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潇,王承武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新疆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陈 潇,王承武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奇台县作为农业大县,近年来通过对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设,加快了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从规模布局、种植结构等方面对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同时对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的各类发展模式进行归类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奇台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融资渠道狭窄、销售渠道单一、农民素质不高等问题,无法保证奇台县设施农业的长久性发展。最后,根据奇台县设施农业发展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奇台县设施农业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实行区域化布局等对策建议。
设施农业;现状;模式;奇台县
所谓设施农业,有广义和狭义2个方面的含义,广义上来说包括栽培和养殖,也就是农作物、花卉等的种植以及牲畜的饲养;狭义上来说仅包括栽培,不包括养殖[1]。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以栽培为主,多种植各类蔬菜及花卉等作物。
关于设施农业特征的认识,王玉远等[2-3]提出设施农业是大量投入资金和生产资料,同时运用新技术、高科技,实现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益,是当代最有活力的农业。通过减少地域和气候的限制来创造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农副产品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从而增加农业产出率,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胡建[4]认为,设施农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抗灾能力强,反季节生产成为可能,高投入、高产出、高品质的特征。
对于模式的研究,基于所选条件的不同,包括基点、背景条件以及目的差异,导致各个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李小华[5]在对大连设施农业模式研究中提出,当地设施农业的主要模式包括村建民营、企业自营、园区专营、农民合作组织联营4种。陈攀[6]研究提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层次型和服务型4种配套模式。黎维彬[7]根据天津市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的模式,即金融支持体系“政府组织推动+农民组织化+融资推动”的模式。韩国明[8]研究指出,新疆吐鲁番应推行“政府+合作社”的设施农业模式,加强政府引导,农民合作社积极组织农民参加专业培训,对农民各类需求整理汇总,保证农产品质量等各方面的作用。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来说,主要包括贸工农一体化、市场牵动、名牌产品带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种养、城市农业观光旅游以及科技示范园为代表的拉动模式。寿光市的设施农业经过近30 a的飞速发展,不仅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效益逐年提高,国内外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山东寿光市目前设施农业的运行模式主要有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市场带动模式以及龙头企业带动模式3种[9]。
设施农业在国外发展速度很快。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荷兰、美国、以色列和日本[10-13]。除了以上4个国家,法国、韩国等国家设施农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栽培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的应用率都较高,对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和普及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笔者以设施农业发展策略为研究要点,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包括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由于奇台县设施农业一些方面与其他地区相似,但又有自己特点,本研究从该地区的区情出发,基于奇台县的实际情况对所研究的问题从各方面分析,对奇台县设施农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做出总结和论证,通过经验借鉴和教训启示2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促进奇台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同时给奇台县日后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补充完善了设施农业的理论研究体系。
1.1 规模布局
奇台县作为昌吉州发展东三县逆温带设施农业的重点区域之一,所拥有的设施农业面积占东三县设施农业面积的75%,并且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奇台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截至2015年5月底,奇台县设施农业面积超过133.33 hm2,主要辐射地区包括碧流河乡、半截沟镇、吉布库镇、西北湾乡以及老奇台镇等逆温带地区,主要发展蔬菜、花卉等。
由表1可知,2009年以前,奇台县设施农业比较落后,拥有的设施农业仅四五百座,自2009年奇台县政府将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2 a内政府投资近9 000万元,进行统一建设,对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09—2010年是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阶段。
奇台县温室数量走势在2009年以前一直趋于平稳状态,2009,2010年2 a呈直线上升状态,这种现象与当地政府政策密切相关。自2010年以后,奇台县设施农业规模趋于稳定,上下浮动规模较小,至2015年温室数量达到最大规模,即2 988座。
表1 近年来奇台县温室数量及增长率
从表2可以看出,2015年西地镇温室数量达到88座,面积7.04hm2;西北湾乡温室数量达到356座,面积28.48 hm2;碧流河乡温室数量为1 700座,面积200.00hm2;东湾镇温室数量为108座,面积8.64hm2;半截沟镇温室数量达到82座,面积6.56 hm2;七户乡温室数量达到64座,面积10.27 hm2;吉布库镇温室数量达到394座,面积94.03 hm2;古城乡温室数量达到90座,面积7.20 hm2;老奇台镇温室数量达到116座,面积13.60 hm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中部以南的地区,重点乡镇有碧流河乡、东湾镇以及吉布库镇等地区。其中,碧流河乡拥有的温室数量最多,所占面积最大。
表2 奇台县2015年设施农业基本情况汇总
1.2 种植结构
奇台县设施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包括蔬菜以及花卉等。设施农业布局要遵循交通便利、距离消费市场近以及储存便利的区位要求。根据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第1圈是自由式农业圈,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带,如蔬菜、鲜奶、花卉等。
从表3可以看出,位于县城西北部的西北湾乡是叶菜的主要种植区域;位于县城东部的古城乡主要以种植叶菜和果菜为主;西南部的东湾镇也有少量的叶菜种植区;主要的设施农业区域位于奇台县南部以及东南部的吉布库镇、碧流河乡和半截沟镇,以上地区作为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的重点区域,不仅要有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劳动力,也要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表3 奇台县2014年设施农业生产情况汇总 座
表4 2014年奇台县设施农作物种植销量
由表4可知,番茄、辣椒、芹菜、大葱的种植面积较大,尤其是辣椒,可见家常类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相反的,普通白菜的种植面积与结球甘蓝和萝卜等相近,但产量较低,销售额更是低于其他种植作物。由此看来,种植作物不仅要考虑市场需求,还要顾忌到种植产量及种植收益,达到正比的作物可以加大产量,高投入、低产出、低收益的作物要尽量少种植,减少农民的种植风险,以增加农民收入。
设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并具有一定的当地特色,则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条件等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14]。
