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跟进时代改革步伐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李 勇
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省军区系统职能定位更加清楚明晰,聚焦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已成为专司主营的重心。必须适应经济改革大势,坚持问题导向力求重点突破;落实创新驱动要求,改进方法手段提升质量效益;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严格依法行政推动科学发展;聚合履职内在动力,注重务实抓建促进工作落实。
国防动员 后备力量 改革发展 质量效益
作者:李勇,宁夏军区参谋长、自治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秘书长,少将
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省军区系统职能定位更加清楚明晰,聚焦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已成为专司主营的重心。充分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切实推动工作落实,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要加紧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加紧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尽快适应改革后的新格局”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跟进改革发展时代步伐,深入探索建设“一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体系的方法途径,为“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提供可靠的力量支撑。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原有的经济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发展机遇。新的国防动员体系伴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大势应运而生,迫切需要新一代“国动人”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的全面建设,特别是重难点问题放在改革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筹划解决。
一是力量结构优化跟着去产能走。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结构改革,抓手是去产能,必然带来产业的调整、单位的撤并、人员的增减。对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来讲,这正是同步跟进调整组织布局、优化组织结构的难得契机。比如,过去后备力量编建大户的钢铁、水泥、煤炭、油气、有色金属等行业,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有些成为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要针对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编组在其中的民兵预备役分队。对产能过剩、尚有发展潜力需要重组转型升级的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做工作予以保留。对于国防动员战略有需求、国企有优势的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诸如航空航天、海洋、太空、网络空间,以及测绘导航、电磁频谱、气象水文、高速铁路等,要加大国防动员队伍编组和建设投入,优化后备力量布局结构,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二是深度融合发展盯着去库存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校正要素配置,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保障,着力提高供给系统质量和效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要积极适应这一要求,围绕军事斗争需求,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施供需精准对接,推进资源配置深度融合。要科学规划布局结构,加强军兵种民兵建设,改变民兵建设“大陆军”结构的特征,切实做到新质专业优先编、重点编。如航空、雷达、气象、水文、装备维修、网络攻防等技术密集型民兵分队,尽可能先编多编;医疗救护、通信抢修、交通运输、防化救援等通用专业民兵分队,应重点依托地方行业系统对口编;道路抢修、抢险救灾、伪装防护、警戒警卫等保障分队,应侧重在铁(公)路沿线、目标附近、可能担负任务范围内重点编,确保一有任务能迅速出动展开行动。要尽可能实现军地资源共享共建,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依托建设铁(公)路网、航空网、能源网、物流网、水网、互联网等,加快推进部队进出道路、武器装备装卸平台、动员物资集散基地、军事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形成高速公路与飞机跑道相结合、服务区与兵站相结合、涵洞隧道与隐蔽工程相结合、交通枢纽与战略储备设施相结合的多功能体系,努力使各种资源达到最大利用率。要紧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势头,大力推进国防动员“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国防动员决策系统,联通动员系统与作战系统、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的数据链路,依托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和杰出团队培育人才,借助地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平台,建立军地需求对接、明确供给互动机制,使最新最前沿信息快速转化为动员力、生产力和战斗力。
三是优质兵员动员伴着补短板征。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兵员征集作为国防建设的供给侧,理应同步响应,同频改革。要适应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将兵员征集的对象确定为具备高素质文化水平的适龄群体,由义务兵役为主向志愿兵役为主转变,适当降低优质兵员进入部队的门槛和标准,提高军队对社会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获得率。要改变按地域、按人口比例分配征集任务的老办法,综合考虑高校、高技术产业分布、大学生人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分析兵员分布、流向和数质量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定期、定性、定量分析预测,推动兵员动员向数字化、精确化、优质化发展。要组织军兵种部队分类制定征集标准,明确能力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开发大学生征集对象素质测评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军事岗位匹配度,将兵员征集质量量化到具体人,按需分配、定岗定位,最大程度实现精准征集、征用一体。
