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军松
一、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1.图表分析题
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往往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图表分析题正是对这一变化掌握情况的考核,多以概念图、模式图、系谱图、直方图、坐标曲线、数据表格、材料表格等形式呈现.例1 图1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中填写图中数字)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_.
(2)图1中囊泡X由[ ]___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 ]_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_.
(3)图2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_________.
(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知识,要求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脂质和蛋白质;[①]细胞核;
(2)[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溶酶体 ;
(3)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解题方法 要注意解读“文→图表”“表→图”“图→表”之间相关信息的获取和转换,识别图中的关键,分析图示中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图中曲线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2.文字表述题
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常见有材料综合型、实验设计型两种.此类非选择题是依据题干描述或所给材料,通过对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综合来解答问题的,其常体现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面的考查.
例2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自然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及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科学原则,所以至少分三组,且有黑暗作为对照,每组必须有一定的种子数量且数量相等.预测实验结果要根据题中所给的自然现象是,即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
实验方案:
(1)实验材料:选出180粒大小一致的种子,分成六祖,每组30粒,在培养皿中培养.
(2)培养条件:光照强度 0、2000、4000、6000、8000、10000Lux,温度25度,培养一周.
(3)测定指标:用直尺测量植株高度,计算每组的平均值.实验结果测试:随光照强度增加,植株高度下降.
解题方法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专业术语的应用,概念、原理、结论等是回答问题的基本要点,在表述的过程中,要以科学性为基础,所作答案富有逻辑性、完整性,并且条理清晰.
3.计算类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中的计算题一般以填空形式给出,这对计算结果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运用常规计算外,还要多积累一些科学的解题方法,比如公式法、关系量法、设未知数等.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思维清晰、精准计算、所得结果简洁明了,最后检查是否遗漏单位等,避免答案不完整,失去较容易得到的分数.
二、对解题技巧的总结
非选择题的题干通常含有大量信息,再加之考试时间有限,多数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容易粗心大意,不能准确、快速地找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难以确保正确解答.若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具体就要落实到审题的过程中,仔细阅读题干是解题的根本,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比如“牛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两条多肽链折叠盘曲而成,共有个肽键,两条肽链至少含有
个氨基和个羧基”中对“至少”这个词语的把握.个别学生还会出现对相近概念理解偏差导致出错.比如题干中是“细胞结构”,还是“细胞器”,是“真菌”还是“细菌”等要看清,并且一一分清.从题干中提取的信息要尽可能地全面,多注意注解的内容,挖掘间接给出的信息.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教材中对知识点的描述,有理有据地进行解答,保证答案的科学性,不能胡乱编造.注重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综上可知,对于不同类型的非选择题,审题都是至关重要,认真读题、分析隐含条件,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规律,找到各量之间的关系,答题时的语言表述做到简练、准确、规范等.由于个人知识储备及研究水平有限,肯定还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实践将该课题的研究进行完善.
(收稿日期: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