抽地块签,按照农户第一轮抽到的顺序签确定并田互换顺序。

“这些老办法也许不是最科学的,却是农民最容易接受的。这是对村民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监督。”魏伟说。

老办法终究只是约束,要想把改革推动下去必须靠制度。徐圩乡逐步摸索建立各方面制度,确保改革对每家每户都公平公正。

殷尚村坚持“五个不变原则”,即现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原二轮承包村民小组为单位互换范围不变;农村土地确权到户面积和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基数不变;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用途不变。这些原则的制定,打消了很多村民的顾虑。

村民小组里的农民全部同意之后,经过选拔,组成5~7人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包括规划沟路渠桥如何预留,农田丈量办法,确定具体分配方案、抽签办法和矛盾解决方案等。经农户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签字确认之后再具体实行。

“实施过程中最多的反对意见是针对每户分配人口方案,有人觉得自己家人口多,应该多分地。”魏伟说,“我们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按照二轮承包时登记的每户人口数处理,做到‘去人不去地,增人不增地’。”

魏伟说:“丈量土地、确定农户土地分配人口、抽签整个过程,全程透明操作,接受群众监督,每一个步骤的结果都在村里公示,凡是有问题有矛盾的都可以提出来,村里集中研究解决,确保每个农户都能够满意。”

政府引导,示范引路,在农民摸索中完善

“一户一块田”带来增地增产,有利于适度规模经营,带来的结果就是增收。据统计,徐圩乡实行“一户一块田”的地区,户均增收10%左右。“一户一块田”的优点尚不止于此,还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90%的纠纷是土地事项。“以前地块小,机械在田里转个弯就到别人地里去了,地块分散,抢夺机械、抢种抢收、错收漏收的情况也常有,年年都有这方面的争执,村委会都焦头烂额。”魏伟感叹道,“一户一块田,清清楚楚,田地邻居减少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目前,怀远县有90个村民组完成“一户一块田”试点,面积4.9万亩。其中,徐圩乡有85个村民组、面积4.61万亩,涉及农户3315户;龙亢镇1个村民组、面积423亩;褚集镇4个村民组、面积2477亩。改革范围、涉及农户和土地面积,都将随着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扩大,部分改革措施也影响到固镇县等周边县市。

为了鼓励“一户一块田”的推广,政府部门实行了适当的奖励办法。

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定程序实施“一户一块田”合并土地100亩以上的村,蚌埠市政府给予100元/亩的奖励,同时怀远县政府配套奖励100元/亩,奖金将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用于组内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互换并地过程中地块测绘、变更影像信息、数据库调整等所发生的费用,由怀远县财政承担。农户互换并地实现户均“一块田”或“二块田”承包经营,免费变更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所需费用也由怀远县财政支付。

“一户一块田,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靠自身摸索,制度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要谨慎对待这项工作。”徐圩乡党委书记蔡永坦承,“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求群众必须完全自愿,群众意见1%>99%,只要有一户农民不同意或者不签字,我们就把这个项目缓一缓,不要过分追求速度和规模。总体来说,这项改革还是需要在农民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的。”

“下一步,我们要针对已经推行‘一户一块田’的地区,建设水利和道路畅通工程,通过水系和道路建设,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同时,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帮助农民增收。”蔡永说。

一个农业大县的转型升级

策划/杨秋意

统筹/冯春久

执行/本刊编辑部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耕地面积106.6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34万亩(小麦89万亩)、蔬菜30万亩(温棚面积18万亩)、花生41万亩、尖椒30万亩、红枣46万亩、规模化养殖场区291个,是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十大品牌生产基地县,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尖椒之乡、中国花生之乡。

近年来,内黄紧紧围绕“创业图强建设生态宜居内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固一产、强二产、兴三产”主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活力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形成了温棚高效农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领,内黄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内黄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脱贫攻坚开展,以脱贫攻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猜你喜欢
怀远县农机手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机手职业病患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六月新鲜事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借农机手大赛平台 展山西新农人风采
新课标下小学课堂体育教学的调查与研究
多形式开展农机手技术培训 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