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妍霞,汪丰云
(安徽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诺贝尔科学奖女性得主对女大学生的引领与启示
余妍霞,汪丰云
(安徽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认为科学研究的领域是男性的舞台,然而,从居里夫人开始,到今天的屠呦呦,一个个女性科学家在诺贝尔科学奖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事实表明:女性是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她们在诺贝尔科学奖发展的历史舞台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女性科学家作为知识女性中的精英,在20世纪大量进入科学界,并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自诺贝尔科学奖颁发115年来,共有17位女性科学家18次获此殊荣(见表1),她们是全世界女性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她们为了人类的科学真理,悉心钻研,坚持不懈,不畏艰辛,不计个人得失,在三大科学奖的不同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居里夫人因发现了镭和钋,打开了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大门,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芭芭拉·麦克林托克一生甘于寂寞,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罗莎琳·苏斯曼·雅洛为了追求自己的科学梦想,克服种种阻碍和困难,用新的放射性免疫测定法,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虽然在诺贝尔科学奖中女性获奖的比例只占少数,但她们勤奋努力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在科学史上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是举足轻重的。
(一)研究成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居里夫人关于镭的发现使人类迈进了原子世纪,其关于放射性的研究被广泛应用到医疗领域,影响深远。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他的丈夫共同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元素并获得人造同位素。这项成果不仅广泛运用于工业、农业、商业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而且对于推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麦克林托克提出的“移动的基因控制学说”,首次阐述了基因的移动和控制作用,为人类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物种的变异等遗传学的研究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被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评价为“是超越时代的”。
(二)研究成果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青霉素、维生素B12、胰岛素这些今天人们非常熟悉且应用广泛的的物质之所以能够大量生产,得益于英国化学家霍奇金的贡献;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揭开了人类攻克疟疾的奥秘;埃利肖发明了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使其成为诺贝尔奖颁奖史上唯一一次奖给已逝科学家的特例;而福尔哈德破译了控制基因早期发育的起始基因,有助于解释人类先天性畸型,打开了人类发育遗传秘密的大门。这些女性科学家的获奖成果造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给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质的飞跃。
(三)她们的高尚品格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获奖女科学家,不仅在学识和科学研究上出类拔萃,她们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居里夫人在提炼出了镭以后依然决定不申请专利,才使得世界上的制镭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麦克林托克的“转座因子”研究成果领先于科学界同行30年,长期不被理解和承认,在受冷遇的几十年时间里,她以超凡脱俗的冷静和平和的心态,独自在实验室继续开展研究;梅耶当了30年的“志愿工作者”等等,这些都展示了女性科学家坚韧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以及她们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
表1 1901--2015年诺贝尔科学奖女性得主基本信息
一百多年来,先后有500多人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虽然女性科学家的比例极少,但审视分析女性获奖者的科学之路,能体会到更加宝贵的科学品质。
(一)执着与热爱是其共同特质
没有哪一个重要科学成果是可以轻易获得的,纵观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的成功经历,她们的成功来自于对科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而转化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动力,以非凡的勇气面对挫折和挑战。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在各种社会资源享有和社会生活管理中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社会强势群体的歧视[1]。格蒂·科里犹太身份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使她受到诸多冷遇,经常是夫妻俩兴高采烈地盼到了聘书,但聘书上却无可商量地写着只要丈夫一个人。霍奇金虽然在学生时代,就在结晶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工作中没有固定的职务,没有固定的薪水,甚至被排除在牛津大学的科学生活之外。芭芭拉·麦克林托克一生甘于寂寞,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即便是她的“转座因子”研究成果受冷遇几十年时间,她仍以常人所没有的平和心态继续开展研究。女性科学家们对于各种困境的挑战与胜出都是出自于她们对于科学研究的热爱与执着。正如科里夫人所说:“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奉献,对我来说是幸福的源泉。”
(二)无私与奉献是其内在品质
爱因斯坦曾评价居里夫人说:“在我所认识的所有名人里,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生命所颠倒的人……是一尊不被荣誉腐蚀的塑像,矗立在实践的广场上,昭示着公心。”居里夫人年轻时在乡下当了6年的家庭教师才攒够了去巴黎上学的费用,在大学学习期间,经济拮据,每天的食谱只有面包、黄油、胡萝卜和茶。即使这样的经历,她也从没有在意过金钱。她获诺贝尔奖后将奖金捐献给法国,她发明了提炼“镭”的技术,但为了造福人类,她没有申请专利,毫无保留地向全社会公布了制镭技术,甚至自己没有钱买自己所发现的镭。
其实,不仅是居里夫人,其他获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也都具有无私与奉献的科学品质,如获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格蒂虽然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但她并不计较。这些女性获奖者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无私与奉献的高尚品质让她们仅仅专注于科学研究的本身,由此造就了她们成功的内在品质。
(三)目标与信念是其精神动力
