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环境教育一般是通过教育的形式普及与宣传环保知识,逐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鼓励人们自觉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环境教育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通过环境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让人们看到破坏环境对于人类会产生哪些危害。第二,通过环境教育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为今后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支持。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环境内容,通过在课堂上对环保的渗透,就能够更好地将环保理念传递下去,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一、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多地理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借助教材这一载体,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融入环境教育的内容,努力使地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更具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漫画《地球出汗了》,使学生体会到全球气候正在变暖。随后可带领学生观看关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的图片与电影《后天》,同时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导致气候变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还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利弊”。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逐渐认识到了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危害。最后教师还可安排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环保组织成员以及木材商人等角色,一起讨论采取怎样的行动能够为减轻温室效应做出贡献。通过直观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优化了地理课堂的每个环节,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促使学生梳理了正确的环境观念。
二、结合环境变化调整地理教学策略
在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时期,环境遭到破坏的程度较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导致环境被污染,生态失衡。通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能够使学生对生活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提出疑问,由此对地理知识产生好奇,渴望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带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将课本中的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探究,就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以“空气质量下降”为例,带领学生进行研究与探讨,要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环境。此种实际案例是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的,能够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当学生学习完地理知识后,还可对相关的环境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一些可行性措施,如此便可增强学生的自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借助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变为环境意识
事实上,地理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针对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的特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去考察,通过实践来认识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可结合节日或者环境日等,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植树节以及世界环境日等,都是国际组织为了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规定的节日。每年定期开展相应的环保活动,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世界环境资源的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威胁,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在传统的环保节日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与环卫工人一起打扫卫生,清理公路两侧的污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另外还能够认识到改善城市环境应当从我做起。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在班内设立废品回收角,收集易拉罐以及废纸等,随后交给地理组设置的回收站,卖出的钱可作为班费。也可进行自制盆景的展示活动,如此便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开展气象与地质等观测,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威胁,由此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的组成部分,在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是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渗透环境教育,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通过在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就能够使学生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如此便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