四是管理体制架构随着去杠杆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体制机制的重塑,必然带来工作模式、方法手段的变化。省军区系统作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适应政府、企业抓建模式的变化,改变“靠感情协调、靠关系运作、靠觉悟推动”的惯性工作思路,遵从杠杆调节原理,研究结构性改革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抓紧制定新的管理体制运行规范,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新型领导管理体系;适应政府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搞清楚政府精简什么、放开什么,重点管控什么、服务什么,同步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职责交叉、令出多门问题;积极应对社会和市场领域发生的新变化,理清哪些工作需要依令推进、哪些需要协调解决、哪些需要互帮共进,特别是民航、电信等领域开展混合制改革,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后,国防动员任务落实的依据、措施办法、法规制度等都需要及时跟进,以确保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改革同步推进。
习近平主席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第一动力,努力在思想上有新解放、在理论上有新突破、在实践上有新作为。国防和军队改革,不论是重塑体制机制结构、调整优化规模种类,还是完善配套政策制度,都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紧要的就是要适应新体制下既有自上而下纵向执行职能、又有平行机构横向协调职能的新的运行模式,借势国家创新体系的巨大引擎效应,根植创新发展实际,不断推动整体建设向高层次发展。
一是坚持应战为本抓实动员准备。储备战争能力、转化战争潜力、提升保障打赢实力是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根本目的,离开应战抓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新的领导管理体制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姓军为战的职能使命更加凸显,必须始终坚持应战为本不动摇,要对接动员潜力,以国防需求为牵引,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最新成果,走开“智慧国防”“智慧动员”的路子,拓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领域,健全完善“民参军”“军转民”的体制机制,精确预测作战需要,实现为保障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实施快速精准动员的目标要求;抓实动员力量,以现役部队预编人员、地方对口专业技术人员和支前保障力量为重点,逐项落实动员任务,明确动员程序、时限和地点,与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年度训练有机融合,有意识地抓好定向训练和人装结合技能训练,确保战时一旦需要,就可快速组织动员力量直接参战;提升平战转换能力,搞清楚平战转换的时机、内容、程序和方法,明确军地职能部门分工,把人员编组、物资储备、机构预设等落实到位,组织军地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国防动员指挥编组和实兵演练,强化备战打仗意识,着力提高应战本领。
二是坚持应急为先构建处突体系。省军区系统肩负“急时应急”的重任,部分军政主官还兼任地方领导职务,是地方党委政府处置突发事件首先想起的、马上能用的、可靠信赖的队伍。要整合政府应急管理与军队应急处突机制,形成地方公安、安全、水利、气象、交通、地震、卫生等部门信息数据实时共享,构建军地一体应急响应平台,布建覆盖辖区的民兵情报信息网,努力实现军地应急处置信息传输、情报搜集、危机预警、情况处置快捷高效;充分发挥后备力量专业种类多、社情民情熟、就近行动快的优势,结合后备力量“十三五”规划,按照模块化、小型化、多能化的要求建好县、乡两级应急分队,真正使其成为建在当地、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拳头力量,在抢险救灾、联合安保、反恐维稳、打击犯罪、宣传政策、凝聚民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开展军地应急融合训练,将民兵预备役应急分队与武警、公安、消防,以及灾害救援专业队伍一体训练、一体使用、一体保障,最大限度发挥应急处突的整体效能,确保一有情况,能够迅疾而动、有效应对。
三是坚持服务为重打造双赢局面。国防动员与党的事业、国家建设密切相关,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与人民福祉、官兵利益密切相关,在支援重点工程中勇挑重担,在抢险救灾中争当先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这既是时代要求,也是职能所系。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蓝天碧水”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新作为大作为,以实际行动助力地方发展,造福人民群众;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分布广泛、亦兵亦民的政治优势,在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反馈群众呼声、化解社会矛盾,参与平安创建、稳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广泛传播新风正气,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坚决打击暴恐势力,果断处置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军委指示要求,借助军队人员、装备、技术优势,积极协调组织辖区部队采取帮建支部、精准扶困、产业引路等方式,着力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以实际行动赢得地方党委信任、赢得人民群众拥护。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工作一头连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国防和军队建设,只有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严格依法行政,才能确保各项建设科学发展、有序推进。
一是完善法规体系。近年来,国家加快国防动员立法工作,各地区也颁布了许多地方性法规,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越来越需要法规制度加以解决。要站在确保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度,依据国防动员需要,搞好总体设计。对现有法规进行系统梳理,内容和形式依然适用的法规,直接纳入法规体系;对不完全适用的法规,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对零散或重复的法规,进行优化整合;对不适宜的法规要坚决废止。要着眼军事斗争动员准备现实需求,优先制定出台重大军事行动保障、军事需求对接、人员伤亡抚恤、通用物资装备预储预置、逃避国防义务惩处等法规,确保动员行动有法可依。要完善配套地方性法规政策,着力规范预编人员管理、装备器材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物资保障等问题;着眼“细化上级的、完善现有的”,出台省、地(市)配套性措施办法,促进各类法规政策的有效落实,并注重发挥人大、司法、舆论的督导作用,从不同层面促进法规政策落地生根。
