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播电视系统微波传输IP化演进的意义

2017-01-06 11:52范宝华
中国新通信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台站微波电视节目

范宝华

【摘要】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技术及其应用确保了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本文从数字微波传送网在保障广播电视节目传送的同时如何满足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数字微波传输的IP化演进,详细讨论了TDM与IP化的比较,提出了广播电视微波传输IP化演进的意义。

【关键字】 广播电视 微波 IP化

目前,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主要有三种方式:卫星、光缆和微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上没有卫星,地上没有光缆,微波作为一种主要手段,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担当了重任,为安全播出做出突出贡献。与卫星、光缆相比,微波传输具有安全可靠,抗自然破坏及人为破坏的突出优点。多年来,微波传输对全国广播电视覆盖率的提高和安全播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波已成为确保广播电视安全,确保党和国家政令畅通的一种战略和战备资源。广播电视系统大容量SDH(同步数字系列)数字微波的发展,加上IP微波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微波传输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现代广播电视行业当中,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对于提高图像音频的清晰度和传输质量,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套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随着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对高带宽无线传输的需求非常迫切,传统的TDM传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目前广播电视系统的多业务、多速率传输的需求,要求原有的数字微波传输实现IP化传输。

一、传统的TDM微波和IP微波

1.1传统TDM微波的传输方式

TDM就是时分多路复用模式,时分复用是指一种通过不同信道或时隙中的交叉位脉冲,同时在同一个通信媒体上传输多个数字化数据、语音和视频信号等的技术。在TDM模式下,每一个信号都需要时刻的占有分配给它的带宽,即使在没有数据业务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TDM对带宽的要求很严格,在TDM模式下,要保证不会出现失帧,就必须确保通道总带宽要大于或者等于任何时刻下传输的数据业务带宽,需要提高传输的容量,提高通道的带宽。

1.2 IP微波的传输方式

IP数字微波是将IP数据复接插入到微波帧中,经过一系列数字信号处理后(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传输的可靠性),经ODU(室外单元)混频放大后通过微波传到远端,最后还原为IP数据的新技术。它既有数字微波高效、稳定、可靠、建设快等优点,又符合网络向全IP化转变的趋势。

二、广播电视系统微波传输中TDM方式与IP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山西广电微波传输为例)

1、业务调整。TDM微波传输严格按照VC的占用方式,如果以45M为单位,超出一个容量,则要完全占用另一个45M,即使只是用了其中一部分带宽。这样就会造成一部分资源的浪费。IP业务采用IP接口,带宽以2M为步进,增加业务简单,而且不同业务在总带宽不变的情况下,内部可以灵活调整分配。

2、业务类型。TDM业务连接类型固定,视频、数据、语音采用不同的接口和连线,不适用未来广电的多业务发展。IP业务有丰富的接口类型,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适应广播电视网络传输视频之外的其他业务需求。

3、传输质量。TDM微波传输带宽可靠保证,传输时延小。IP微波尽管IP协议最初是为数据网络设计,但是目前已开发了多种提高传输可靠性的协议,保证语音和视频的传输,同时硬件处理速度的提升,也为可靠传输提供了保证。在网络公司的普遍IP化的基础上,吉林广电已经成功开通了全省基于微波传输的IP化无线网络。

三、IP化演进的意义

IP微波不断发展,可以从中心站向中继站尤其是高山台站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网络、电话信号,还可以监测各台站运行情况,各台站也可以向中心实时回传广播电视播出情况和台站安防情况。

IP微波具有面向IP的丰富接口业务类型,同时对传统微波可以很好的兼容、与以太网完全兼容,灵活高效的自适应调制特性,大容量、更多业务传输功能,传输速率更高,超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实现高质量传输,多方向网络化及可靠的端到端业务管理等特点,适应广播电视系统新时代的发展要求。IP微波还能与未来铺设的光纤系统中的光纤设备无缝融合,配合统一的网管平台进行端到端业务分发,管理和保护[2]。未来的IP微波技术还将向着更大带宽、更高可靠、更多特性和更加节能轻巧方向发展,512QAM/1024QAM高调技术、E-BAND毫米波频段以及中射频一体化的全室外产品等下一代微波通信技术和设备形态正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这为今后IP微波拓展更广阔的应用途径奠定了基础。

总之,广播电视系统微波IP化传输,体现了IP微波的技术的先进性。其接口丰富、大带宽、高可靠、网络化、易部署和管理的优势,将成为整个广播电视系统无线传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 考 文 献

[1].史润华,徐国庆,高峰,许可,汪家兵,安徽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网络的组网与系统设计[J],广播电视信息(上半月刊),2012(02).

[2].朱忠诚,IP微波在广播电视发射台中的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Vol.42.(11)

猜你喜欢
台站微波电视节目
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及应用分析
一种适用于高铁沿线的多台站快速地震预警方法
为什么
一种具备干扰台站剔除的多台站定位方法
仲夏夜之梦
“危险”的微波炉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站选址相关问题探讨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