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40%~50%),无论是否破裂,及时的识别与恰当的处理都是十分必要的。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不断进步,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已采用该技术进行干预。然而,对于某些动脉瘤,基于他们的位置和(或)形态,仍需行动脉瘤夹闭术,并作为治疗的首选。短暂的心脏停搏可以降低术中动脉瘤张力,减少术中破裂,有助于成功夹闭动脉瘤。腺苷可诱发心脏骤停,在短时间内引起控制性低血压,是一种可行的药物选择。本文作者来自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休斯顿卫理神经研究所副主任及神经外科主任GAVIN W.BRITZ教授,对治疗各种复杂脑动脉瘤具有丰富的经验,他在文中介绍了颅内动脉瘤手术过程中腺苷的使用,并描述了其动力学特征、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①效果可预见(尤其低血压的程度和耐受时间);②药物副作用很小;③技术的可操作性和简单性;④操作相关的并发症风险较低。
腺苷是核苷酸类似物,与心脏A1受体结合,通过级联反应,降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减少钙内流,导致多种形式的心脏效应:窦房结抑制,房室结传导减慢,心房收缩性降低,心室自律性降低,这些心脏效应造成心脏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腺苷临床效应通常在静脉团注后10~20 s起效,半衰期0.6~20 s。
基于以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腺苷成为外科手术中用于心脏停搏首选的药物。1984年,SOLLEVI等人[1-2]研究了10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应用0.14 mg/kg/min的腺苷注射量可导致平均动脉压下降43%(82~46 mmHg),低压期持续的平均时间为32 min,且无快速抗药征象。他们用双嘧达莫(腺苷吸收抑制剂)预处理来减少所需的腺苷剂量(腺苷所需剂量超过50%注射量时,无须预处理)。患者肺血管阻力、中心静脉压、动脉乳酸及血氧分压均未发生改变。整个机体氧气消耗量减少了13%。后来,很多学者相继进行了各种剂量的尝试,基于这些研究结果,作者建议在理想体重下,0.3~0.4 mg/kg的腺苷剂量可使机体产生30~60 s的控制性降压,心脏收缩压<60 mmHg,有助于动脉瘤术中的成功夹闭。
适应证:大的、深部动脉瘤,夹闭困难;动脉瘤夹闭过程中极易破裂者;动脉瘤临时夹闭失败者;富穿支部位,暴露瘤颈时为了更清楚地分离穿支动脉。
禁忌证:严重的气道反应性疾病(绝对禁忌);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绝对禁忌);心脏传导异常(相对禁忌);过敏(相对禁忌);双嘧达莫、尼莫地平等抑制腺苷的吸收和代谢,增加血浆浓度(相对禁忌);钙化或者纤维化的动脉瘤壁(相对禁忌)。
腺苷在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罕见,既往报道中有一过性心律失常、后组颅神经麻痹等。
腺苷已成功应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效果良好,但目前大部分为回顾性研究,今后仍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1 SOLLEVI A,LAGERKRANSER M,IRESTEDT L,et al.Controlled hypotension with adenosine in cerebral aneurysm surgery[J].Anesthesiology,1984,61(4):400-405.
2 OWALL A,GORDON E,LAGERKRANSER M,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adenosine for controlled hypotension during cerebral aneurysm surgery[J].Anesth Analg,1987,66(3):27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