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雯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升学压力的增大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增多等,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其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受重视。对于高中生来说,心理健康是他们人格健全发展和智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基础,是他们顺利完成中学阶段学业的关键。因此,研究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提出相应教育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 毕业生 心理健康 问题与对策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我们对某县一所中学在校高三学生随机取样,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90份,回收率97.5%,其中有效问卷372份,有效率达95.4%。有效问卷中应届生210名,复读生162名;男生203名,女生169名;理科生251名,文科生121名。问卷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专门测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共设60个测定项目,依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在60个项目中又分出10个因子,即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及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这10个因子,各因子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通过对各种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从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3.高三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女生,且在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上有显著差异。4.高三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文科生,除偏执、学习压力外,其他因子均为显著差异。5.除抑郁这一因子外,应届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复读生,但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6.应届生中男生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女生,且在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上有显著差异;复读生中,女生在心理不平衡上的均分高于男生,其他因子的均分都低于男生,且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7.应届生中,理科生的各因子均分高于文科生,且除了偏执外,其他各因子均为显著差异;复读生中,除敌对、抑郁、适应不良之外,理科生在其他因子上的均分都大于文科生,且只在学习压力上两者有显著差异。
二、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学校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仍以升学为重点,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有些学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未采取有效措施。另外,有些老师自身心理素质较差,不能起到身传言教的作用,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2.家庭原因。家长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常以主观愿望要求孩子,与子女沟通较少,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些都可能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有些家长采取的教养方式不适当也会对子女的心理造成影响。3.个人原因。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在外耐挫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如师生关系紧张、成绩下降等都会造成心理困扰。另外,在高考重压下,学生终日埋头书本,无暇顾及个人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倍感压抑却无处释放,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这些都会引起心理方面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聘请专家举办不同侧重点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如高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可以重点进行考试焦虑心理自我调适等;设立心理咨询室,通过面谈、书信等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干扰;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2.提高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对教师定期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不仅用于调节自身,更要用于帮助学生。另外,教师应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把“心理育人”作为教育目标之一。
3.开展家庭辅导,做好家长与学校的协调工作。家人的言行举止和教养方式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其习惯养成和性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家长有必要学会一些沟通的技巧和心理健康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高中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由学习压力产生的,尤其是高三学生。因此,要消除学生的学习困扰,首先必须改变学生对学习的陈旧观点,培养学习兴趣,可以快乐地学习。除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这样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就随之消失了。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
[2]董月明.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2.3.VOL15(1).
[3]刘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