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丽
摘 要:研究《觉醒》和《纯真年代》女性主义的目的在于通过解读两部小说的创作背景的时代特色发现人物和情节设置的社会现象,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动机和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
关键词:父权社会;女性主义;《觉醒》;《纯真年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40-02
女性主义,Feminism,又可译为女权主义,既是一种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思潮,也是一种文学批判哲学和理论。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主义依托于欧美地区第二次女权运动而存在,这次运动可以视作20世纪初西方社会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的“升级版”。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了西方世界传统上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价值观,女性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争取以选举权为代表的妇女权益并且在1920-1928年以妇女取得完全选举权而获胜。20世纪60年代后,藉由欧洲地区“学生造反运动”的机会,欧美国家的女性开始了一轮更加猛烈的争取自身权益的女权运动。此次运动中的女性不仅向政治、教育、文化、再就业、社会福利等更加广泛的范围提出了女性权益的要求,而且对自身的文化地位和人文本质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深入探究,也因此出现了“Feminism”的文学批判哲学和理论。
一、《觉醒》和《纯真年代》的故事梗概
(一)《觉醒》
小说《觉醒》是美国女作家Kate Chopin(凯特·肖邦1851-1904)以深刻探索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而在当时西方文学界引发轩然大波的代表作品。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艾德娜·庞特里耶与其他3位男性和两位女性接触和交往的故事展示了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父权至上、女性遭受禁锢和压制的社会环境,探索了女性寻求个性解放与独立自由的爱情及生存空间的心路历程。
《觉醒》中的女主角艾德娜·庞特里耶是个已婚的美国少妇,结婚6年生育两个孩子。日复一日雷同的家庭生活和与丈夫缺乏精神交流的日子让她感到困惑,然而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又使她不得不继续忍耐这样的婚姻与家庭。直到有一次全家人到海边度假,艾德娜遇到了度假别墅主人的儿子罗伯特,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但受阻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压力,罗伯特逃离了艾德娜,而艾德娜的丈夫则在发现艾德娜的隐情后也带着孩子暂时离开。独身一人的艾德娜并未感到不适,反而更加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其间她遇到了花花公子安罗宾,两人因为纯粹的肉欲而在一起。
不久后艾德娜接到了罗伯特的来信,以为从此以后两个人就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艾德娜全心憧憬着未来的生活。但当她终于发现当时社会其实根本不能理解和接纳她的时候,她毅然选择游向大海深处。
(二)《纯真年代》
《纯真年代》是美国女作家Edith Wharton(伊迪斯·沃顿1862-1937)于1920年出版的经典小说,并于次年荣获普利茨小说奖。《纯真年代》的故事背景设置在19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纽约,讲述了上流社会的一男二女之间的情感纠葛。男主角纽兰·阿彻与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梅·韦兰订婚,却在结婚前遇到了梅的表姐艾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
艾伦在欧洲长大,深受欧洲自由思潮影响,但她的丈夫却是个将妻子视作囚犯的恶棍。艾伦因此要和丈夫离婚,却遭到包括自己整个家庭(明戈特家族)成员在内的纽约上流社会的反对和歧视。
纽兰自认识艾伦起就被她身上自由叛逆的个性深深吸引,两人很快相爱。然而,纽兰虽然同情艾伦在不幸婚姻中的遭遇并支持艾伦离婚,却因其本质上懦弱的个性而成为阻止艾伦离婚的人群中的一员。同时,就在与艾伦相恋的过程中,纽兰同样因为上流社会传统秩序的压力而选择和梅结婚。当梅发觉了纽兰和艾伦的感情时,她一方面不动声色地给艾伦安排送行的宴会将其驱逐出纽约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又向艾伦谎称自己已经怀孕而迫使艾伦放弃纽兰。
最终,迫于家族施加的生存压力(艾伦祖母老明戈特夫人以减少艾伦生活费为理由阻止艾伦离婚)和纽兰摇摇欲坠的情感(梅的谎言及与纽兰的婚姻),艾伦返回欧洲结束了自己的爱情和纽约之行。
二、《觉醒》和《纯真年代》女性主义对比
(一)相似性
1.父权社会压力相同。《觉醒》与《纯真年代》发生的年代几乎相同,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虽然出现了女性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萌芽,但父权社会的传统势力依然笼罩在多数美国女性的心头。女性一旦结婚就成了丈夫的附庸,经济不独立、人格不独立,或者甘心成为传统意识中完美的“家庭天使”,放弃自我相夫教子;或者只能忍气吞声郁郁而终。女性不仅遭受着父权社会传统思想的戕害,而且一旦少数女性具有了反抗思想,其余的传统思想卫道士(无论男女)则会一拥而上对她们进行打压。这是艾德娜·庞特里耶和艾伦·奥兰斯卡都共同遭遇的经历。
