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临床诊治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切口妊娠治疗的4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这44例病患的I临床治疗资料,并展开全面分析。结果:44例病患中有37例通过阴道超声检查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病情;其中,有31例初诊出现失误,误诊率为70.4%,44例病患中有40例选择保守治疗,治愈41例,治愈率为97.5%;4例治疗失败改行全子宫切除。结论:在接收有剖宫产病史因停经就医的病患时,医师要对其进行常规阴道超声检查,当超声结果有切口妊娠质疑的病患,需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是为了对切口妊娠的病情进行诊断;对切口妊娠进行治疗时可选择甲氨蝶呤清宫术,可减小子宫切除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剖宫产后切口;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处妊娠简称为剖宫产后切口妊娠,属于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异位妊娠现象。经历过剖宫产的妇女,在二次或多次妊娠时,在子宫切口处胚胎着床,胚胎发育期间,绒毛和子宫的肌层发生粘连,着床位置过深还可能穿透子宫导致子宫破裂,进而不得不选择切除子宫。此病症若误诊为早孕的话,则可能在人工流产时发生大出血,威胁病患生命。近些年选择剖宫产的产妇越来越多,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本文选择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切口妊娠治疗的4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研究切口妊娠的发病原因,分析讨论面对临床治疗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临床诊断和病情处理提供有效根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切口妊娠治疗的4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每例病患都在完成阴道超声检查(TVS)、经血β—HCG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以及多种辅助检查后确诊。病患的年龄阶层在23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71±3.94岁;经历剖宫产1次,病患剖宫产横切口均位于子宫下段。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最短时间为9个月,最长时间为13年,平均间隔时间为3.56±2.31年。其中,有39例在上次剖宫产后7年内发生剖宫产后切口妊娠,占到了87.9%,另5例病患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大于7年,占比大小为13.1%。住院时长3到58天不等,平均住院天数为18.24±10.40天。
1.2临床表现
44例病患中,有40例病患有无痛不规律阴道流血症状出现,其中25例病患在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出现阴道流血症状。44例病患中有27例有停经史,占比为61.3%,17例病患无停经史,占比为38.7%。停经间隔时间最短为43天,最长为107天,平均54.74±11.91天;有14例病患在人工流产术期间发生过大出血,8例病患进行清宫术后阴道仍淋漓流血不止5例病患有早孕反应、3例病患的下腹部有轻微不适感,其他病患没有明显的表现症状。32例病患经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剩余12例病患中,7例子宫偏大、5例子宫下端膨大。44例病患中有23例在外院初诊误诊为宫内孕而行清宫术或人工流产,次数在1到3次不等。
1.3治疗方法
以病患临床表现症状、病史资料为依据,结合超声、HCG检查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对就医病患进行明确诊断后,确定以下几种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6例,腹腔镜下切口妊娠切开取胚术4例,清宫术2例(失败1例);手术失败病患在手术完成后都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现象,再次清宫时,阴道大量出血,行子宫全切术后,标本中可见妊娠组织侵润肌层。2.药物治疗4例,采取甲氨蝶呤(MTX)50mg肌内注射,隔天1次,成功4例;4.药物手术联合治疗34例,用药遵循以下安排:其中21例肌肉注射50mgMTX,隔天1次,用药2到4次;12h服用50mg米非司酮1次,服药3到4天。第四天口服600μg米索前列醇,同时在阴道后穹隆置入200μg米索前列醇,治疗结果失败2例,上述接受治疗的病患,多普勒检查妊娠组织结果发现血流量减少,血β-HCG下降至15%时,才能进行清宫术。
2结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处妊娠简称为剖宫产后切口妊娠,属于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异位妊娠现象。随着剖宫产手术率的增加,本病症的发生几率也逐渐增大。本次研究数据中得知,该病症的初诊误诊率较高。病患因误诊而接受药物流产、人工流产,致使术中或术后组织损伤,加大了二次治疗的难度,可能导致病患子宫破裂,不得不选择子宫切除,增加其并发症发病的几率。多项检查综合应用能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病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