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举,李友发
(凯里市炉山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凯里 556000)
水稻旱育秧在炉山镇山区适用性探讨
陈洪举,李友发
(凯里市炉山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凯里 556000)
水稻旱育秧在山区应用主要面临着水源好的“山脚田”和水源不好的傍坡“望天田”限制,本试验主要探讨在炉山镇山区不同水源条件下水稻旱育秧扩大应用。
水稻旱育秧;山地水稻;总结
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属于多山的农业大镇,粮食种植主要以水稻和玉米为主,年均温度14.6℃,年降雨量1 200 mm。从2002年就开始在炉山镇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水稻旱育秧由于比两段育秧减少用工,同时可以减轻倒春寒的危害、增加产量,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但是本镇大部份属于山区地势,山脚水源较好,中上部水源差,为了在山区不同水源条件下推广该项技术,选择了同一户有水源“保障田”和无水源“望天田”各一块进行扩大应用试验,并以当地常用两段育秧为对照,探讨水稻旱育秧在同时拥有水源“保障田”和“望天田”条件下的适用范围,为今后在炉山镇推广该技术做好准备工作。
1.1 材料与田块
1.1.1 供试水稻品种
特优多系1号。
1.1.2 供试田块情况
该项试验安排在城关村东门组竺立秀家,该户有水源“保障田”653 m2和没有水源保障的“望天田”607 m2各一块,土壤均为黄壤,肥力中等,前作均为绿肥作物,在盛花期用刀割断翻压泥下。
1.2 方法
1.2.1 试验田设计
有水源保障的田块653 m2划分:1区333 m2栽旱育秧,2区320 m2栽两段育秧;把“望天田”分隔为两个小区,1区为320 m2栽旱育秧苗,2区为287 m2栽两段育秧苗进行比较。
1.2.2 育秧
两段育秧按地坑秧盘薄膜育秧操作,种子处理、播种期与旱育秧相同,4月9日播种,4月18日寄栽,寄栽密度3 cm,管理按两段育秧技术操作。
1.2.2.1 旱育秧操作
(1)选择苗床,做好施肥消毒准备工作: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的旱作土壤作苗床,按每平方米施用5 kg发酵腐烂的猪粪、磷肥0.1 kg作底肥,充分与土壤混匀,然后掏平厢面浇透水,每平方米用2.5 g敌克松兑水2.5 kg进行厢面消毒,秧苗床厢长10 m、厢宽1 m,共计厢面积30 m2。
(2)种子准备及播种盖种:种子浸种前晒种1 d,浸泡2 d,并用强氯精进行消毒,然后进行催芽,当种子90%露嘴时进行播种,播种日期4月9日,播种后管理按旱育秧技术操作。秧苗揭膜后,如若遇到倒春寒时,一定要重新盖膜保温,以防低温伤害秧苗发生立枯病和赤枯病。秧苗期用20%灭扫利、40%乐果防治稻杆蝇危害,用40%多菌灵、50%敌克松防治立枯病、稻瘟病等病害。
1.3 移栽田情况
“望天田”和“保障田”两块田的前荐作物均为绿肥,产量在1 000 kg/667 m2左右。在绿肥盛花期翻犁,移栽时每667 m2施腐熟猪粪500 kg、复合肥50 kg作底肥,移栽时采取宽窄行移栽,宽行33 cm、窄行27 cm,退步24 cm。
1.4 取苗方法和移栽情况
取苗前厢面提前几小时浇1次透水,取苗时遵循取密留稀、取壮留弱的原则,移栽日期为5月19日,秧龄40 d,移栽叶龄5叶1心,平均分蘖数2.1个,株高16.2 cm,叶色深绿色,栽2粒谷。留下的旱秧苗进行浇水施肥,促进分蘖,使其生长健壮,等待望天田打出田时移栽。
“望天田”1、2小区在6月10日移栽,秧龄长达62d。1小区旱秧移栽叶龄7叶1心,叶色深绿,苗壮,分蘖数3.8个,苗高29.3 cm;2小区栽两段育秧苗,移栽叶龄8.9,分蘖数4.2个,苗高38 cm。1~2小区均栽2粒谷。
大田移栽缓苗后追施尿素10 kg/667 m2,并拌和稻田除草剂撒施,移栽后采取浅水分蘖、早施分蘖肥的原则,确保在12叶龄以前达到有效分蘖数。返青分蘖期用18%杀虫不死鱼、10%吡虫灵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后期用20%三环唑防治穗颈瘟。
从表1可以看出,5月19日,移栽的田块旱育秧第二天就见生出白根,发根早、返青快、叶色浓绿,移栽时落田苗数稍少,但发生分蘖早而多,到分蘖盛期分蘖数超过两段育秧移栽田;两段育秧移栽田到第4天才生出白根,比旱育秧晚3 d。经验收,旱育秧产量为602 kg/667 m2,两段育秧560 kg/667 m2,增产7.5%,谷子按照市场价格可增收84元/667 m2。
从表2可以看出“,望天田”在6月10日移栽,旱育秧与两段育秧比较,移栽期一致,但是旱秧1区缓苗期2 d,同时旱秧比两段育秧的秧苗发根快、返青快、分蘖早,虽落田苗数比2区稍低,但当两者叶龄达到10.5叶时分蘖数已接近;两段育秧2区缓苗期达7d,因植株高大,伤叶多、发根慢。经验收,旱育秧产量为519kg/667m2,两段育秧507 kg/667 m2,增产2.4%,谷子按照市场价格可增收24元/667 m2。
比较表3,说明旱育秧虽然在薄膜用量比两段育秧用量稍大,但是旱育秧可以减小用工2个,减少抽水2次,从而每667 m2节约开支57.4元,把增加产量折算金额54元,每667 m2增加产值111元。
用此方法可以减少苗床播种面积和薄膜用量,节约开支,便于管理,减少用工,使取苗后留下的苗有较大的生长空间,促进分蘖,保证苗壮。不但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秧地田缺水问题,还可减少投劳、增加产量。
表1 水源有保障田块两段育秧与旱育秧秧苗素质及产量比较表
表2 “望天田”块两段育秧与旱育秧秧苗素质及产量比较表
表3 两段育秧与旱育秧综合产量产值比较表(按每667m2计)
掌握好自家有水源保障的田面积和没有水源保障的田面积的比例,比例大,则可适当密播;比例小,则应当稀播。由于考虑到“望天田”水源不好的问题,移栽秧龄期可能较长,因此苗床必须施足底肥,特别是一定要施足腐熟发酵好的农家肥,同时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的旱土为苗床,才能保证秧苗的健壮生长,同时一定要加强土壤消毒工作,否则秧龄较长时易发生立枯病和其他病害。
干旱缺水“望天田”未打出田时,旱育秧采取少浇水,适当干旱;5—6月份以后晴天温度过高时,可搭架适当遮阴,延缓秧苗生长速度,一般情况下比两段育秧延缓1个叶龄,延长10 d左右,使秧苗生长健壮,移栽大田后有较多的有效分蘖叶龄数。
1005-2690(2016)11-0119-02
:S511.104
:B
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