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佳
摘要: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生学习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教学效果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中国的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以唐诗宋词为主体的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孩子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词的新思路。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求思索,促进学习成功。“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单调、呆板、枯躁,难以诱发学生的兴趣。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诵读激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诵读是感受诗的意境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示范,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加背景音乐等形式,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感悟诗词的韵味。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朗读成诵,学生很快就会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老师略加点拨,就会明白众多意象构成行旅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从而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李煜的《相见欢》是表现作者由皇帝沦落为阶下囚的痛苦和对故国的离愁,诵读时教师指引学生注重其音节、节奏的变化:“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通过直接感受句法、音节的错落,缓慢而深沉地朗读,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体味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形象,从而准确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二、背景激趣
古诗文的创作年代、背景离现代都很久远,学生大多了解不深。为了消除时代隔阂,有必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以前都是老师直接给学生讲。其实这样做学生印象不深,仍然没能走进作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应当发动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自己动手去收集、整理。如讲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王维的一个小典故: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讲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王维的一个小典故: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由此可见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教师课前如此一讲,自然激发起学生学习《山居秋暝》的热情。讲到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时,作者可讲李白登黄鹤楼见此诗而罢手的故事,一日,狂傲的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为之敛手。从不低人一头的李白败在了崔颢的手下。此外,讲到陆游时,教师可以介绍陆游和唐琬的凄婉爱情故事;讲到陶渊明,教师还可以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讲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介绍“乌台诗案”。
三、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形、色、声、情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古诗文学习中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以丰富他们对古典诗歌形象的感受,从而准确把握好诗歌的意境,深受学生欢迎,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的歌声,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此时让学生想像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的情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声韵美,而且感知到词的意境美。从而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运用实践激趣
古诗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可以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写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要经过艰苦的过程,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同时因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以极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创造出完美的意境,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情感,因此学生在对其进行把握时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对诗歌的意境进行理解和把握,在诗歌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欣赏,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蔡明慧.浅谈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激趣法[J].新作文.2009(14).
[2] 刘翠霞.浅谈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J].考试.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