2.1 基地建设模式
2.1.1 政府投资,统一建设模式 政府投资建设即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牵头,直接投资或向银行贷款建设,同时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2009—2010年,奇台县政府出资达9 000万元,投资的主要地区包括碧流河、东湾镇、吉布库镇以及半截沟镇的设施温室。因政府投资统一建设所占比例较大,农民自建比例只达到1/5~1/6。
2.1.2 私建公助模式 其一般是指由个人出资建设大棚,政府会给予每套大棚一定的金额补贴或协调银行进行贴息贷款,但所建的温室大棚产权归农民个人所有[15]。奇台县农场建棚资金则是由职工自筹,团场给予适当补贴。凡到团场、分场指定地点新建大棚温室的种植户,可享受免交3~5 a的土地利用费以及减免部分义务工。
2.2 基地建设运营模式
2.2.1 政府主导,科技示范模式 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多是由政府投资、筹资建设,所以,在运营过程中,政府有力的资金保障、技术支撑能更好地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政府牵头创办现代农业示范区。例如,2010年县委投入资金6 000余万元在闽奇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自然温室441座,占地面积201.4 hm2。福建援奇960万元在闽奇现代农业示范园修建了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5 000 m2智能化育苗温室,现已投入使用。
2.2.2 市场带动模式 市场是设施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而品牌是帮助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有效标志[9]。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响应当今市场发展潮流,致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同时,依托大规模市场,生产种植对口特色农产品,代表区域有奇台县碧流河乡规模种植蝴蝶兰出口国外。同时,奇台县蔬菜生产基地与乌市各大批发市场建立蔬菜直销店,减少中间环节,使得种植户的蔬菜效益最大化。
2.2.3 合作引领,特色支撑模式 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在政府的支持与投资下建成后,会交由合作社或企业经营。例如,旱沟村枸杞育苗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计划建设育苗拱棚150座,占地面积21.3 hm2。同时,依托绿宇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 500万元新建枸杞烘干厂,逐步形成了育苗、种植、收购、精深加工为一体的红色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为临近的喇嘛湖梁工业园区节约了大量的工业用水,体现了县委农业用水反哺工业用水、工业反哺农业的总体思路。
2.3 基地产品流通模式
2.3.1 自产自销模式 所谓自产自销是指从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都是由农户自主决定,自主沟通寻找渠道销售。例如,农户在收获农产品之后自己直接出售,与消费者直接交易,第一时间获得销售利润;也可以去批发市场与批发商沟通,达成协议后由批发商销售给消费者。自产自销模式虽然比较灵活和自由,但往往销量较小,而且运输成本较高,农民还是没有达到利益最大化。
2.3.2 以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销售模式 该模式是指以相关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实现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它可以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大型批发市场来集中批发销售农产品,也可以与其他地区的专业批发市场建立联结制度,实现快速、集中运输,妥善储藏、加工及保鲜。
从图1可以看出,奇台县主要蔬菜在销地各类销售方式下的价格差异。销地市场零售价与直销店价格基本一致,但销地市场批发价格比其他价格低近30%,所以,批发市场可以作为销售渠道之一,但不能成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可以选择其他2种销售渠道来增加农民收入。
2.3.3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销售模式 奇台县大部分现代设施农业由政府出资建成后交由专业合作社经营。合作社经营就是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与农产品经销商或各公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产前、产中以及产后服务,解决农民与市场断链、销售无路等问题。从表5可以看出,奇台县截止2010年合作社在销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主要的设施农业作物还是以农民个体销售为主。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截止2013年合作社的数量增加,在销售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由最初仅对洋葱的组织销售增加为对多类蔬菜组织销售的状态,尤其是番茄的出售,有合作组织统一销往疆内各大酱厂,各类合作组织的出现,减少了农民产后销售滞销的风险,有助于提高农民积极性。
表5 奇台县主要蔬菜销售情况 t
3.1 设施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虽然奇台县设施温室面积已达533 hm2,但95%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根本谈不上对设施内温、光、水、肥、气等环境因子的调控,一旦受到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冲击,在深冬温室几乎处于停产状态。
3.2 发展规模较小,效益差
奇台县的农民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蔬菜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蔬菜市场流通体系还不健全,且市场波动大,许多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蔬菜难以卖上好价钱,致使温室收益不高。现在奇台县虽有5家蔬菜直销店,由于当地销量有限,在蔬菜盛产期并不能消化各基地所生产的蔬菜,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
3.3 技术基础薄弱,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基础条件较差
加快设施农业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设施农业迈上新台阶的关键。目前,奇台县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极度缺乏,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基础性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少、针对性差。设施农业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农民发展意识淡薄,习惯于大田常规作物种植,不愿意承担所谓的“风险”,文化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民对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接受能力较差。
3.4 发展模式单一、不完善,限制设施农业发展
奇台县设施农业建设模式主要以政府投资,统一建设为主,政府投资比例达到近50%,政府资金支持是一方面,但农民个人的积极性欠缺,个人配套不完全,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民个人建造设施温室,积极参与温室生产,利用农闲时间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在设施基地运营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模式、合作社模式仍然会出现技术指导、资金落实不到位,不顾及农民的个人意愿,最终导致合作社活力不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基地产品流通模式中,奇台县农民自产自销模式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为农户通常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产品流通范围有限,往往造成销售成本较高且效益较低。专业市场批发模式由于不参与农产品交易,所以,对供应链成员的控制力较弱,难以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等统一调节和管理。
4.1 完善设施农业装备,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根据自然条件、栽培制度、资源等因素,设计适合当地条件,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标准型设施、装置及构件,实现工厂专业化生产。对设施装备的完善可以有效防止自然灾害对温室大棚以及作物的伤害。因自然灾害已经造成损失的,应按照具体的方案及时修复,例如把倒塌的墙体清除,重新起墙。所需费用可以由工程承包方垫付,由行政村、组争取上级部门给予资金补助。
4.2 扩大生产规模,实行区域化布局
