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乃彦: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2017-01-06 19:28
现代家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家长孩子教育

【冉乃彦简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中国教育学会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素质教育实践研究基地特聘专家。长期从事青少年儿童研究和家庭教育研究,著有《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材》等著作。

冉乃彦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长期从事青少年研究和家庭研究,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有深入思考和精辟见解。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自我教育是核心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社会发展要依靠每个家庭的发展,家庭教育实际上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请问,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冉乃彦(以下简称冉):我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长只是向孩子灌输所谓的知识,甚至以爱孩子为名对孩子施以暴力,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反教育,永远不可能有正面的成效。

记:您所说的自我教育,都包括哪些内容?

冉:在家庭教育中,“自我教育”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其内容包括四个环节,即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和自我评价。简单地说,自我教育就是孩子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记:为什么孩子的自我教育如此重要?自我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冉:自我教育对孩子成人、成才的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每一个人都以自我发展的方式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实际都要受到自我的制约,所以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当然,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但是它一旦生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挥作用,极大地影响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在上面提到的四个环节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终,自我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回顾人类历史,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不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一个人的自尊心(也就是追求自我价值的意识)是自我发展的动力,尽管每一个人的发展途径和结果千差万别,但要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那就要关注孩子主动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满足孩子的自我肯定或自尊需要。

记: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是怎样一种关系?

冉:自我教育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主意志在集体中与别人互动产生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所有教育的目的都必须通过孩子的内化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即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行动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上是一种反教育。所以,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平心而论,依据这个标准,现在有的教育实际上已经不是真正的教育了。

当然,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仍然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努力,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孩子前提下的一种引导,而且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六方法

记: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家长需要掌握哪些方法?

冉:经过几年来的实验探索,我总结出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六个方法,分别是:发现、唤醒、激励、反馈、引导、等待。

记:请分别举例说明。

冉:好的。

所谓“发现”,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幼小的孩子在成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他的自我教育表现,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易发觉。成人应该细心观察,善于随时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例如,以前护送孩子上学,都是家长拿着书包,孩子心安理得地空手跟着走,有一天,孩子忽然提出要自己背书包。这时,家长要敏锐地察觉到,这很可能是孩子提出的第一个自我要求,一定要满足他。

第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自我教育上的质变。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是逐渐增强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平稳的时候,也有出现质变的时候。例如,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如果表现为从关注外表转为关注内心世界,对自我评价,从强调效果转为强调动机和效果两方面,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质变,家长应该及时发现,给予鼓励。

所谓“理解”,其实是要求家长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正确理解孩子所表达的内容。由于孩子年龄小,在表达上存在困难,不仅对于自己的愿望、目的说不清楚,甚至自己做的事情本来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表述不清楚,常常被人误解。家长的任务既然是发现孩子的潜能和内心想法,就不能仅凭孩子的口头表达,而应该不厌其烦地与孩子沟通,多角度询问,引导孩子正确、充分地表达想法。例如,汶川地震发生不久,有孩子说:“以后再也不上学了。”其实,不上学不是孩子的真正想法,只是孩子的安全需要没有被满足。地震中许多学校楼房倒塌,孩子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被埋在废墟下,感到在学校的楼房中上学很不安全,才说出不想上学的话。家长首先应该肯定孩子寻求安全是正确的,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立志重建更加坚固的楼房,当孩子意识到楼房是安全的,而建造更坚固的楼房需要学习知识,就会心甘情愿地回学校上学。

另外,家长除了需要理解孩子表达不清楚的话语之外,还应该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孩子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本质。例如:有一位小学老师给学生上课,在上课前宣布了一件事:本班要成立板报组,需要选拔美术好的同学,接着开始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一名学生不听讲,而是埋头画画,两次委婉地暗示也没有用,最后老师只好走到那名学生面前,准备严厉地批评他。可是没等老师开口,那名学生就把自己刚刚画完的画笑嘻嘻地递给老师,还激动地要说些什么。老师非常生气,立刻批评他,并把他的画没收了。其实,这名学生是听到要选拔美术好的学生,非常向往,赶紧画一张画来展示自己的水平,其他的事情全都抛到脑后了。老师应该透过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表面现象,看到他关心班集体,愿意奉献的好品质。

记:所谓“唤醒”,指的是唤醒孩子的潜能吧?

