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一个人出远门

2017-01-06 10:06赵婕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邻座女婴上车

赵婕

从小在爸爸的世界里,习得的友善和亲热,使我不知不觉建立了对世界的信任感。当我因为“善恶不分”,独自面对某种险境,父亲给我的一切和潜意识调动的女性直觉,也会帮助我。我22岁才第一次独自出远门,那之后我常常独自旅行,遇到过一些一念之间的险境。我一直觉得爸爸一路在陪伴我、照顾我、保护我。

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我第一次以独自旅行的方式纪念22岁生日,从四川达州去安徽合肥(当时我的男友、现在的丈夫在中国科技大学读书)。那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坐火车,路程有三十多个小时。我找出一套很中性的牛仔长裤、纯白T恤和灰色夹克,离开了宿舍。

那个时候,女研究生被人贩子卖掉的新闻,我刚看过。我上车不到两个小时,邻座的青年男子邀约我在某站下车,说某地方如何好玩,他有钱,吃喝玩乐都是他的。他游说到快下车了,我也没搭理他。我站起来去接开水喝,他跟过来,问我,他给我说的话,想好了没有。

我把开水端在胸口,盯着他眼睛,问他:“您,给我说什么啦?”他有些退缩,笑了笑,说:“你真聪明!”然后转身走了。我端着满杯开水小心走回座位时,这个人已经消失了。

这时旁边几个人才来关心我,说:“那是个骗子,你幸好没有上当。”我心想,尽管我对世界有多坏知道得不多,但我的爸爸恐怕从我学走路开始,就用他的言行在告诉我:“大丈夫无功不受禄”,不是自己的不要。显然,“无欲则刚”,对于一个女孩子和对于一位“大丈夫”,好处是一样的。

火车到了郑州,要下车转车,我无经验,力气又小,我一次次被挤出队伍,眼看拥挤的火车就要开走。天快黑了,那是当天去合肥的最后一列火车,如果上不去,就得去住旅馆,那对我是困难的。

走向远处的队尾去排队时,我看见队伍靠前,有两个高大的中年男人。他们高高干净的样子,很像爸爸。我走过去,对他们说了我的处境,他们立刻在彼此中间腾出一个位置,让我站进去。他俩一个拉一个推,帮我上了火车。一上车,我们就被挤散了。车厢还有些空位置,我坐下之后,在旁边占了一个位置。我想,与我一起排队几次也没有挤上车的那位老人,不知能否上来,还有帮我上车的这两位如果来了,我们四个人可以轮流坐。但两位帮我的人,始终没有出现,火车开动之后,那位老人出现了。我拉他坐下。

清晨,火车到了终点站。下车前,老人看到邻座扔在桌上的半瓶饮料,拿起放下又拿起,最后还是放下了,他的手抖得厉害。我想,这是一位惜物节俭的人。他知道我要去中国科技大学,叫我和他一起乘公交,他说,他正好是在“裤子大”(合肥话对“科技大”的发音)的下一站下车。

我十分庆幸。我是在家门口也会迷路的人,在陌生地方更是会局促不安。上了车,他还替我买了票。我给他票钱,他执意不要。他的慷慨,尽管只有一毛钱,却令我终生难忘。我很熟悉那种慷慨,那也是爸爸那个世界的慷慨,那是清贫阶层的人,相濡以沫中的豪爽。

从合肥回达州的返程,是深夜在洛阳换车。我的邻座是位旅途经验丰富的三十多岁男士。他说,比起白天在郑州大站换车那种拥挤,一个年轻女孩深夜孤零零在洛阳小站等两个小时,更不好受,一旦错过过路车,更麻烦。

他要在到达洛阳前一站下车,他说,北方的春夜十分寒凉、干燥,所以,他让我趁他在车上能照顾我,让我先换好御寒的衣服、装好热水。火车太挤,我去不了卫生间换衣服,他就帮我挡住,让我在座位上套上随身带的一套毛料裙子,他又去帮我打了热水。果然,当时那个洛阳小站,似乎没有候车室,只有我一个人在灯光不明的站台上等车。寒风飕飕,我打开水杯取暖,好一阵子,才听见稍远处有说四川话的同行人,我赶紧奔过去,用乡音找到了“组织”。

火车终于来了,上了车,车厢很空,有的车座一个人都没有。我从车厢这头走到那头,在一个带女婴的父亲身边坐下来。我猜他有点不解,那么多空座位,我为何会坐在他身边。

我那样做的时候,大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微妙反应被我觉察,我才开始察看自己的动机。我想,也许是一个“30出头的男人带着女婴”这个景象吸引了我。对于我,坐在他身边,旅途是安全的,是有情意的。也许我希望感受“爸爸”孤独的温情,也许还能举手之劳帮助“爸爸”。我甚至回想,三个小时之前与我道别的那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为何对我那么细腻周到?是他有一个成长中的小女儿吗?他以那种方式爱他女儿的未来,还是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对成熟男性,天然就有女儿般的信任和亲近?

答案不确定也没关系。天亮了,女婴已经醒来,我帮她扔垃圾、取热水等等,旅途十分有趣愉快。

我不仅亲近“爸爸”,也亲近幼年的“女儿”。仿佛是在时光隧道里旅行,很奇妙很幸福的感觉。事实上,我已经长大,随身携带着“父亲”在旅行,在他“鞭长莫及”又时刻陪伴的世界里,展开又冒险又平安的人生。而那第一次自我挑战的独自旅行,尽管开始得不算早,但已经成功,正在直达出发地。

猜你喜欢
邻座女婴上车
刚需看过来!首期14万起!广州这个上车盘,你怎么看?
A Study of Code-Switching in the Series Films of Rush Hour
为救女婴列车提速早到
外婆丢弃患病女婴 涉嫌故意杀人被判刑
防晕车
母子俩的对话等
随口就来的虚荣
多吃多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