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玥
芒团傣族女性古法造纸及其传承
付云玥
通过对芒团傣族女性古法造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到造纸的工艺流程、工具及产品使用,分析了造纸技术的文化特征,对芒团古法造纸的传承做了初步的探讨。
芒团傣族 古法造纸 传承
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距离中缅边界线仅30多公里的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芒团村,因盛产白棉纸而闻名,村民家家都掌握造纸技术,有“中华造纸第一村”的美誉。2006年,芒团村构皮手工造纸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芒团,延续至今的民间手工造纸,600多年来仍然使用着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那一套完整工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芒团村位于孟定镇东北约6千米处,目前从事手工造纸的农户有69户,建成构树种植基地2700亩,每年到芒团参观手工造纸和购买白棉纸的海内外游客达8万多人,产值400万元。在从事手工造纸的家庭中,造纸技术人员全是傣族女性。
芒团村傣族女性所造的白棉纸以构树皮为原料。主要在每年的7、8月采构树,这时的纤维较嫩且紧密,最适于造纸。造纸时主要采用的是构树的树枝,不采主茎。树枝采后,第二年主茎上又会重新长出树枝,还可再次采。“构树皮”,傣家人叫“埋沙”。生产过程为浸泡、蒸煮、掏浆、抄低、晾晒五个流程,11道工序。
(1)采料。每年七八月间,用刀剥下构树主干或枝干的皮,再将绿色的表层去掉。
(2)晒料。将采剥来的构树皮挂在场院内外,让太阳曝晒,晒干后储存备用。
(3)浸泡。将干构皮置于沟溪之中,让清澈的泉水浸泡,或者将干构皮置于盆槽之内,用凉水浸泡,直至构皮完全发软为止。
(4)拌灰。先用筛子将火过筛,去掉火炭及其他杂物,然后将泡软了的构皮置于其中,让火灰均匀地附着在构皮上,(火灰的质量与所烧木柴有关,木柴质地越好,火灰的碱性就越强)使构皮得到充分的碱化(火灰的碱性还与纸的质量有关,碱性越强纸就越白)。
(5)蒸煮。将已经上灰的构皮置于已盛水的锅中,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煮的时间一般在10个小时左右。蒸煮的时间与火灰的碱性有关,碱性强则用时短,碱性弱则用时长。不管时间长短,只要构皮煮透就行。
(6)洗涤。构皮煮透后,就将煮透了的构皮挑到溪流之中,让水将附着在构皮上的火灰冲走,同时用手不断浣洗,并将一些杂质及硬物清理干净,直到没有杂质了为止。
(7)揭浆。将清洗干净了的构皮置于石墩上,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构皮的纤维能够在水中自然散开为止。
(8)浇纸。先在纸床里盛上七分满的清水,然后将纸模放入纸床里的水中用石块固定,再将适当份量的浆(多了纸厚,少了纸薄,必须适中)撒在纸模里,先用双手搅开,再用均匀棒拍打,待纸浆都沉淀到纱布上后,再移动石块,慢慢倾斜着竖起纸模,让水滤干才抬到阳光下去晒。
(9)晒纸。将浇好的纸连同纸模一起抬到阳光下曝晒。晒时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绝不能让与淋坏了纸。
(10)砑光。当纸晒到七八成干时,就用边缘光滑完整的瓷碗去轻轻地打磨纸模背面,让紧附白纱布一面的纸更光滑更有色泽。
(11)揭纸。纸晒干后,用手撕开一个角,然后就用很光滑的揭纸木刀轻轻地揭下整张的纸。纸揭下后,就按顾客的要求折叠打捆。
(1)采料刀。用来采剥构树树皮及剥去构树皮的绿色表层。
(2)石墩。一般用比较粗糙且坚硬的圆石制成,用作捶捣构皮。
(3)均匀棒。用原木制成,一般直径5厘米,长45厘米左右,正中安置手柄,用作均匀纸浆。
(4)浇纸床。一般有可移动和固定的两种,可移动的用木板斗制,固定的用水泥浇灌、浇纸床一般长1米,宽90厘米,高15厘米。
揭纸木刀:用质地较好的木板,做成矛形木刀,用作揭下已经晒干的纸。
(5)木捶。用质地坚硬的原木制成,大小轻重以使用人而定,用作捶捣构皮。
(6)铁锅:用来蒸煮构皮。
(7)瓷碗:边缘光滑无破损的瓷碗,用作砑光纸面。
(8)纸模:用竹片作框,内绷土制白纱布,四周用竹篾扎绑。纸模大小根据需要而定,通常有45cm 45cm、46cm 92cm 和68cm 68cm几种。①
芒团傣族造纸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是专为土司生产。在民国时期的《新纂云南通志》卷142中已有记载,其中说:“镇雄及镇康、孟定坝摆夷, 亦能用构皮造一种大白纸, 较外国牛皮纸尤韧,力撕不破。”②
(一)芒团纸的用途
走进芒团村,家家院落都摆放着一排排竹制的抄纸架,抄纸架布帘上晾晒着雪白纸浆,经过亚热带强烈阳光的一番照晒,纸浆就变成了雪白的纯手工纸张。手工制作的“构皮纸”,傣家人叫“洁沙”,因具有耐磨、耐用、质白、书写流畅、久存不陈、防腐防蛀、不易破损等特点仍在使用且供不应求,旧时被官府用来颁布告示及公文行文,是当地佛寺及少数民族抄写经书,如今也被银行用来捆扎人民币,骚人墨客用来写字作画,民间用来剪纸刺绣、裱龙糊凤,茶叶集团用来包装普洱茶等等,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昆明、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二)芒团纸的传承
长期以来,芒团村手工纸产品多以包装用纸、书写纸为主,产品单一,销售价格低,造纸利润小。如何对白棉纸进行深加工,开发新型纸产品,特别是开发专业书画用纸、高端包装纸、特种用纸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纸工艺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造纸收入,是芒团村民在闲暇之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如今,部分芒团村民在外出考察学习之后,认真钻研制作高端、利润较为丰厚的纸品技艺,在传统生产白棉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作出了许多新型工艺纸品,活态传承了芒团村的古法造纸技艺。
