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军
关于什么是历史学科素养,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我个人认为历史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历史知识素养,二是历史能力素养,三是历史价值观。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呢?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小组合作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增强历史时空观念
笔者在教学时,往往采取以时间、空间为线索,通过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这部分内容时,我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宏观历史发展阶段意识,经常是死记硬背时间、事件,没有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基本的联系,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在小结本单元时,笔者要求学生以时间、空间线索为单位,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发展等角度,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己构建14—19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且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渐渐加深了对近代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理解,也对近代化中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增强了历史时空观念。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一课时,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命题,我先展示1929—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曲线示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命制一道题目,题型不限,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简答题,自行设计答案。平时都是老师依据材料出题,这次让学生自己出题,同学们都非常兴奋,马上投入进去,几分钟后,各学习小组都设计好了题目和答案。然后,我请各小组展示题目,请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回答,最后由出题目的小组进行评价,双方再进行讨论。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有时会为一个问题或答案进行争论。笔者适时进行了点评,并且也展示了自己出的相关题目和答案。也许有的学习小组命制的题目不太成熟,或者答案不完整,但是,这毕竟是学生在积极参与,自己命题和解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得到提高,对历史的理解、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创设情境时,可以采取适当的多媒体手段,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还可以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等多种手段进行。适当地采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感知更加有动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并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四、加强课外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开展历史学习和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史论结合”,没有全面、真实的历史史实、证据,就难以理解历史结论,甚至会得出错误的历史结论。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往往只是捧着一本教材,对于历史知识没有生动、鲜明的历史形象,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也是非常肤浅的,对于历史结论也是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历史的真伪也无从辨识,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刻不容缓。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培养历史证据意识,课前,笔者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收集、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各派一位代表上来展示本组所收集到的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证据。许多证据就连我也没有看到过,那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一段段沉重的文字,深深地震撼了我和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
总之,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还包括许多方面,但是,如果脱离了发挥学生主动性,脱离了小组合作这个抓手,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也就真正不能落到实处。当然,初中生由于年龄和心智的原因,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教师不能放任式地进行小组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任务,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过程,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性帮助,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