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2017-01-06 19:37康玉萍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28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医护理护理效果

康玉萍等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河北省三河市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艾灸、拔罐、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23.23±1.22)d]、平均治疗费用[(5213±344)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9.33±0.34)d、(7289±25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58.58±3.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04±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9.0%,明显高于对照组67.0%的总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0%的临床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中医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效果好,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a)-0155-04

Appl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KANG Yuping1 LIU Haiyong2▲ BAI Ruyu3 LU Qiuyu4 CHEN Zhijun1 LIU Haixia5 QIAN Xin6 MA Chunhua2 1.CT Room,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3.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4.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anhe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5.Department of Dialysis,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6.Department of Surgery, San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in Sanhe Ci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100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 including moxa-moxibustion, cupping,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acupoint massage. 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23.23±1.22) d] and average cost of treatment [(5213±344) yua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29.33±0.34) d, (7289±254) yua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life quality score [(58.58±3.25)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0.04±2.19) point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89.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67.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clinical efficacy rate of 93.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77.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good, and patients'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Nursing efficacy

面瘫病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神经炎症,主要由脉络空虚且受风寒,肝肾阴虚且风阳上扰或者是七情过极等原因所致,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口眼歪斜,该病多发于冷热骤变季节。从中医的角度出发,面瘫病因正气不足、风邪乘虚入所致。目前,尚未有统一治疗面瘫病的方法,也缺少该疾病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明。为了提高面瘫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三河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200例面瘫病患者,研究中医护理的效果,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20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有眼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皱眉困难等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0岁,平均(52.26±1.38)岁;对照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7岁,平均(53.12±1.0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起病突然;②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凡具备以上2条或2条以上者即可诊断。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法。①面部护理:加强面部保暖,避免风寒侵袭,可以用湿热的毛巾敷脖,注意破损处的消毒,避免感染。②眼部护理:对于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则注意避免强光的照射,外出时佩戴墨镜,防止风沙刺激;睡觉时可于患眼覆盖无菌纱布,防止眼部感染,必要时可涂金霉素眼膏。③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后要漱口,彻底清除口腔内残留食物,防止口腔感染。④饮食护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高维生素、高热量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尽可能以流质或软食为主。⑤心理护理:周围性面瘫患者由于自我形象紊乱,容易有焦虑、悲观的心理,应安置单人病室,减少不良刺激,播放一些轻音乐,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用体贴、关怀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消除其焦虑、悲观的心理。⑥面神经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多进行面肌运动锻炼,脸部可以进行一些鼓气、咀嚼(可嚼口香糖,每日5次)、抬眉、双眼紧闭以及张大嘴等锻炼。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方法。①艾灸护理:艾灸具有调和气血、温通经络以及驱风散寒等作用,是治疗面瘫病最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应谨遵医嘱,为面瘫病患者面目实施艾灸,在灸之前,需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患者是否对艾绒味和烟雾过敏。艾灸至患侧面部皮肤晕红为止,艾灸穴位为:地仓、四目、印堂、翁风以及颊车,每个穴位灸5 min左右,注意不要烫伤皮肤,艾灸后30 min内,不可外出,防止受寒而使病情加重。②拔罐护理:中医拔罐具有祛风散寒和疏通经络的作用,尤其是闪罐,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为面瘫病患者行闪罐治疗前,首先要检查患者的面部皮肤情况,观察患者的面部皮肤是否有破损、水肿、瘢痕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如果有,则不允许行闪罐治疗。在闪罐之前,必须检查罐口的周围有没有裂痕,是否光滑,罐口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患者面部皮肤,定时更换火罐,更换时动作要轻、稳、快、准。在闪罐时,应该避开患者的眼鼻和毛发周围等部位。③耳穴贴压护理:又叫做耳穴埋豆,为患者选择一颗质硬光滑且大小适宜的中药王,利用胶布将其贴压于患者的耳穴上,耳穴贴压属于疾病防治方法,不仅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作用,还具有改善睡眠的功能。在为患者取穴之前,需要询问患者是否对胶布和酒精过敏,并对患者的耳部皮肤进行综合评估。取面瘫病患者的耳垂部的眼、舌以及面颊等穴。在耳穴留埋期间,医护人员应该叮嘱患者保持耳廓干燥,在淋浴时,应该使用保鲜膜包将耳朵裹住,避免耳穴被淋湿。耳穴埋留时间,冬季留1周,夏季留3 d。在埋穴期间如果出现痒痛之感,医护人员应立即为患者取下,在取下之前需用水润湿,防止患者皮肤受伤。④穴位按摩护理:医护人员应该谨遵医嘱,为患者行穴位按摩辅助治疗。在按摩之前,医护人员需将指甲修短,以免刮伤患者皮肤。在为患者行穴位按摩之前,对其面部皮肤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患者的皮肤有破损或者有出血性疾病,则不得使用穴位按摩,孕妇禁用。在行穴位按摩护理时,用力需柔和、均匀、适度,除此之外,还需为患者保温。按摩穴位为太阳、鱼腰、阳自、四目以及印堂等。