依靠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增加收入是当前调整种植业结构的理性选择。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选择比较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县城周围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基地,在这里应打破镇村的行政界限,集中连片发展新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实施大规模生产,力争建成一条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带,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
4.3 狠抓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充分利用电视、电脑、广播发布实施农业关键生产技术和信息,建立一支永久的科技培训队伍,培训方式不但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更要注重内容的实效性,突出科技培训和示范引导,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将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科技下乡,实施农业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和农民技术员培训。
4.4 完善发展模式,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现有的设施温室利用率是促进奇台县设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针对人口的外迁、留守人员大龄化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空置的设施温室、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面,吸引当地年轻人在当地就业,投身设施农业建设;其次,在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可行途径之一。
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结合奇台县实际情况,提出可以尝试和优化的发展模式,跟上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实现奇台县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奇台县作为农业大县,贯彻落实区、州关于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精神,把促进农民增收、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最终目的,把发展当地的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实现各项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政府的支持下,2009—2010年对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进行大规模建设投资后,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适合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的各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类问题阻碍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各类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反映出了当地农户最迫切的意愿,即解决产销问题,与合作社或企业合作后解决销路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奇台县现代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木合塔尔·沙地克.阿克苏地区设施农业发展与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2]王玉远.淮安市设施农业发展研究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13.
[3]李文荣.论设施农业的创新与发展 [J].农机化研究,2007(8):183-186.
[4]胡建.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2(7):245-246.
[5]李小华.集约化经营大连形成设施农业多种发展模式 [J].农村实用技术,2009(5):15.
[6]陈攀.南京市设施农业机械配套模式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0(2):36-39.
[7]黎维彬.开发性金融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天津模式研究[J].华北金融,2008(11):18-19.
[8]韩国明.新疆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J].新疆农垦经济,2010(5):51-54.
[9]杨晓东.寿光市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0]任华中,张福馒.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增刊):39-41.
[11]陈杰,杨祥龙,周胜军,等.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6-237.
[12]李式军.设施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3]夏晓东,胡良龙.我国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机化,1998(1):15-17.
[14]陈文峰.欠发达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路径选择[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15]蒲春玲,孟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总体规划[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odel of Modern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Qitai County,Xinjiang
CHENXiao,WANGChengwu
(College ofManagement,Xinjia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Modern facility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Qitai county,a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y, speeds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increases farmers'incom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elaborated and analysed the status of modern facility agriculture of Qitai county from the scale layout and planting structure.At the same time,the paper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e all kinds of modern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ls of Qitai county,and on this basis,it pointed out that the Qitai county existed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such as the narrowfinancingchannels,a single channels ofsales,and lowquality offarmers,and so on,which could not guarante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Qitai county facility agriculture.Finally,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facilityagriculture in Qitai county,the paper proposed toimprove Qitai countyfacilityagricultural preparation,expand the scale ofproduction,implement regional layout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acilityagriculture;the status quo;model;Qitai county
F323.4
A
1002-2481(2016)08-1214-06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8.39
2016-03-05
新疆农业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xjaucxy-yjs-20141014)
陈 潇(1991-),女,新疆奇台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