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出发去冒险

2017-01-06 18:59沈奇岚
中学生天地(A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歌德物件博物馆

2016年,跟着“看世界”栏目走了世界各地许多博物馆,你是否对博物馆有了更多元、更有温度的认识?你是否亲自去了一些博物馆,触摸那一段段尘封的美丽?在“博物馆系列”收尾之时,我们请沈奇岚博士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为人类守护永恒的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奇珍室:盛放拥有好奇心的人们对世界的想象

关于博物馆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我最喜欢的一种说法,是源自16和17世纪欧洲的“奇珍室”(Cabinet of Curiosities)。对世界有好奇心的人们,搜罗并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并在自己的家中,专门开辟一个房间,用于盛放他们对世界的整个想象。

有一年,我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旅行,圣马可广场旁的博物馆里有个奇妙的展览,里面储藏着当时以威尼斯为代表的地中海富有家庭的珍宝。这些珍宝能让人了解和想象,在15到16世纪的威尼斯人眼里,什么是珍贵的。华丽的珠宝是当时人们追捧的对象,大理石雕刻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同样象征权力和财富的还有书籍,毕竟在印刷术尚未普及之前,那些珍稀版本的书在当时可是一纸难求的。有趣的是,那时的书有半个桌子那么大,封面上还镶嵌着红绿宝石。

当时的威尼斯已经是欧洲最富有也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齐聚于这个贸易之都,进行财富和知识的交流和较量。这些被陈列的展品,在当时让多少人垂涎,让多少人梦寐以求,又有多少爱情和谋杀因此发生。

威尼斯人将这些收藏命名为“奇迹之屋”,这些收藏成了这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个“奇迹之屋”的理念,多多少少影响了我们当下的博物馆。每次去自然博物馆,我们看着恐龙的化石,何尝不是一边惊叹自然的奇迹,一边感慨自己作为人类能够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存的幸运。

但把奇珍异宝收藏到自己的家里,这还构不成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当时整个欧洲的贵族和富商们都有自己的小小收藏,可那只是私人财富,和公众并无关系。

只有当私人的收藏成为公众的认知时,才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特征。

博物馆“museum”一词,意为“缪斯诸神寓身的场所”。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主管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的9位女神。这些女神是万神之王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叙涅(Mnemosyne)的孩子们。神话是人类对周遭事物的理解的投射。这份家谱证明了人类对艺术和科学的理解:它们都来自于记忆,源自对记忆的加工和收藏。这个词源是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出发点。

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是1682年向公众开放的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他收藏的货币、徽章、武器、考古出土文物、各种动物植物标本全部捐献给了牛津大学,建立了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他希望自己的收藏可以惠及研究学问的人们,让沉淀在这些物品中的人类文明再次回归到知识的海洋里。只有当一份收藏成为公众的知识时,这份收藏和空间才具备了博物馆的资格。

心脏必须不停不停地跳动,

才能让知识和生活有温度

在德国的魏玛,著名的文学家歌德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他的居所里也有一个收藏好奇心的房间,里面甚至放着一个鳄鱼标本。那是洪堡兄弟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之一,他们来歌德家里做客时,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了他。鳄鱼标本取悦了歌德,但并没有成为推动德国人文和知识系统发展的一部分,这份礼物只能成为歌德私人的财富。后来,洪堡兄弟建立了洪堡大学,他们在世界各地的见闻成了各种学科的基础,于是,个人的好奇心成为了公众共同拥有的知识。这是好奇心冒险故事的最佳结局。一条在自然中冒险的鳄鱼,它有好几个结局:如果在一个大自然环境中,它可以成为其他猛兽的猎物;如果在一份私人的收藏里,它可能成为歌德家的标本;当它进入博物馆之后,它可能启发了几个世纪后的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事物生生灭灭,唯有知识永恒。博物馆是这份永恒的守护者。

博物馆,是人类独一无二的发明。自然界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动物,会如此收藏和传承自己的文明。

如果苏东坡穿越到我们的时代,他会大吃一惊,为什么他写的几张帖子被那么多人争抢。而唐伯虎到了苏州博物馆也会感慨万分,他年少时和年老时的书画,被仔细收藏着,那么多人拍照留念,揣想着他当时作画时的心情。不过最得意的应该是从清朝穿越到今天的乾隆先生,他是个文玩专家,几乎在所有看过或没有看过的书画作品上,都要敲个自己的章,表示鉴定过,以显示自己的品位。

这些当初属于私人的物件,在时间和历史的推动下,渐渐流转到了我们今日的博物馆系统之中,让当初帝王将相的专享,成为我们每个人可以接触和拥有的知识。在某种意义上,博物馆让我们拥有了经过筛选的人类文明。

并不是每一个自称是博物馆的地方都有资格这样称呼自己。一个真正的现代博物馆,应该是有活力且有呼吸的地方。许多地方的博物馆搜罗了一批物件后,就以为完成了任务——其实知识的传承才刚刚开始。每一个博物馆的收藏,都需要被梳理,和当下的时代对话,不断补充收藏,并和不同的观众交流、产生火花,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博物馆。

博物馆是好奇心出发的地方,它激发好奇心,也容纳好奇心。心脏必须不停不停地跳动,才能让知识和生活有温度。

假设我们穿越去2116年,那个时代如果还有博物馆,博物馆里会存放些什么呢?这真是个让人忧虑的问题,或许是堆满一房间的电脑和手机,也可能是每季扔下的衣服。在德国柏林,有一个博物馆叫做物件博物馆(Museum der Dinge),这个博物馆收藏了德国从18世纪末至今的不同时期的日用品。从餐具到电话机到桌椅,每个物件都是时代的产物,当时代发生变化时,它们就被无情地抛弃了。如今还有谁在使用2000年的电脑呢?那个博物馆,仿佛是一个关于过去的博物馆,它收藏的不再是奇珍异宝,而是“被我们抛弃的文明”。

或许每一次我们踏进一个博物馆,都可以再问一遍自己:什么是珍贵的?什么是要分享的?什么是值得我们紧紧拥抱不放弃的?或许并非是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也不是标价上有几个零的物件。在时间中被占有的,必然会在时间中流逝。那些被沉淀下来的,才会进入永恒。

是好奇,还是占有,这是博物馆永恒的张力。对于我们,在博物馆里放飞好奇心,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享受。

猜你喜欢
歌德物件博物馆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歌德的书
旧元素,新物件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