1.4 观察指标

1.4.1 一般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

1.4.2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2]评价,满分为60分;其中,≤20分为极差,21~30分为差,31~40分为一般,41~50分为较好,51~60分为良好。

1.4.3 满意度调查 采用问卷形式,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为100;其中,>80分为满意,50~80分为比较满意,<5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本调查共发放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4.4 疗效评定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痊愈:治疗后面瘫病症状完全消失,表情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面瘫病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表情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治疗后面瘫病症状得到缓解,面部表情功能改善。无效:面瘫病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俗称“歪嘴风”,属中医“口噼”“吊线风”“面瘫”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多因受凉或头面部受凉风吹后发病。一般认为是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受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影响,引起急性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一侧性。起病前部分患者有受风寒或病侧耳后吹凉风史。西医临床表现:患者为一侧面肌受累,双侧影响者极少见。起病突然,约半数患者在发病前有耳后疼痛并向后枕部扩散的前期症状,经数小时或1~2 d后很快发生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面部表情动作和随意动作均不能做,说话不便,病侧面部绷紧感,漱口、饮水时,水从患侧口角外流,进食时,食物停滞于病侧面颊与牙齿之间,说话漏气,病侧流泪[3-6]。面部两侧不对称,病侧沟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甚至不能闭合[7-9]。病侧口角低,人中偏向健侧,露齿更明显。鼓气、吹哨时,病侧漏气[10-12]。病侧不能皱额、蹙眉。少数患者因面神经病变的位置较高,还可出现病侧舌前半部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现象。中医临床表现:表情肌瘫痪,额纹及鼻唇沟变浅,面肌被牵向健侧,口角下垂,不能皱眉,眼裂扩大,泪液外溢,鼓腮漏气流涎,闭目时眼裂松弛,脑干病变均可除外[13-16]。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正气不足,风邪乘虚入侵,致使营卫失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养,或风痰阻滞,经气不利而病。故本病的治法应以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佐以涤痰之法[17-20]。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主要是由于风寒的入侵,致使患者的经络不通,气血不畅,从而引发面部肌肉的纵缓不收。虽然周围性面瘫疾病的临床症状大致一样,但是中医认为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依据不同的发病原因进行辩证护理,在对患者护理时,要详细掌握患者的患病原因与发病机制,从而进行逐一对症护理[21]。中医护理是一种将中医技术融入护理工作当中的一种特色护理模式,为了研究中医护理对面瘫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笔者选取近年我院接治的200例面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艾灸具有抗病毒、改善微循环、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散结、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22-2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面瘫患者局部皮肤感觉下降,因而要特别注意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切不可过近,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被灸穴位处以感受温度变化。火罐的热刺激和负压作用,可加速面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改善面神经缺血、受压状况,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通络之效。耳穴贴压疗法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诸多功能,它的特点是刺激效应稳定,灵活可靠,效果良好。患者早期的面部表情肌功能锻炼,对于缩短疗程有重要意义。清早进行皱眉、抬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的训练,每日进行数次,每次数分钟。穴位按摩能起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增强面部肌肉力量的作用,对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效果。中医学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在中医护理时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能保持镇定的情绪,密切配合治疗,获得适宜的认同感,提高治疗的效果。如果患者在焦虑、消极、紧张和不配合的情况下,就不能充分地发挥治疗的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数据显示,对面瘫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可见,将中医护理应用于面瘫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另外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中医护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措施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训练.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720.

[2] 胡仁红.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31-132.

[3] 种翠红.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9(25):209-210.

[4] 徐莉,沈音丽,谢超.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病的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5):181-182.

[5] 梁清芳,张先庚.浅谈周围性面瘫病的中医护理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154-155.

[6] 陈燕,杨旭.针刺结合情志护理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1):61-62.

[7] 黄双英,宣丽华,吴蔚,等.贝尔面瘫患者中西医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3(13):67-69.

[8] 莫永兰,何玮.兴奋针灸刺激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378-379.

[9] 石安碧.毫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护理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6):129-131.

[10] 王光英.护理干预对减轻周围性面瘫患者穴位注射后局部不适的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2):49.

[11] 张光琴,杨艳,曾令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1):170.

[12] 程永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3-1714.

[13] 吕莉.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索[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2):238.

[14] 李雪娜.谈护理因素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具体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91-92.

[15] 梁清芳,张先庚.浅谈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154-155.

[16] 张玲,张雅琴,杜莉花,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4,33(4):63-65.

[17] 刘淑美.中医疗法及护理在周围性面瘫家庭康复中的运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2):79-80.

[18] 李梅芬.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微创医学,2014,9(3):365-366.

[19] 胡仁红.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31-132.

[20] 易海燕.中药湿热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113-114.

[21] 杨丽卿.艾条灸在周围性面瘫中的护理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4):50-51.

[22] 廖庆华,黄玉娟.周围性面瘫中医外治及临床护理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64-65,67.

[23] 于力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23):2506-2507.

(收稿日期:2016-05-25 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中医护理护理效果
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