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亮+林金鑫
当你看到文章标题的时候,也许会说,这个问题错了吧!地铁当然在地下跑啦,不然怎么叫地铁呢?但是你也许在乘地铁的时候忽视了,地铁并非都在地下,它有时从地下跑到地上,有时从地上跑到高架轨道上。这样看来,地铁竟然分外“活泼”呢!那么为什么地铁要从地下到空中都跑个遍呢?
地下隧道不简单
在很多城市的地铁系统中,地铁的轨道包括地下、地面、高架三个部分,根据各个城市具体情况的不同,这三部分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与地面的轨道相比,地下隧道完全不用占据地面空间,这是它最大的优势。
但是在地下挖隧道修建地铁,对施工工艺的要求就比在地上建轨道高多了。早期修建地铁时采用爆破等手段,现在常采用隧道掘进机(盾构机),把土大块大块地挖出来,一边挖,一边用混凝土、钢筋等作为衬砌固定住隧道。建成后,地质环境的变化对地下隧道的影响也比地面轨道大。
地面空中有区别
正因为地铁在地下的修建需要更高的施工工艺、更多的监测保护工作,所以如果环境允许,有足够的空间,城市也会倾向于在合适的地区修建地上的地铁。但对于地上的轨道,哪部分在地面,哪部分在高架,里面也有学问。
比起高架,地面轨道显然会更多地挤占城市宝贵的地面空间;另一方面,修建高架桥会往地下较深处打桩,桩基往往支承于较硬的土层上,地质环境变化对它的影响就比对地面轨道要小些。所以,以上海为例,地铁的地上轨道中,地面部分较少,高架轨道较多。
需要注意的是,从地下到地面、从地面到高架,这些过渡段地铁的结构安全保障难度要比其他段的地铁大一些。
地质环境很重要
在上文中比较不同轨道的优缺点时,我们都要提到地质环境变化,这是影响地铁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必须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地面沉降。
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事物,我们的城市也一样。城市的下沉与它所处的地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上海,它地处海边,土质松软,历史上产生过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虽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目前每年仍会有一定的沉降。
如果是均匀的沉降,那么我们需要面对的主要是防汛的压力,对地铁影响不大。想象一下,你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打下深深的桩基,你的建筑就建在这些桩基上,如果这些桩基保持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均匀地下沉,就像你平稳地托着一座积木房子轻轻地向下移动一样,积木不会倒下来,你的房子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沉降得不均匀——你托着积木房子的手掌稍微摇晃或者倾斜一下,哗啦!积木就倒下来了。当然,真实的建筑不会哗啦一下倒下来,它会因为沉降的不均匀,导致建筑各个部分发生错位、倾斜、开裂等,就像数只无形的大手捏住墙壁、梁柱拧动一样,建筑可能发生倾斜、门窗破裂、窗框从墙壁上脱落、到处出现裂缝等现象。所以,不均匀的沉降有点可怕。
对地铁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地下的地铁好像在一块大大的松散土体中挖了一个洞,松散土体本身会因为应力等原因慢慢地产生变形;地面上的地铁则会随着地面而缓慢沉降。这些沉降往往是不均匀的,这一块儿沉降多些,那一块儿沉降少些,这种差别肉眼一般察觉不出,需要通过仪器测量出来。
因此,地铁修建好之后,为了维护好地铁的安全,地铁部门需要进行长期的、持续的结构安全监测。
根据地铁所在地质环境的不同,监测的频度也不一样。例如,上海土质松软,地下水含量丰富,因此上海的地铁可以看作在松散土体中挖洞,需要较高频度的监测;如果是另一座地下水含量少、土质坚硬的城市,其地铁的监测频度就可以低一些。而且,上海很多经过繁华地区的隧道是穿过河流,修建在水下的。水下的隧道,就要更多考虑柔软的河泥,还有上方河水的影响,对地铁的监测保护就要更加频繁、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