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析

2017-01-06 00:32
关键词:英语口语话语模态

赵 锐

(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12)

【教育教学研究】

多模态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析

赵 锐

(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1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现代语言教学紧密相关、相互促进。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可以作为新的视角,来探讨多种模态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多模态在口语中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口语教学在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局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美结合。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多模态;口语教学;媒体系统;支架

一、引言

口语是人类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能够运用英语自如地进行口语交流已成为广大学生的迫切需要。然而,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却不如人意,在其他各项语言技能不断提升的同时,说的能力明显为薄弱环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文化的多元化、素质培养的新要求下,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单靠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发展获取新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手段,扩大获取资源的范围。网络平台、新的多模态学习软件、多模态教学就成为一种必然。[1]因为多模态的话语媒体系统恰恰弥补了传统口语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而使学生兴趣索然的缺陷,使口语活动实现形式多样化、立体化。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存问题

在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中,说即口语,是学生在以后生活和工作中迫切需要的技能,但恰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软肋。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时严重不足,课上课下严重脱节,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基本保持每周一次的上课频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还需要进行其他语言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输入。口语教学并不是一项独立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口语的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加上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无法保证监测到每一个学生的口语训练。而课后学生是否自主进行口语训练更是无从得知。多模态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克服这一缺陷,使课内课外口语训练活动实现对接。

(二)缺乏配套教材,教学手段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我国适用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口语教材少之又少。大部分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或者将口语训练作为听力训练的延展而附在听力训练之后,或者直接取消口语训练。而那些处于附属地位的口语练习往往内容简短,系统性差,缺少必要的练习指导与参考答案,其实用性很难得到保证。口语教材要么过于简单(只涉及简单日常用语),要么难度太大(涉及一些专业领域),与大学英语教材在难度上难以实现对接,因此这些教材在辅助学生口语练习时的效果并不理想。[2]这就需要教师摆脱对现有教材的依赖,根据课堂内容及学生水平灵活机动地设计口语活动,如何更合理有效地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使口语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化、立体化、趣味化,是需要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三) 缺乏口语交际信心,过于恐惧负面评价

因为担心自己出错,担心被批评、被嘲笑,尤其对负面评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并产生焦虑反应。虽然有些学生的口语能力并不差,但仍然不愿开口在公开场合讲英语。这些负面情绪阻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而线下的多媒体录音、录像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克服面对面交流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通过多次重复录制,最终呈现最佳效果,势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以及成就感,使其愿意参与到口语活动中来。

三、多模态话语

(一) 多模态话语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待交际系统,源自Halliday的“把语言看做一个符号系统”的观点。[3]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面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是R.Barthes, 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发展起来。国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国内对课堂话语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顾曰国[4]认为多模态是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5]这种现象自古有之,但话语的多模态性并未受到重视。随着多媒体话语的产生,人们到最近几年才意识到其重要性,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进行研究。多模态话语就其性质而言,是人类感知通道在交际过程中综合使用的结果。[6]

(二)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是最重要的模态,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从传统的语言学角度讲,实现意义传播的媒体主要有两种: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而伴随它们的媒体对语言意义的表达和传递起到辅助、补充和强化的作用,包括语音、语调、重音、音量大小,频度等,这对整体意义的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非语言媒体可以运用。在口语活动中,比如进行role-play、dubbing、drama performance等活动中,一些非语言的肢体因素也是口语活动开展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媒体技术的应用,包括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平台、PPT、微信、微博、视频对话、微课等非肢体媒体扩大了交际的渠道和样态,使口语活动克服了单一的面对面交流形式,呈现出多渠道、多模态的媒体系统。

图1 多媒态话语媒体系统[5]

四、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操作

本研究选取某二本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了更好地监测到每一位学生的口语能力变化,笔者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百度云数据库。以两年为一周期,每学期为一阶段,将每位学生阶段性的口语练习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记录、评价,学生也可以自行登录了解。

(一)案例一:语音训练

1. 利用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进行语音、语调训练。语音语调是口语训练的基础,但由于生源的地域性差异而造成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无法快速全面掌握学生英语口语的语音语调面貌。进校第一堂课上,除了必要的口语交流外,要求学生课后录制简短的英文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来自哪里、兴趣爱好、对英语学习的期望等。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录音软件,然后通过网络平台传给教师。其目的就是对学生的语音语调面貌进行摸底,教师可从措辞和信息构成上对每一位学生的口语基本功形成初步的了解。这是将最基本的语言模态与非语言的工具模态有机结合。而课外录制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反复操作,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被动的自我修正过程,同时也避免了一开始在公开场合下进行口语表达的恐惧。最主要的是,老师可以初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口语基础,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2. 对学生语音语调有了初步摸底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阶段性指导和监测,推荐学生选用一定的语音视频教程自主学习,每次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与学生互动修正。第一学期,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四阶段由易到难依次录制教师规定的词、短句、长句和段落口语作业,在规定时间作为阶段性汇报成果在线传给老师,教师课后在网络平台利用文字或语音单独与学生交流,并给出指导意见,形成课上课下无缝对接,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使语音语调教学训练数字化、系统化。