冉:对。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但是,如果家长认识不到孩子有潜能,就不会信任孩子,孩子如果察觉不到自己的潜能,就会缺少自信。家长的任务是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地把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有时候是孩子不经意间迸发的小火花,显露出特点潜能,成人就要及时发现,扩大火势;有时候是成人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让孩子任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也能激发出星星之火。例如,允许孩子在地砖上画自己喜欢的图画,就有可能唤醒他的绘画潜能;出些计算题让孩子抢答,就有可能唤醒孩子数学方面的潜能;提倡自编自演小品,就有可能唤醒孩子的表演潜能。

研究显示,许多孩子的精神处于被压抑状态,家长要唤醒孩子的潜能,首先要解放孩子的精神。例如,在一次小学一年级的招生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道面试题:“你爱不爱提出问题?请你现在就提出一个最想问的问题。”有一个孩子默不作声,后来小声嘟囔:“爸爸说,小孩子不能随便提问题。”这种情况,只有先帮助孩子摆脱掉不让提问题的紧箍咒,孩子才能把长久压抑在心头的问题统统提出来,潜能才能得以发掘。

所谓“激励”,是指家长持续地激发孩子进步的动机和内在动力,鼓励孩子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发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比如,家长想让孩子用功学习,争取好成绩,只下命令是不行的,报补习班也收效甚微,原因很可能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足,甚至有厌学情绪,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动机不明,内在动力不足。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应该想办法激励孩子。当孩子有了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学习效率就能明显提高,成绩自然会变好。

记:“反馈”指的是什么?

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言行无论对错,家长都应该在适当时候给予反馈。所谓适当时候,是指根据孩子不同性质的行为,在不同的时候给予反馈。比如,孩子开始做家务活,家长向他讲了要领之后,就需要他在实践中自己去体验,不需要家长寸步不离地去反馈;而对于幼儿的某些危险行为,如触摸电器开关,家长则需要马上厉声制止。有些孩子的行为,则需要认真鉴别之后,才能给予反馈。

人类的遗传基因存在着动物性和人性两方面,也就是说,人性既有向善的可能,又有向恶的可能。家长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鉴别善与恶、好与坏。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孩子的需要有时候很难区分出好与坏,有时候表面看是坏的需要,里面又隐藏着好的需要。

记:能举例说明吗?

冉:例如,有些十二三岁的男孩开始偷偷学抽烟,他们主要的心理需求是以为这样比较有派头,比较像成年人。抽烟肯定是错误的,把会抽烟当作成熟的标志也非常可笑,但是,孩子渴望成熟,羡慕成年人,模仿成年人,又不能认为是坏的需要。家长的任务是发现隐藏在孩子行为后面的正确需要,指导孩子怎样做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所谓“引导”,指的并非由家长主观地提出孩子应该怎么做,孩子被动地去做,而是以下两种方法相结合:一是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行动方案,家长做参谋,二是由家长提出若干适合孩子付诸实施的各种参考方案,由孩子自己选择。例如,孩子的暑假到了,需要制订计划,最不好的办法是由家长制订一个自己满意的计划,强迫孩子去执行。这样不仅孩子永远学不会自我教育,而且心情郁闷,生活毫无乐趣。如果鼓励孩子自己制订计划,家长在孩子计划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补充意见,孩子就不但越来越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觉得自己是主人,积极性、主动性会越来越强。

此外,价值引导是引导的核心。所谓价值引导,就是引导孩子逐渐自己悟出要做的事情意义何在,最终帮助孩子悟出人生的意义。这种价值引导,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事件,通过对话自然而然进行的。价值观的建立,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生的功课,所以非常重要。

记:所谓“等待”,指的是家长不要急功近利,培养孩子要像养花那样,静静等待花开,是吗?

冉:没错。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家长要耐心等待。

家长的自我教育

记:您认为家庭教育的成败关键是什么?

冉:是家长对自己的自我教育。中国的家庭教育近年来发展非常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家长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这样才能使家长逐渐自我成长,最终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人。

记:家长怎样进行自我教育?

冉:与孩子的自我教育一样,家长的自我教育也有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和自我评价四个环节。自我认识包括三个层次,首先要客观看自己,其次要全面看自己,最后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自我要求最重要的是激发正确动机,即培养优秀的孩子,而不是让孩子给家长挣面子。自我践行就是家长要自我强制、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就是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因时间关系,就不详述了。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家长错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