(一)傣族宗教信仰的普遍性是芒团古法造纸得以传承的基础
公元6—8世纪之间,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并逐渐兴盛,在傣族宗教信仰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最终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佛教为了适应傣族的社会生活,与原始宗教相融合,具有了傣族的本土特色,使得傣族宗教信仰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原始宗教并存互通。③因此,傣族地区有很多民族民间手工艺, 其在传播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以宗教为基础的、横向的、传统的传承机制。这种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还是一种信仰传承。如今芒团傣族手工纸的主要用途仍然是供傣族抄写南传上座部佛教经文和傣文经典。孟定镇的傣族家庭均有请当过和尚的老人或佛爷抄写经书的传统。纸本经书是传承傣族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同时不间断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活动也使得傣族手工纸一直以来在孟定及其他傣族地区颇受推崇。除了用巴利文书写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记录在傣族手工纸上,用傣族文字书写的傣文经典(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诠释和注释以及傣族的民族经典)和傣文书籍(包括傣族的天文历法、地理历史、算术和文学作品等)也大量记载于纸本经书上。④孟定当地人将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的经典和傣族经典统称为“坦”,这一类书籍一般使用制作精良的芒团傣纸经书本来抄写。傣族的传统智慧正是依赖于傣族古法造纸来传承的。⑤
(二)芒团傣族女性是芒团古法造纸得以传承的主体
在芒团寨从事手工造纸的家庭中,造纸技术人员全是傣族女性。芒团傣族从事手工造纸的有65位,常年造纸妇女就有48位。由于有两户造纸户家中有两位常年造纸人,所以常年造纸户46户,非常年造纸户17户。芒团古法造纸传女不传男,至于其缘由,寨里的人也无法说清,这大概是传统的沿袭,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芒团造纸户家中的男人一般负责一些粗重的体力活和造纸工具的制作,但造纸活动的主要步骤(浇纸和砑光等)基本都由妇女完成,所以纸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妇女所掌握的技艺。造纸女性不仅决定了造纸的时间、节奏、树皮的用量和造纸量,而且掌管着造纸活动的资金周转,卖纸所得收入也由妇女管理。
孟定傣族女性构皮古法手工造纸工艺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宝贵遗产。从造纸的原料看,它是古代造纸术的延续。从工艺流程上看,它是造纸术发明初期的历史再现。从应用范围上看,它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注释:
①此部分资料来源于孟定镇文化局调研资料以及作者的实地考察[Z].
②李春龙.新纂云南通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183.
③邓殿成.南传佛教史简编[M].北京:中国佛教协会出版,1991:188,189.。
④王松,王思宁.傣族佛教与傣族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184.
⑤莫力.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文化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5(6).
[1]李春龙.新纂云南通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雷九江.傣家女倾情造纸术[J].风情耿马,2015(4).
[3]邓殿成.南传佛教史简编[M].北京:中国佛教协会出版,1991:188~189.
[4]王松,王思宁.傣族佛教与傣族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5]莫力.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文化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5(6).
[6]李晓岑,朱霞.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
[7]邱宣充,吴学明.孟定傣族的原始造纸[J].云南文物.
[8]朱霞.云南孟定傣族的传统手工造纸[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作者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附图)芒团造纸工艺流程图片展示
付云玥,女,拉祜族,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