2.女性主义思想萌芽状态相同。艾德娜·庞特里耶和艾伦·奥兰斯卡虽然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有所差异,但却有着相同的女性主义思想萌芽。艾德娜天生敏感的个性与死水一般的家庭生活格格不入,虽然竭力隐忍,但终究“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遇到另一个更加鲜活的生命和一段新鲜的爱情时,她反叛的天性因此而被激活,一发不可收拾。艾伦从小受到的欧洲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具备了女性主义思想,尽管接受了旧传统的婚姻安排,却在发现丈夫的恶行后没有选择退缩。离婚的决定正是她意识深处女性主义意识爆发的结果。
3.女性主义的失败结局相同。作为一种哲学意识和思想潮流,西方妇女解放运动虽然使女性主义在那个年代的欧美地区呈现出一派巨浪滔天般的发展态势,然而千百年来父权意识形态的根深蒂固正如海岸边的悬崖峭壁,再大的海浪拍击过去也会被撞击得粉碎。过度悬殊的实力让女性主义萌芽在父权意识的强势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因此女性主义在小说情节中走向失败的结局几乎是命中注定。艾德娜和艾伦,一个选择游向大海深处的不归路,一个则黯然神伤返回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带着真正的爱情凯旋。因此两部小说安排的结局实际上都是悲剧,是失败。
4.父权意识统治下男性的退缩相同。《觉醒》和《纯真年代》中设置的男性主角有着比较类似的性格特点,就是虽然对女主角有爱情,却在面临传统社会中父权意识巨大的压力时没有勇气进行彻底的反抗。两位男主角的选择都是退缩和逃避,让自己回归到陈腐的旧意识卫道士群体中,成为陈腐的一份子。因此,和女主角相对,男主角们都十分懦弱,缺乏女主角的反叛与斗争精神。
(二)不同性
1.抗争的彻底性和惨烈程度不同。艾伦选择的是退回到一个熟悉的、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继续余下的生命,她或许还能够在欧洲再次遇到新的感情,因此艾伦的选择并不决绝,犹如暂时熄灭的火炬,一旦时机成熟时,还有再次复燃的可能。但是,和艾伦仅仅是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到自幼成长的欧洲不同,艾德娜的选择是死亡。可以说,艾德娜心中反叛的种子一经萌芽就再也不停止生长,游向大海深处是她到死都要反抗到底的隐喻式的表现。如果说艾伦心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火炬,那么艾德娜就是火山。她以燃烧至毁灭自己的方式向父权社会的压迫发出了最后的最强音。这样一种抗争的形式极度惨烈,但也带给人极度的震撼,是一种思想意识上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2.斗争阵营不同。《纯真年代》中主要人物数量集中在一男二女上,因此艾伦在整个反抗过程中处于一种孤军奋战的状态,没有同伴陪伴和指引也使她最终选择了放弃。但《觉醒》中的艾德娜则不同,她除了与3个男主角产生种种感情纠葛外,还认识两个女性朋友,其中之一是阿黛尔·拉提诺夫人,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当时社会中完美妻子和母亲的代表。阿黛尔·拉提诺夫人仿佛是艾德娜旧时生活的翻版,让艾德娜看到了其中的压抑和痛苦。但另一个瑞兹小姐则截然相反,她没有成立家庭,仅仅依靠自己教钢琴课谋生。当艾德娜备受压力之时就会到瑞兹小姐那里听钢琴乐曲。瑞兹小姐相当于艾德娜精神上的陪伴和引路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艾德娜正是因为瑞兹小姐的榜样作用而坚定了反叛和抗争的决心。瑞兹小姐的钢琴乐曲成为了艾德娜疏解内心压力的一个渠道,也使她能够坚持得时间更长,反抗的决心更强。
3.作者创作思想的领先程度不同。《觉醒》一经付梓便在西方引发轩然大波,众多评论给出的都是负面评价,诸如“粗俗”“下流”“肮脏”等,甚至第一个给作者肖邦写传记的作家都评论小说“不健康”“目的不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应当是作者安排给女主角艾德娜的3段感情中,与花花公子安罗宾在一起纯粹是为了满足艾德娜作为成熟女性自身生理的需要,而这样的情感自然与当时仍然极度保守的传统意识形态完全不符。但是,正由于有了这样一段情感纠葛的描写,艾德娜身上女性主义反叛意识的彻底性才更加明显。她对于自我的认知更加具有超越性,更加直接、真实。从这样一段情节设置上不难发现作者较其他同时代的女作家们的意识更加超前。有评论家就认为肖邦创作《觉醒》时自身的女性意识觉醒程度就至少超前10年。或许正因如此,美国文学史家和评论家布鲁克斯对于《觉醒》的评价之一就是“完美”,认为这一部小说所具有的价值能够囊括其他多产作家所有作品的价值。
《觉醒》和《纯真年代》是美国20世纪初期两位女性作家创作的女性主义思想小说,反映的是在当时那个父权意识统治下的美国社会中两位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女性的悲剧命运。虽然两个女主角的反抗没有赢得最终胜利,然而小说中女性主义意识的闪光点已经照亮了那个时代的西方文坛,也给当代的读者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传统文化和妇女解放思潮的窗户。
参考文献:
〔1〕关晶.女性的觉醒——凯特·肖邦小说《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J].电影文学,2010,(24):35.
〔2〕韩化冰.女性自我意识的三部曲——解读《觉醒》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16.
〔3〕谢荣贵.美国“金字塔”里的女性悲剧——评伊迪斯.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J].外国语言文学,2010,(03):206.
〔4〕曾晓覃.大海的呼唤-析觉醒中的象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0,(2):6.
(责任编辑 姜黎梅)