女性科学家获得成就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使得女性的社会责任更多的集中在家庭,承担着重要的家庭角色,她们要在家庭和工作两种角色冲突的矛盾抉择中奋力前行。仔细分析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们,都或多或少的陷入过这个矛盾交织的选择中。以居里夫人为例,白天,她是伟大的科学家;晚上,她是贤惠的家庭主妇和慈爱的母亲。面对一方是需要母亲陪伴照顾的幼小孩子,一方是没有薪水的工作时感到不知该做何种选择。她痛苦地说:“养育孩子和研究工作兼顾不太容易,对科学的忠诚和对需要母亲的孩子们的忠诚互相冲突,带给我极大的精神压力,我充分地体验到这一切。”
纵观17位女性科学家的获奖成果,大多数都是在条件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科研成果完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那是科研条件十分艰苦,但屠呦呦带领团队克服一切困难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后却因为结果并不好而被放弃。但屠呦呦并没有放弃研究,而是继续攻关,创新方法,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2]。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一个科研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是女性科学家成功的精神动力。
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8月,全国高等教育中在校女性博士生占总数的36.93%,在校女性硕士生占51.65%,在校普通本科生占52.46%。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当前在校女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女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帮助青年女大学生成长为优秀拔尖人才,诺贝尔科学奖女性得主成功的科学品质对她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打破性别角色的困惑,做自立自信的勇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几千年“男尊女卑”、“男强女弱”、“郎才女貌”等的传统思想赋予男女大学生在思维与行为方面不同的心理沉淀并没有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彻底地消除[3]。有学者在对女大学生进行“你打算大学毕业后怎么发展”调研时,只有39.7%女生选择在社会上作出一番事业,35.3%的女生选择“有一份轻松的工作就行了,没必要太累”,25%的女生选择“重要的是把家庭经营好”[4]。可见,传统的性别观念还在深刻影响着女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但是,随着当前高校女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女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当前在校的女大学生来说,要以诺贝尔科学奖女性得主为榜样,打破性别角色的困惑,拥有积极的独立精神,勇敢面对困境与阻碍,努力掌握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自信自立的勇者。
(二)学习科学女杰的品质,做坚韧不拔的强者
对科学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科学事业的无限热爱是一种坚持,纵观诺贝尔科学奖女性得主的成功经历可知,她们的成功不是等待好机会或是依赖好运气,而是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动力,以非凡的勇气面对挫折和挑战,刻苦勤奋,勇攀科学高峰。如在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中有4 位出生于犹太人家庭,当时的反犹浪潮和对犹太身份的歧视,给她们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科里因为犹太身份多次受到歧视,但各种打击不能使她屈服,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她在糖代谢酶促反应研究上取得成功。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女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当决定开展核糖体研究时,有人甚至告诉她:“你不可能成功,因为很多人都已经尝试过但都失败了。”然而约纳特在20多年来的科研生涯中一直坚持致力于研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机制及相关抗生素作用模式的课题,并最终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秉性坚韧,是成功者的重要特征。对科学的热爱,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永不言败的执着信念,不断创新的问题意识,正是这些引领着诸多的女性科学家获得不断的进步。当前的青年女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好的成长,必须学习这些科学女杰的高尚品质,做坚持坚守的强者。
(三)确定崇高远大的理想,做扎实做事的勤者
理想是一簇火种,能点燃奋斗的火焰;理想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的历程,真正的人生是从树立理想的那一刻开始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女大学生要将远大的理想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中,只有幻想而不采取行动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因为没有行动就无法接近你真正的人生目标,所以,理想只有和踏实的奋斗相结合起来才会达到成就自我的目标。
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在她求学期间,纵然经济拮据,但为了心中的理想,她省吃俭用,一心扑在读书上,在大学期间拿了一个物理学硕士和数学的学士两个学位[5]。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我国药学家屠呦呦从小在家庭的熏陶下就萌发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在上世纪60年代末屠老参加523项目时,当时的科研条件比较艰苦,但她凭着极大的热情和勇气坚持科研,在研制的过程中甚至自己亲身试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这样评价说:“青蒿素的科学史在今天最大的启示是——扎实做事。发现青蒿素的工作不是天才的工作,而是平凡的人通过认真的工作,即使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作出的杰出的成就。青蒿素是通过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工作才发现的,这是青蒿素科学史里蕴含的最大的经验教训,也是对今天人们最有价值的告诫。”
百年诺贝尔科学奖,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其中获奖女科学家奋力拼搏、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献身科学、造福人类、淡薄名利、扎实做事的科学品质,成为当今青年女大学生提高素质、修炼人格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将成为她们成长的不竭动力。
[1] 孟霞.性别歧视与社会角色重塑[J].兰州学刊,2009,(7)
[2] “抗疟神药”灵感来自古药典[N].京华时报,2015-10-6
[3] 师凤莲.社会性别视角下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 李玉兰.社会性别视野下的90后女大学生成才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4,(6)
[5] 赵洪恩.伟大的人格——居里夫人[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俞晓红)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SK2015AO52)
余妍霞(1979-),女,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汪丰云(1963-),男,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6.022
G641
A
1674-5337(2016)06-008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