二是严格依法办事。要强化法治观念。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依法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启发提高各级领导依法动员、依法履责和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觉悟。学好法规内容。把学习动员法规摆上重要日程,把经常学与阶段性专题学结合起来,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熟悉基本的、掌握本职的、了解相关的,达到精通熟练、运用自如,打牢执法基础。依法实施管理。出台政策、下发指示、提出建议、组织实施都跟“法”对表,呈文办事、开展活动、做出决定、抓好落实都与“法”相融,评估工作、考核成绩、衡量成果、检查验收都以“法”为准,克服一任领导一个调,凭印象论优劣,凭一事论成败的弊端,保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坚持真抓实干。各级党委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拿出正确决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强有力的领导;政府和军事机关要识大体、顾大局,常协调、多沟通,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作为共同职责,克服本位主义,按照明确的主体单位、主体部门,落实执行的职责,防止有利大家争、无利相互推。要强化督查问责,对违反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问责,严防“破窗效应”“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坚决维护法治的尊严。各级领导机关要把精力集中到依法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在聚力谋发展上,以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特别要聚精会神干好不挂号、不出名,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真正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做优,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层次、质量,最终要靠省军区系统扎实有效的工作来协调、推动,靠职能部门积极主动的作为来实践、落实。特别是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省军区系统改革实质性展开的大背景下,必须强化各级主业主抓、主动作为意识,自觉激发内在动力,不断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思想上先合心。当前,省军区系统一些同志身子进了新体制,脑子还停留在“过去时”,思维理念陈旧、工作节奏缓慢、指导方法过时,不想干、不敢干、不愿干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工作有效落实。因此,必须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局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责任,坚定信心。要以改革强军主题教育为载体,组织官兵深入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强军兴军篇”“国防动员篇”精神实质,充分认清强军目标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赋予的新内涵、新要求,筑牢精神支柱,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着眼国防动员体系重塑重构的实际,敢于来一场思想解放的“头脑风暴”,切实革除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传统习惯、固有模式,让思想更先进,思维更敏锐,思路更开阔,观念更符合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特点;着眼新形势新职能新要求,牢固树立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精确动员理念,积极拓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路径方法,构建适应新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动员运行机制,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未来挑战。
二是工作上聚合力。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军地关系不顺畅、人员编制不科学、整体建设水平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靠觉悟靠感情开展工作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省军区系统人员精简、机构撤并成为必然趋势,一些官兵存在观望情绪,思后路、想退路,工作动力不足,制约建设质量提升,必须着力研究解决。各级要牢固树立后备有用、后备常用、后备管用的思想观念,确立与改革强军目标相适应的工作标准,认真履行好管政治方向、管思想建设、管组织队伍、管服务保障、管作用发挥的责任;着眼“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战略定位,克服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羁绊,积极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向体系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建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综合考评标准体系,对单位、个人工作实绩进行定性和定量考评,张榜公布,奖优罚劣,切实形成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
三是行动上重合拍。新的领导体制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职能更加专一,责权更加清晰,但一个时期内运行机制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工作任务要对接、职能区分有盲区,加之调整改革后,人少事多的矛盾必然更加突出。必须强化步调一致、听从指挥的号令意识,努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谋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针对省军区系统既主管军事工作、又配合地方工作,既抓本系统各项建设、又协调驻军参与相关任务落实的实际,进一步厘清职责,理顺关系,管好自己的人,干好分内的事,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抓落实;坚持按级明责、按级履责、按级问责,形成前后用劲、上下联动、多级发力的良好工作格局;认清党委、机关、基层和官兵“四个层级”地位和作用,坚持党委把方向、做决策,机关出主意、搞保障,基层重执行、抓落实,官兵司其职、尽其责,上下团结协作,同频同步发力,切实发挥省军区系统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作用,为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孙永钰)
E25
:A
:ISSN1002-4484(2016)12-0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