3. 配音大赛是语音学习阶段性检查的有效手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截取一定时间长度的影片, 教师对影片相关语言、文化知识提供帮助指导。比赛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借助电脑、话筒、音响、视频播放软件,有录像机全程摄像记录,以备学生赛后总结评价。这样就将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的各个因素充分调动并运用起来,以达到使口语训练过程完整呈现。原本枯燥的跟读训练,因为有了影片这一媒介和电子设备的结合而变得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口语活动的积极性。

(二)案例二:“主题式”口语练习实践

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为例,由教师搭建“支架”进行多模态环境下的口语教学活动。支架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一,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搭建支架),使学生逐渐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技能,最后逐渐撤去支架,使学生达到独立探索并监控自身的学习。[7]

1. 搭建语言“支架”。本单元主题为social problem. 课堂上教师做简要的话题引入,然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erious social problem in our society?”。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在组与组之间移动,就一些表达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激烈的讨论,每组产生一个全体组员公认的social problem。此时,教师需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及讨论结束后遇到的词汇、句型等表达困惑在全班范围内予以纠正和指导,并就热点问题的知识背景以及正确的表达方式向学生介绍,建立初步的词汇语料库,以搭建起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框架。

2. 自主性语言输出阶段。第二步:布置课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就本组的“social problem”课堂讨论结果,从三个方面:1.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social problem; 2. What are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social problem? 3. The possible solutions. 学生课下通过访谈、讨论、网络查找等手段就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以PPT形式(包括图片、音频、视频、新闻报道、影片等)在第二次课堂上进行小组口语呈现。课堂呈现结束后,由教师对语音、语调、内容等方面进行记录和点评。然后就social problem这一话题进行话题及相关词汇、句型补充。

在针对单元主题的口语活动基础上,进入课内阅读文章一“Latchkey Children”。首先,进行该主题词汇和背景知识输入。Merrill Swain指出输入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如果平时学习知识面窄,涉猎面不广而造成的词汇匮乏即语言输入量少,那么大脑储存信息量就少,关键时刻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语言信息源。[8]因此在具体的口语训练中,让输入材料具有真实性、可理解性、易产生共鸣,才能提高学生“输入”的兴趣,为有效“输出”做好准备。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口语活动,先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听一段有关美国“latchkey children”的调查,并回答相关问题。在前期信息输入完成后,设定一定时间,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在全班范围内就latchkey children这一话题进行现场口语调查,并用口语展示调查结果,也可要求学生课后制作该主题的音频作业;或者以latchkey children为主题制作微课。无论采用哪一种口语呈现形式,学生都可以通过信息输入更好地完成信息输出,使整个口语训练活动完整、有效并且个性化。

在本单元的口语活动设置中,完成由团队到个人、由输入到输出、由易到难、步步搭建支架再逐步撤离支架的过程,而这一切口语活动的设置和实践都充分地运用了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的各个构成因素,也再一次印证了多模态在口语训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发展,使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可能。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了许多新的信息呈现方式和信息资源,而这样就会自然地转化为新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现代外语教学中,随着以交际、协商、任务、活动为特点的新教学法的不断发展以及以实物投影、PPT、电影、录像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为鲜明特征的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急需对外语教学中的多模态话语进行深入研究[5]。各种媒体和模态的协同,使传统的口语课堂教学从宽度和深度得以延展,口语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实用。对于新科技和新媒介的好奇和兴趣,会进一步推动学生有兴趣参与到各种课外口语活动训练中来。使口语活动的参与者真正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1] 张德禄, 等.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18-39.

[2] 李雯.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54.

[3] 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1978:23.

[4] 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话教学, 2007,(2): 3-12.

[5]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1):24-30.

[6]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82-86.

[7] 刘紫瑄. “支架教学模式”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教学启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156-157.

[8] 周小湣. Swain输出假设理论对师范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2,(6):92-96.

[责任编辑 石晓博]

Study of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Multimodal System

ZHAO Ru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2)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odern English teaching, and can be developed mutually. The article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system to the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which can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oral teaching in time, space and form, to stimulate their positivity and initiative , and integrat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self-study perfectly. As a result, it can provide new perspective for oral English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reform in universities.

multimodality; Oral English teaching; media system; scaffolding

2016-06-29

赵锐(1979— ),女,陕西汉中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

G642.421

A

1008-777X(2016)06-0103-04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话语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